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是赴湖北医疗队员从武汉发给中国青年报的日记,记录了一线真实的工作状态。有的医生连续工作了30天,看到同行患者被病毒夺走生命,虽然深受打击但是依然擦干眼泪,继续战斗。他们默默承受压力,带给患者的是温暖与希望。
默默擦干眼泪继续战斗
安徽蚌医一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王华东
在武汉金银潭医院重症监护室已经连续工作30天了。我已渐渐适应每天穿着防护服工作6~8小时的状态。汗顺着眉毛往下淌,渗到眼睛里的刺痛;衣服湿透时的忽冷忽热;持续的憋闷感;被面罩压得鼻梁痛、脸痛、耳朵痛;口渴、饥饿、憋小便……但这都不是问题,都能克服也必须克服。
武汉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彭银华医生是我们病区的患者,他是一个乐观、坚强的大男孩。进病区时他跟我们说,让我们放心,相信他一定会好起来的,因为家里还有等他回去结婚的美丽未婚妻和等他回去照顾的年迈多病的父母,繁忙的医院病房里还有许多等他回去救治的患者和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当得知我们是安徽支援武汉的医疗队员时,他很激动,说等他出院了就带我们游览古典与现代融合的繁华大武汉,请我们吃美味的热干面、糯米包油条……可一切美好的期待还是没有让彭医生留下,万恶的病毒最终还是把他从我们手中无情地夺走了。
他的离去,给我很大的打击,一连几天吃不下饭,在床上辗转反侧不能入睡。但想到病房里还有需要我们去救治的危重病人,想到如彭医生一样在战疫中牺牲的战友们,想到还在与病毒抢时间的成千上万的医护人员,我只能默默擦干眼泪,振奋精神,继续战斗。
81岁的患者爷爷笑了
江苏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主管护师沈艳
“组长,67床患者有创呼吸患者要俯卧位通气。”管床护士周燕向我汇报。
“好,叫上端木和医生一起帮忙!”隔着起雾的护目镜,穿着笨重的防护服,给气管插管的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是项技术活儿,更是项体力活儿。准备好枕头,整理好CVC、CVP、鼻胃管等管路,拆下电极片,一切准备就绪。
胖响医生站在床头,负责呼吸机管道和人工气道的固定、头部的安置和发口令,我和端木站在患者左侧,周燕和李雪站在患者右侧,在胖响医生发出口令后,同时将患者托起,先移向床的一侧,然后将患者翻转成俯卧位。等到垫好软枕,完全安置好患者后,大家早已气喘吁吁,防护服里的手术衣被汗水浸透紧紧地贴在身上。坐下来缓口气儿,又开始治疗。
“燕子,64床患者要插胃管,过来搭把手呀。”史萍医生已在进行操作前的准备。
“好的,我抽完血就来。”周燕小心翼翼地留取患者血标本,戴了3层手套操作有点儿不方便,一定要防止针刺伤的发生。
“小雪,65床的痰标本赶紧留下。”我提醒李雪送标本的时间快到了。
“正准备着呢。”90后小姑娘做事很有条理。
我刚转身就看见60床81岁的爷爷正挣扎着想从床上爬下来,他消瘦的脸颊灰黄,一双悲凉的眼睛看着我。我赶紧拿来尿壶递过去,他却哭着把我一把推开,拿起靠在床边的拐棍急躁得敲击着地面,崩溃大哭,等我再次靠近时,他已经来不及解到尿不湿里面了。记得交班的时候同事曾告诉我,这位爷爷有点儿老年痴呆,昨天把鞋子,裤子统统扔到了垃圾桶,闹着要回家。我找来新的尿不湿,帮他重新兜了上去,轻拍他的肩膀安慰了几句,答应他让下一班的同事给他带双新布鞋,爷爷这才逐渐安静下来,重新调整好吸氧鼻导管,给他戴好口罩,爷爷窝在被子里有了点儿笑意。
我就是为重症患者而来
浙江金华市中心医院重症医院科主管护师陈吉润
今天组长还是把我放在重症患者更多的A区,让我继续发挥专业特长,把重病人管好。我就是为重症患者而来。进入病房第一时间就先去看这位叔叔,他正在储氧面罩吸氧,血氧饱和度勉强维持在可以接受的90%左右,简单询问了他的情况后,发现比我昨天看到他时又加重了。
我安慰他,只要配合治疗,好好透气,会慢慢好起来的。看着他急促地呼吸着,我心里还是有些许担忧,嘱咐他一定要做深呼吸,这样才能更好地换气。
慢慢的,他的血氧饱和度有所上升,我也就放心了。离开病房前,给他竖了一个大拇指:“加油!”他笑着说:“谢谢,一起加油!”
我们A区还有一个重病人,今天去看她的时候,比昨天明显好了很多,早上也已经停止吸氧了,能自己起床去上厕所,真替她开心。
我上前去安慰她:“奶奶,你今天好了很多,要吃好睡好,注意保暖,积极配合我们的治疗和护理,你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她用那我听不懂的、需要邻床病人翻译的普通话说:“我老了,不中用了,你们要多花点儿心思,不要嫌弃啊,辛苦你们了。”
“奶奶,我们每个人都会老的,不会嫌弃你的,你要快点好起来,家人在外面等着你呢。”我说。
我来武汉时,妈妈对两个孩子说:“爸爸和叔叔阿姨们一起去武汉打怪兽,打赢了就回家。”是的,我想成为超人,赶快把怪兽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