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3月2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张艺)从北京急救中心大门到最近的地铁站,齐整整地停着数十辆救护车,像一排蓄势待发的子弹。
北京市急救中心外的一整排救护车 张艺/摄
平常,这些车辆穿梭在首都的大街小巷架起生命的桥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它们又肩负起转运新冠肺炎确诊、疑似患者和密切接触者的责任。据介绍,新冠疫情发生至今,北京急救中心承担起所有相关病例的转运工作,没有因为疫情防控任务的增加而影响百姓的日常急救用车,日常急救呼叫满足率始终保持在95%。
追时间的人
距离北京急救中心仅200米处,是一座两层的酒店,这里是承担新冠肺炎转运工作的急救人员的临时大本营。
疫情一发生,这些急救人员就集结到这里,随时待命出发。八九平方米的酒店小单间里,常备着酒精和泡面。储物室里备着氧气瓶、防护服和口罩。
急救人员大本营 张艺/摄
2月20日下午6时50分,34岁的梁东接到通知,他要去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转运一位71岁的新冠肺炎老人,这天从北京急救中心到接到老人,一共花了25分钟。
“复工后人多车多,正赶上晚高峰了。”梁大夫说,一般情况下,这么长的路程只要20分钟。争分夺秒,已经深深烙印在每一位急救人员心里。5分钟,可以为病人多争取一点生命的希望。在城市中心区,北京市要求院前医疗急救平均反应时间不超过15分钟。
1月23日,疫情通报的24小时里,北京急救中心东区分中心副主任刘江即立刻组织第一批人员组成病例转运专项工作组。梁东是转运组的第五批成员之一,他参与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甲型流感、埃博拉等多个公共突发卫生事件的急救工作。 因为有经验,所以最有分量的活儿都是留给他的。
他们的工作非常随机,“通知一来,立刻出发”早已根植在急救人员的意识中。北京急救中心南区分中心的孟庆凯在2月2日下午4时多接到通知,要求当晚8时前到中心报到,担任新一批的转运组组长。不到4小时,孟庆凯收拾好行囊,和家人告别。13岁的孩子说,“爸爸你做好防护,我支持你,加油”。为了避免流动感染,20多天,孟庆凯没再回过家。头发长了,是护士长帮忙剪的。
救护车就是“战场”。“人歇车不歇”,白班医生12个小时后歇了,夜班医生继续上,人是轮换的,但车一直待命。转运发热病人的车是一种专用的负压型救护车,空气从外面进来,出不去。病人呼吸过的空气经处理后再排放。急救人员一天除了任务就是待命,直到洗消、洗澡完毕才算结束。最多的时候,24小时里,洗消组的工作人员踩在消毒水里洗消了74辆车。
负责调度的转运组组长孟庆凯正在房间内工作 张艺/摄
与恐惧作战
一位71岁的老太太,在儿子确诊新冠肺炎后,她和老伴也相继被感染,老伴的基础性疾病多,症状更严重。梁东要把老太太从北京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转到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北京市佑安医院。出发前,梁东收到孟庆凯发来的病人基本情况表,包含体温、心率、血压、血氧、所需转运设备等。到达现场时,老太太的血氧含量只有80多,已经出现顽固性缺氧。
老太太戴着氧气面罩,梁东悬着一颗心。年老患病,只要“有一点害怕,就可能喘不上气儿”。梁东就一直劝她,不要紧张。
从事急救工作近20年,孟庆凯发现,患者心理上的恐惧更需要关注。由于新冠肺炎多是聚集感染,医生们见过不少一家人患病的情况,病人要分开隔离转运,没有儿女的陪伴,老人难免无助害怕。
救护车上,大夫们就握着他们的手,虽然看不见防护服背后的脸,却给了他们家人一样的温暖。“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安慰,总是去帮助,这是我们医生应该做到的。”北京急救中心转运组医生茅彧说。
最危险的是给重症病人实施气管插管。这时,带有病毒的高浓度气溶胶会从气道喷涌而出。但梁东说,“我们不上谁上,经历得多了,防护到位就不怎么担心了”。
防护服、护目镜、口罩、面罩、头套、手套、鞋套、隔离衣……整个防护装备穿戴好一共11步,要在10分钟内完成。为了节省防护服,只要穿上了,即使任务取消,也不能脱,得穿着待命。
急救人员住的宾馆里,储物间外存放着氧气瓶、呼吸机等急救物资 张艺/摄
医护零感染,急救转运两不误
“急救人员一定要做到零感染!”这是北京急救中心主任张文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在日常的院前急救工作中,疑似及发烧患者占有相当比例,有的新冠患者发烧症状不明显,还有的患者不发烧,陪同的家属发烧,极易造成交叉感染。
针对急救工作特点,中心专门制定了隔离区转运车辆的防护工作流程,北京市院感专家现场指导急救中心传染病洗消防控工作。隔离区人员每次执行任务返回后,消毒人员都要对转运车辆和人员进行严格消毒,负责院感人员每天定时定点对隔离区进行全面消毒检查。全员也在加紧学习培训疫情防控知识,在大厅的桌子上,就能看到正在做的防疫知识答题册。
因此,转运病人的急救人员至今无一例感染。目前,北京市120急救网络,每日当班车组410组,其中新冠肺炎专项转运 54车组,236名院前急救工作人员通过集中管理、分区待命、专门流程洗消,开展相关工作。
据介绍,北京市新冠肺炎的相关病例,都是通过全市的120急救网络的车辆来转运的。但任务增加了,转运病人的速度不减,北京市日常急救呼叫满足率始终保持在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