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如何降住“疫魔”?这10位全国政协委员支招了!

发稿时间:2020-02-15 17:32:00 来源: 人民政协报

  编者按: 近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蔓延、波及全国,牵动着海内外中华儿女和各界人士的心。为了贯彻落实全国政协主席汪洋的指示要求,近日,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分别召开部分医卫界、经济界委员座谈会,就疫情防控工作及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意见建议。

  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原部长、党组书记袁贵仁:

  政协委员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更好凝聚共识,关注社会热点、反映社情民意、撰写高质量提案,是政协委员的职责。

  针对此次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广大政协委员要按照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关注防控边角盲区、查找存在的问题,积极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政协力量。建议委员提出的每一条意见建议都要有针对性、力求精细化和有效性,关注点要尽量精细到每个省市县、每个社区、每个人群、每个医院。

  广大政协委员要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切实把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体现坚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情怀和担当。当下,各种各样的疫情消息铺天盖地,其中有不少谣言在网上流传,造成恶劣影响和后果,群众对这些谣言缺乏判断甄别能力。政协委员特别是具备相关知识能力的委员,要主动发声、理性分析,积极廓清错误认识,切断谣言传播途径,引导民众、稳定人心、凝聚共识,助力营造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良好舆论氛围。

  全国政协委员、教科卫体委员会驻会副主任丛兵:

  疫情防控工作要抓实抓细

  当前疫情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疫情防控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

  一是要依法科学有序防控。新冠肺炎已被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相关法律和条例对此有明确要求,但许多干部对此并不了解,不清楚自己的职责,建议尽快完善疫情防控相关法规,制订实施配套制度和具体措施,做到各项防控工作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

  二是随着返程高峰的到来和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北京市要采取最完备的防控措施。要制订详细的应急预案,储备足够的医护人员和设备,重点防范疫情严重地区来京人员传播,确保“两会”顺利召开,确保首都平安稳定。

  三是要及时反映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当前,许多医卫、科技界委员奋战在救治和研发一线,教科卫体委员会要做好委员们的服务保障,第一时间收集整理临床救治、药物筛选、疫苗研发、疫情走势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报中央和相关部门作决策参考。

  全国政协委员、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孙咸泽:

  这次疫情防控是对我国医疗救助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

  从专业角度讲,战“疫”要遵从传染病防控的三大原则: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应对医疗救助公共卫生事件,不能只靠卫生部门单打独斗,而是要形成综合治理体系。目前,我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存在弱化问题,只强调网格化管理,但很多地方“有网无人”,所以出现疫情以后,这张“网”就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同时,对医护人员的照护问题也要给予重视,包括对医护人员的关心、照护和心理指导,包括他们在一线的自我保护、轮休、后勤保障以及对家属的慰问等问题。此外,还要强化应急管理体制建设,明确什么时候该启动一级响应。应急预案要随时修订,舆情应对也必须及时、科学、公开。要做到这些,必须要对重大事件有科学的预判,这也是医疗救助体系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国政协委员,原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委书记,原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党委书记方来英:

  认真总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和不足

  我认为现在尤其需要加强对疫情传播规律的研究。面对重大疫情,防疫的关键在于从病毒传播规律上掌握住如何切断病源,需要注重在平时提前做好防御测试。现在我们组织派遣医疗队大量医生向武汉集中,但其他疫情高发地区的支援单位怎么组织?现在,北京部分医院除急诊手术,缩减了不少常规性的门诊,患一般性疾病的病人看病怎么办?必须要做好统筹安排,避免“次生灾害”。建议提升媒体记者的科学素养。近期少数媒体报道有误导作用。网络上流传的各种谣言,监管部门有时候也很难区分。要高度警惕谣言的危害,做好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另外,战胜疫情之后,中国应当把这次抗击疫情的宝贵经验分享给其他国家,这既是对质疑我们防疫能力的反驳,也是对全球公共卫生体系的重大贡献。最后,还要加强对在疫情中不幸离世的群众和逝者家属的关照和人文关怀。取消了集聚性的告别方式,逝者家属如何寄托哀思?政府应该有政策上的考虑和设计。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

