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空中大动脉如何直抵武汉,来看空管人的十二时辰

发稿时间:2020-02-26 15:24:09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吕思敏 陈逸 张敏 中国青年网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

  驰援武汉,中国民航以责任和担当架起了一条空中救援通道。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世界各地的抗疫物资,通过这条空中大动脉源源不断地直抵武汉。守护住这条天路,就是守护中国。这是所有民航空管人最深切、最朴实承诺。在这条防疫战线上,空管人一直在,一个时辰都不曾缺席。

  作为与中南空域相邻的管制区,从东北、内蒙古、山西、河北、陕西、欧洲及外蒙古等方向飞往武汉的航班都需要经过北京区域。为保证抗疫航班正常通行,疫情发生以来,华北空管局专门开辟抗疫航班空中绿色通道,积极与国家有关部门协调,通过优先除冰除雪、直飞、调整飞行高度等方式力争为抗疫航班缩短飞行距离,节约飞行时间。

  目前华北空管局已优先保障抗疫航班350余架次(含飞越)。作为整个疫情防控的中枢,华北空管从容应对,每一个齿轮高效运转,应急处置能力得到了实战检验。

    辰巳午未 雪里已知春信至

  来回顾华北空管局为应对降雪的预案准备过程吧。2月13日,早上8时,华北空管局运行中心气象预报大厅内,大家正对第二天的降水进行着讨论。降水起始时间、相态变化及降雪量等已基本达成一致,唯一存在争议的是从降雨到雨夹雪再到降雪转化的时间,大家意见并不统一,有一两个小时的差异。

  华北空管局气象中心预报室首席预报员付强, 是班组里最有经验的预报员,他最终拍板,第二天早上8点小雨转为小到中雪。“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阴,23时后有小雨,14日5时~7时雨夹雪,7时~1时中雪,11时~20时小雪,过程累积降水量中到大……”各管制单位、机场、航空公司很快收到这一预报结论,各部门有充足的时间来应对第二天的降雪。第二天早上7点40分左右,降雪如约而至。

  上了近12小时夜班的华北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飞行计划数据室管制员刘士伟依然忙碌。作为航班计划第一经手人,他时刻留意着传真机的声响,“正常情况下航班计划需要至少提前一天申请,但是很多抗疫航班是临时增加的,我们需要随时处理,而且是越快越好。我们要确保这些航班想什么时候走就能什么时候走。”

  这位家在天津的90后小伙子为了让远道的同事回家过年,主动申请了除夕和大年初一值班,疫情暴发后返京人员需要隔离,班组里的人手短缺,他又主动申请了替班,他成了哪里需要哪里搬的那块“砖”,班次不固定,连续奋战,成了这段时间他的常态。

  2月14日早上10点,首都机场航站楼顶已经全白,定点除冰已经启动。“顺丰7199,跟除冰引导车滑,除完冰报。”在塔台的协调下,机场各保障单位让运送物资的航班“加塞儿”除冰。

  “海南7196尽量控制速度,有离场活动。”指挥后机进行调速避让。

  “顺丰7199,地面风110,3米秒,跑道36L,可以起飞。”塔台指挥抗疫航班优先起飞。在2月14日大雪纷飞的早上,陆续有8架抗疫航班在塔台管制室的指挥下破雪而去。

  与此同时,华北空管局党委第二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正在进行,自1月21日成立领导小组以来,华北空管局高效完成了防疫物资采购发放,工作场所消毒,集中管理备份管制员,设置3个返京人员隔离区,防疫与运行两手抓,两不误。

  同一时间,在首都机场跑道边,雷达工程师庞震扣着安全绳,悬在30米高的半空中,手肘紧紧地抵在爬梯上,大口大口喘着粗气。垂直爬梯又冰又滑,双腿没法吃力,只能靠双手紧紧攥着爬梯,一点点地把身体向上引,棉织的手套早就被冰水浸湿了。地面上人分成了两组,利用预先架设好的滑轮,一组拉着主绳,一组拉着牵引绳,把一个数十公斤重的天线驱动马达一点点地往上送。

  10 分钟后,庞震和另外两位技术人员陆续登上了45 米高的塔顶。塔顶的天台不足 5 平方米,又是容易打滑的金属地面,只有站在垫高的小凳子上才能够到马达的所在位置,他们三人需要严密无缝的配合才能顺利完成更换工作。一个人扛起马达,另一个人帮助稳定他的身体,最有经验的庞震负责把马达对准定位销。11 个人,连续 6 小时户外奋战,首都机场南场监雷达马达“呼呼”扫风的声音如此悦耳。

