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防疫热线电话开通,心理专家如何疏导?

发稿时间:2020-02-19 19:43:0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中国青年网

  普通民众应如何理性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怎样减轻恐惧焦虑心理?医护人员又该如何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针对这些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在1月27日紧急开通了“北京师范大学防疫心理支持热线”,为广大民众提供专业心理支持服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对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乔志宏进行了专访。

  专家:具备这些特征就是过度焦虑、恐慌

  记者:求助的主要是什么人?他们有怎样的心理情绪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 乔志宏: 大家求助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这几个类型:第一个问题,焦虑、恐惧,担心疾病传染到自己或者家人。对疾病传染性的恐惧是占比最大的,占到40%多。

  第二个类型,是对于自己有没有得病的怀疑,叫“疑病”。咳嗽一声,就觉得自己是不是被传染上了,所以我们管这个叫“疑病”,约占 20%。

  还有几类比较明显的,看到一些令人难过的事情或听到一些传言而产生抑郁、无助、悲伤的这种人。

  记者:普通民众打来电话的多不多?他们主要倾诉的都有哪些问题?

  乔志宏: 大众普遍出现的最大的问题也是焦虑,因为焦虑带来的自己行为方式的改变。有一个来电的是一个全职妈妈,她所在的小区里面有一个确诊的病例,就让她陷入到巨大的恐慌之中。要出去一下倒垃圾,就要把全家所有地方都要消一遍毒,然后恨不得穿上医护人员那种防护装备。她在家里面对先生和小孩也会变得特别烦躁,所以家里面的氛围也很紧张。

  记者:那如何进行干预和治疗?

  乔志宏: 这样的(人群)典型的就是恐慌、焦虑。她当然就要诉说她的这种害怕、恐惧、以及对家人的不满、不理解。当她情绪能够得到理解、稳定平静下来之后,就可以跟她探讨疾病预防的科学知识,她会觉察到自己情绪过于紧张,实际上会带来负面的作用。她为什么会打电话来?因为她也感觉到自己有点过了,不对劲。

  对于普通民众来讲,把注意力转到将来回归正常生活的那些方面,能够让人们从这个状态里面走出来。

  医护人员应怎样调节情绪? 这三条技巧要掌握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医务人员一直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他们面临来自工作、心理方面高强度的压力,迫切需要心理和情绪疏导。对此,乔教授给出了一些建议。

  记者:给您打来电话的医护人员多吗?他们主要想倾诉一些什么样的问题?

  乔志宏: 医护人员大概来电量在10%左右。一线工作人员很辛苦,需要倾诉,寻求帮助。这次医护人员是最辛苦的一个群体,但同时也是心理问题最严峻的群体。其实从心理机制来讲,跟一般民众并没有太大差别,只不过程度要更加强烈,基本上就是面临威胁,安全感受影响。所以我们在对医护人员做干预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恢复他的安全感和稳定感。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耐心、特别专注去倾听,我们懂得他的问题,叫共情的倾听,让来电者信赖我们。

  记者:在现在这个阶段,应该怎么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乔志宏: 对于医护人员来讲,首先大家一定要有意识在每天的高强度工作之后,给自己留一点个人时间,身心都放松一下。在这个时间一定不要去想工作,这个时间不一定需要很长,但是一定要有,能够喘息、放松一下。

  第二个,作为一个缓解心理压力的措施,找信赖的人说一说,哪怕是哭一哭,都是很有用的。

  第三个,每个人能够学会一点让身心放松的技巧,比如说呼吸训练,或者是做点瑜伽、打打太极拳。

  积极心态更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

  对于患者而言,其心理压力可想而知。但是,害怕无济于事,还不利于治疗和康复。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乔志宏提醒,一定要科学对待自己的病情。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心态更有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记者:在求助的人当中患者的比例是多少?他们最担心和最害怕的又是什么呢?

  乔志宏: 患者来电量不大,大概有5%左右。患者的心理压力没有医生那么复杂,但是他可能是心理问题最严重的。这种恐惧感、焦虑感是最强烈的。然后是,比较多的患者会有自责和后悔的情绪。我要是不去那就好了,我要是不去参加什么活动就好了,我要是当时听了谁的话就好了。这样的后悔、自责也是对自己有伤害的一种情绪反应。他们还可能有的情绪就是无助、悲伤,甚至是抑郁、绝望的情绪。所以对于患者来讲,我们首先建议患者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让他理解情绪是提高免疫力的最重要的一个事情。

原标题:防疫热线电话开通,心理专家如何疏导?
责任编辑:任洁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