  防控重大疫情需要分级管控和分类治疗

  疫情防控的弱点和盲点之一在于社区,我们现在的早期防控基本上都是单兵作战,主要靠卫生部门在做,但应对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一定要有总负责的部门牵头,避免多头管理。

  社区的医务人员此刻应该干什么?他应该帮助社区居民做好居家隔离的工作,做医学观察、健康知识普及等,医务人员要与街道居委会协同,归根结底这是一个社会治理问题。防控重大疫情,要启动社区综合治理,这不是卫生部门一家的事。现在在防控上过多地强调医疗专家的介入,没有考虑到发动社区工作者,我认为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派一些有经验的社区专家去指导社区工作。

  三甲医院的医疗资源有限,需要做好传染病的分级管控。要发挥社区医生作用,监测在家隔离的密切接触者的健康问题。在居家自我隔离的14天内,如果有人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可以通过视频会诊等方式诊疗,如果症状解除,医生就不用上门了。已经出现的疑似病例,应该征用宾馆等场所进行集中隔离。

  传染病的防控首要举措就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如果不把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隔离,就将成为移动的传染源。如果有更好的方法,医务人员可以减少入户排查。在我工作的北京方庄社区,我们一开始告就告诉居委会可以不入户,全部靠电话和视频去监测,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所以应对传染病不一定都要进门才体现关怀。

  当重大疫情发生,疾控系统要做模型。如果我们发现这个病的死亡率或致残率不高,我们就应该及时告诉老百姓,消除老百姓的恐慌。引导采取分级管控和分类治疗,缓解三甲医院的压力,避免患者蜂拥到医院导致更多交叉感染。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所长池慧:

  “有序打仗”才能最终打赢防控阻击战

  疫情暴发以来,国家派遣了很多医护人员到武汉支援当地防控和救治工作,主要解决的是患者治疗端的问题,但是控制疫情最重要的是控制传染源,传染源现在还在游动。尤其是那些未及时到医院看病的疑似患者,正在不断传播“创造”新的病人。我们不能只让医护人员等在医院不断治疗这些病人,而应该尽快甄别,尽快隔离。

  虽然我们在2003年经历过SARS的考验,但总体来说,目前的防疫之战尚缺乏系统性。政府陆续出台了很多文件,但文件怎么落实到具体的管理环节上,还存在衔接问题,存在盲点和空白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必须“有序打仗,不打乱仗”。如今的“乱”,说明我们在现代治理体系的框架下建设基于全人群医疗与疾控融合的疾病防控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无论是各级公职人员还是研究人员,都要有树立国家整体意识的概念。疫情是一件坏事,坏事也有好的一面,我们要努力让好的部分放大。比如在防控疫情这件事上,广大民众和一线人员的爱国情怀和积极奉献的精神不断展现,怎么把这些热情保护好,集结起来,让正能量有一个更好的延伸和传播,更有利于我们国家的总体发展。

  现在很多观点纠结于居家隔离还是到单位上班,生产经营如何有效组织,不妨思考一些新模式——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能不能从一些新的角度思考如何工作,如何通过新的工作方式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心内科主任杨杰孚:

  建立应对重大疫情预案迫在眉睫

  需要深入分析这次疫情是如何发展到这一步的。

  首先,国家尚未建立一套完整地应对重大疫情的预案,导致防治时间的相对滞后。一旦重大疫情来临,应该有一个包括诊断、处理等方面比较完善的应对流程。即使是有没有经验的工作者,也可以按照流程去有序应对。通过此次一些地方职能部门工作中反映出的问题,建议预案里还应包括建立一个完善的组织机构,明确政府部门卫生系统职责是什么,医院职责是什么?研究部门的职责是什么?避免出现相互推诿或者不作为。

  第二,应该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传染病防控方面的作用。专科大医院重点收治的是中、重症病人,但实际接诊的有大批是疑似病例。其中绝大多数发烧的病人仅仅是普通感冒或者普通肺炎,混杂在大医院里排队看病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建议基层卫生机构,做好疑似病例的初步筛查。

