历尽千百年犹未老,归来人世间正青春。这里是由中国青年报、酷我音乐、浙江省博物馆联合出品的音频节目《国宝的奇妙之旅》。
大家好,我是高伟光,今天我将化身为富春山居图,它的一生经历了怎样的故事呢?
就让我来为大家讲述吧。
国宝档案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水墨画。该画几百年间多次易手,以至于被分为两半。分别被称作“剩山图”和“无用师卷”。2011年6月,前后两段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历史性合璧展出。
黄公望:天真脱俗的“艺林飞仙”
01
终于见面了,本人就是《富春山居图》——起首的一段,人们也称我为《剩山图》。不过,我的构图相当完整,主体是一座直冲云霄的高山,画面上方,天空开阔,隔岸的山峰隐约可见。如果你在远处看,画面上弥漫着一层湿润的雾气,仿佛人置身于浩渺静谧的江南山水中一般。有人把我比作“画中兰亭序”,并非夸张。
有位眼尖的观众质疑了:“你又是残卷,还有火烤的痕迹。有什么坎坷身世吗?”这事说起来可就话长了。就从我的创作者——黄公望说起吧。
02
黄公望本姓陆,自幼父母双亡,九十岁的黄乐收他为养子。那时的人都说:“黄公望子久矣!”于是,便改姓黄,取名为“公望”。据记载,他精通音律,诗词曲赋,更是落笔即成。这样的天才文人,怎么也能干出点名堂吧?
但他却因各种机缘,直到中年才当上书吏,而且没多久就被牵连入狱,重获自由后,黄公望便一心远离庙堂,过上了逍遥自在的隐士生活。
正因为对自然怀着深深的热爱,黄公望开始学习画画,在生命的暮年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
黄公望自己也说:“画法不过表达意思的工具,切勿忘了抒写胸臆”。当他站立在天地之间,胸怀着山水带来的欢喜和安慰,用画笔重新构筑了一片天地,我们看到的,都是他天真浪漫的自我写照,是个人的生命宇宙。
富春山居图——画中《兰亭序》百年历险记
《富春山居图》完稿后,黄公望送给了他的挚友——无用。打开画卷,无用先是喜不自胜,断定这必然是会流芳百世的传世之作,欢喜之余也生出隐隐担忧:这么宝贝的画卷,难免引来各路势力“巧取豪夺”啊。
01
谁也没想到,无用一语成谶。后来的惊心动魄,我就挑点说说吧。话说,我的主人沈周生于艺术世家,一天,他把我交给一个朋友,让朋友写篇题跋,没想这朋友的儿子见到了我,心生歹念,把我藏起来了。
后来经过转手,吴洪裕成了我的主人。明清更迭之际,吴洪裕流离之时只把我带在身上,我知道,他把我看得比性命还要重要。
然而,最深切的爱往往会让人做出最不可理喻的行为:当吴洪裕病重,深感自己已时日无多,决定将我烧掉,带向往生世界。被抛于火盆中,我已万念俱灰,自觉不能逃过此劫。幸亏在千钧一发之际,吴洪裕的侄子把我抢救出来。
被救出时,我已经伤痕累累。这也就是我一身火烧痕迹的来由。自此之后,我便分为两段,前小段被称为《剩山图》,后6米多长的部分被称为《无用师卷》,踏上各自飘零的命运,一别三百多年。
02
分离之后,剩山图在一个又一个民间收藏家手中辗转。至于“无用师卷”,倒是有一番皇室经历:在乾隆时期,他被送进了宫里,可在他入宫的前一年,乾隆刚收了一个画卷,也说是《富春山居图》的真迹,这又来一卷,到底孰真孰假?
乾隆皇帝一番对比后,自信地下了结论:“前一个才是真的。”不过,又说:“后来的这幅画得也还行,就留在宫中吧”。大家都知道,乾隆有个爱好,喜欢在画上盖戳、题字,被认为是真迹的那一幅,他居然写了55处题跋,弄得面目全非。
就这样,无用师卷被错认成赝品,却因祸得福,享受了两百年清清静静、自得其乐的时光。
1949年,无用师卷去了海峡对岸,剩山图则在浙江省博物馆安顿下来,一直没法见面,直到2011 年,剩山图跨越海峡,去了台北,分离了360年,富春山居图终于“合璧”。
03
在那场重逢里,我们夜以继日地促膝长谈,说不完各自的漂泊悲欢,更多的时候,我们谈起重返出生之地——富春江畔。
奇怪的是,这片江山看起来跟记忆中不太一样,是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吗?也许《富春山居图》里的山河并不是某具体可指的地方,当然也并非虚妄之地,这是黄公望一手创造出的真实,是他用生命体验构筑的宇宙:天地阔远,不染一尘。
总 顾 问:毛 浩 赵 倩
总 监 制:陈水华 吴湘韩
总 制 片:闵 捷 付豪杰
监 制:卢 佳 王俊秀
策 划 人:丁汪敏 郭俊堃
编 导:张浩祯 席 奇
统 筹:李雪静
嘉 宾:高伟光
音 频:《国宝的奇妙之旅》节目组
供 图:《国宝的奇妙之旅》节目组
特别鸣谢:浙江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