  下午2点多,“北京,你好,国航045,高度6000,听你指挥。”CA045航班出现在区域管制员邱晏均眼前的雷达屏幕上,标牌上显示目的地武汉,联想到之前看到的朋友圈,他知道这应该就是运送协和医疗队的航班。

  在指挥其上升到7800米后,邱晏均主动询问机组想要申请的高度,机组回复申请9800米,日常由北京飞武汉的航路高度是8400米,要突破限制高度需要与下一管制扇区协调,同时,申请直飞需要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空域。

  邱晏均第一时间与主管沟通,开始进行协调,不管是运送物资还是医疗队,他都想为航班提供力所能及最大的帮助,争分夺秒尽一份力。“国航045北京,可以上升高度到9800保持。尽量大上升率,通过8400可以直飞长治,代码SQ。”看着屏幕上航班通过8400米后开始转向长治,邱晏均的心里感到很欣慰,虽然不在抗疫最一线,但通过一架架援鄂航班把他跟湖北紧紧相连。

    申酉戌亥 千磨万击还坚劲

  管制室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且人员较为集中,以北京区管中心大厅为例,同时有近100名管制员、机务员工作,消毒防疫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从1月23日开始,每天上午9点到10点,下午4点到5点,技术人员会对空调过滤网全面消毒消毒。上午8点半到9点,下午5点半到6点,在不影响管制指挥的情况下还要对所有管制席位的手柄、键盘、鼠标进行消毒。

  结束了跟孩子的视频通话,区域管制员韩以欣看了一下表,把手机放进柜子里,带好口罩,拿上水杯,快步走进管制大厅,开始进入到工作状态。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也作为“双管”家庭的一员,由于爱人正在战略备份,不能回家,韩以欣承担着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虽有老人帮忙,但把两个孩子的生活学习安排妥当也是一件极其耗费精力的事情。但即便如此,夫妻二人依然完全服从组织安排,“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需要的是团结。”

  管制员战略备份是华北空管局参考非典时期的运行经验,各岗位的管制员每批抽出一个班组进行整体封闭式管理,避免与外界接触,以储备人员应对不时之需,因为管制岗位一旦发生疫情,需要整个班组进行隔离,由备份的管制员接替,保障航班运行正常。在岗管制员从四班倒变成三班倒,很多双管家庭面临着两个人可能将近一个月都见不到面的情况。微信群里,大家整齐划一的“服从安排”,支撑起中国民航不停航的承诺。

  下午6点到10点,一架架抗疫航班正陆续进入华北空域,晚上是抗疫航班经过华北空域的高峰期。华北空管局专门开辟空中绿色通道,力争为抗疫航班缩短飞行距离,节约飞行时间。最多的一晚,北京区域保障了12架抗疫航班,共缩短航程1160公里,节省飞行时间78分钟。

    子丑寅卯 苦雨终风亦解晴

  深夜时分,航班量降了下来。这是属于技术人员的“黄金时段”。

  同址备份、异地备份,技术人员要在最短时间内搭建出一套能够备用的管制席位,如果出现特殊情况,管制可以迅速转移到备份区域进行指挥。此时的机房是一幅热火朝天的场景,攀梯、钻地、架梁……不仅需要技术也需要体力,几个来回下来,戴着口罩已觉得喘不过气,技术保障中心工程师王冰和同事们擦擦额头渗出的汗珠,手中的线缆不曾放下,他们已经连续干了两个晚上。

  网络中心的工程师王玉军与厂家工程师正在给集群通信交换机“做手术”,两个人共同查找插线,检查插线位置和状态,对方输入一串代码,王玉军盯着屏幕逐一仔细检查核对,确保每一个代码都准确无误。由于提前发布了停机计划通知,多个部门不断询问停机时间,他要一边配合厂家人员进行改造,一边答复各部门的询问。时间在一点点流逝,早上航班量将会增加,也意味着安全风险也会增加,他肩上的压力越来越大。

  做好线缆的绑扎和标识,清理完机房的遗撒,改造在未停机的状态下圆满完成,北京两场集群通信系统互联互通指日可待。王玉军走出办公区,在室外摘下口罩,伸伸胳膊,扭扭脖子,天已泛白。

  作为平凡而普通的一名空管人,虽不在抗疫最前线,但打赢这场“战役”义不容辞。

原标题:空中大动脉如何直抵武汉,来看空管人的十二时辰
责任编辑:工蚁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