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春满,人间滚烫。这个2020年的初春,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了一种难言的滋味。
这些天,我们关注着各地新增确诊和出院的数据,指责少数地区在争抢口罩事件上的戾气,操心着病毒潜在的中间宿主和治疗药物的筛选、研究,心疼着中小微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面临的困难……那些为爱逆行的普通人,那些伸出援手的身边人,是看得见的一束光,是感受得到的一份暖。
来自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的判断是:当前疫情防控正在全面推进,防控力度持续加大,但疫情仍处于扩散阶段,局部地区有迅速上升趋势,形势复杂严峻。此前,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表示,对于疫情高峰和“拐点”的说法并无依据。2月6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亦指出,现阶段尚不能预测中国国内疫情的“拐点”何时到来,也无法预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否会在中国以外大规模爆发或演变成全球性流行病,因为新型冠状病毒仍有大量关键信息未能为世界科学界所掌握。
今天的疫情,显然已经不是“敌人还有五秒钟到达战场”的初始阶段。我们都在期待“拐点”,“拐点”或许还暂不可期。那么,疫情阻击战之下,我们还能再做些什么呢?
一个情绪与情感正常饱满的公民,面对日趋严峻的疫情、面对升级的防控形势,即便是面对空荡的街景,有些焦虑与紧张、惶惑与担心,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过,人有情绪,更有理性。这种理性,不是建构在空泛抒情上的泡沫上,而是建立在事实逻辑之上的坦然。
就顶层设计而言,国内已然呈现“顶级关注”。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为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再划重点”。此前的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农历新年第一天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要求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两次会议重申了一个要求,即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就地方防控来说,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已然“武装到了牙齿”。这些天,一些操着方言的“硬核大爷”跟着各级书记一起上了微博热搜。在网友的调侃中,我们在土味宣传之外见识了基层治理的力量与智慧。这些泥土与篱笆堆起来的防线,更加坚定了人们防控疫情的信心。当然,复工复产在即,各地也早早地雪中送炭:深圳多部门向业主单位和经营者发出倡议,免减租金共赴时艰;北京暂定延长1月份、2月份社保缴费期限;苏州出台十条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直接或间接的力量,让我们相信——疫情总会过去,生产总要继续。
逆行者还在战疫的路上,志愿者也还在坚守。在这场全民战疫的关键时期,我们每个人都是战士。道理并不复杂:一来,这恐怕会是一场持久战,我们需有心理准备。病毒面前,没有人是旁观者、没有人有豁免权。重点疫区固然是生死攸关的战场,而相对稳定的其他地区若掉以轻心,可能也会成为“重灾区”。二来,从公共治理层面而言,疫情防控是事无巨细的一场大考。我们常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这不仅是因为我们在情感上心手相连,更因为网络化的社会将我们的责权利捆绑在时代的列车上呼啸向前。
是的,我们不是看客,我们皆是战士。每个人都是一道防线,每个人都是一束光亮。出钱出力、有序隔离、不集聚、不传谣,都与疫情相关,都与防控有关。向阳而生,正向而行,这场疫情阻击战,终将胜利。(责任编辑:姜继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