  第三,加强疾病的科普知识宣传,梳理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加强科普知识宣传,加强心理抚慰和人文关怀,开展有效心理疏导。新闻媒体要加强正面宣传鼓励,重点宣传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出现感人事迹。当前医患关系中伤医事件频发,要借助这次机会,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对医护人员的尊重和爱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张澍:

  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三点建议

  我一直在密切了解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从中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首先,要反思为什么我们现在的防控工作上很被动?我们的应对措施,比疫情的实际发展相对迟缓,造成的损失严重,暴露出我们应对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不足。面对重大传染病来袭,政府应对水平还不够,响应、研判、部署、落实,到防控的细节安排都有不足之处。应当认真总结并汲取接受教训,增强各级党政部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

  应及时建立专家委员会独立工作制度。在这个制度中,要求行政部门不参与专家的专业分析讨论。专家开会讨论后提交具备专业性和实操性的报告,在讨论过程中,充分尊重专家组的集体意见,倡导任何部门不干涉、不发言、不讲话,也就是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专家可以排除干扰,凭借专业知识和经验可有效工作。

  一些媒体的不准确报道,导致了公众在思想认识上的混乱。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打赢疫情阻击战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聚焦当前防控中最重要的问题——第一个是控住传染源,第二个是切断传播途径。必须减少人群的不必要聚集。现在有好多病例都是聚集性发病,吃饭聚会造成的病毒传播蔓延。要尽快开展科研调查,了解一下聚集性发病究竟发生在哪些场合。如果不是因为工作场所发病的,就要科学鼓励大家恢复信心,安心投入生产和各项工作,在防控疫情的同时,国家要采取有效政策保障并恢复经济社会正常运行。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首都医科大学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凌锋:

  应对疫情要注重解决好细节问题

  我就抗击疫情一线反映出的具体细节问题提些建议。

  首先,是诊断的问题,网上很多呼吁将CT影像报告作为及早诊断的一个标准。因为核酸检测也会呈现“假阴性”。建议核酸检验和CT诊断共同作为诊断标准,以便诊断确诊更迅速及时。

  第二,现在武汉建设了一批方舱医院,各地增调大量医务人员前往支援。建议医务人员在被抽调之前就要组织开展各项防护措施学习,重点培训专业的传染病护理和防护经验,以便让医护人员更好保护自己,更好使用防护设备,正确使用操作医疗设备。此外,建议医疗队里加入心理医生,让医护人员有渠道去缓解恐惧、疲劳和紧张。

  第三,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等靠要”思想,积极引导公众正确、理性看待疫情,不要过度恐慌。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唐旭东:

  应对疫情要加强中医药的有效介入

  建议完善中医药介入治疗机制,目前中医介入疫情防控尚有困难。新冠肺炎跟一般的肺炎有所不同——一般的肺炎往往导致局部的损伤,而新冠肺炎相当于一个过敏反应,整个免疫反应被激发出来,救治不当就容易产生炎症风暴、出现重型呼吸窘迫综合征。实际上中医的早期介入或者对重型病例的介入,效果是非常好的。轻症患者吃点中成药,如果发烧再吃点退烧药,这样结合治疗还是挺有效果的。如果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加上一些中药注射剂配合使用也可以,对重型病例给予给养支持以后,服用中药效果也很好。

  此外,要加强突发重大传染病的应急反应机制和能力的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这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完善二级医院、社区医院和社区管理体系,充实相应的人才队伍,加强疾控体系建设。在应对重大传染病的时候,还要加强传染病专科和传染病基地的建设,尤其是中西医结合的传染病基地。

  另外,应该做好民众的疫情防控科普,疫情出现以后没有成系统的科普宣传只零星地看到一些大医院自己做的科普宣传。总体来说,这次防控的组织宣传不够立体化,比如相关统计数字就不够具体,重型和危重型没有区分开统计,造成群众的恐慌,包括统计体系在内的应急反应能力还有待完善。所以加强科普和媒体的引导、立体化的宣传非常重要,主流的宣传渠道丰富了,其他杂乱的声音的影响就小了。

责任编辑: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