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10小时未进食水,鼻梁敷料防压疮,她们却说……

发稿时间:2020-02-07 18:06:03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王军红 张文慧 中国青年网

  2月5日,武汉,晴

  今天是立春的第二天,坐在回驻地的车里,阳光照在身上,心里也暖洋洋的,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场战役也到了关键时刻。好久都没这样看看天空,今天天色很蓝。在离京千里之外的武汉,我已经习惯了目前的生活:到隔离病房上班,换防护服,查房,收病人,改医嘱,写病例,6个小时就这样过去。穿脱防护服已是小事一桩,感染防控的理念已深入工作和生活,有些护士姐妹已经开始用敷料来预防鼻梁上的压疮,大家都在默默地适应。今天就写到这,要去吃饭了,安慰一下这10个小时未进食水的胃,再接再厉!作者:国家赴湖北医疗队员、北医三院急诊科医生王军红

  看着一个个正在换隔离服的年轻面庞,我第一次流泪了

  2月5日,武汉,晴

  今天我和同济医院内分泌科的护士长在隔离病房相见了。几年前我们曾在糖尿病护理年会的学术交流活动中有所交集,没想到我们的重逢竟是在这里。我们都穿着防护服,带着口罩、帽子,只能透过护目镜,传递对彼此的牵挂。

  看着墙上的排班单,她指着一个个名字对我说:“这是我们的护士,特别能干的一个丫头。这是我曾经带过的一个护士。你们真好,来帮助我们。”

  我回:“同济的老师们最辛苦。咱们内分泌科的护士都好吗?”

  她说:“现在无论年龄,除了身体不好的,都在医院门诊、感染病房等需要的岗位上工作。有个新娘子推迟了婚礼,还有个哺乳期的妈妈给小宝宝断了奶,重返工作岗位。”

  说着说着,她的眼眶慢慢湿润了,我有些不忍心看她的眼,赶紧把目光转向了远处。说了几句话后,她回病房继续工作,我回到休息室。在休息室的一个角落里,看着一个个正在换隔离服的年轻面庞,11天了,在武汉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我没忍住第一次流眼泪了,还好戴着大大的帽子,否则一定会被“围观”。

  听说北京又下雪了,让我们一起静待春暖花开。作者:国家赴湖北医疗队员、北医三院内分泌科护士长张文慧

  姝姐上了一个“24小时白连夜班”

  2月6日,武汉,小雨

  昨天还是艳阳高照,今天就是春雨沙沙,这是万物复苏的景象。我想到了姝姐——北医三院急诊科李姝医生,那个像春雨一样细心呵护患者的好医生。

  姝姐是北医三院第二批赴湖北医疗队的队员,到达武汉后,一边进行自身的感控培训,一边参与危重症新病区的改建工作。同济医院的医疗设备与我们之前用的有很大的不同,她专门找来现有呼吸机的说明书,一边学习一边手把手地教我们,好像是一直在武汉工作的医务人员一样。

  启用危重症新病房的第一天,姝姐上了一个“24小时白连夜班”。第一位来诊的是个危重患者,姝姐主动请缨:“来,我收这个病人。”凌晨3点,到了该下班的时间,姝姐还在写病历,她说污染区的护士还没换好衣服,“等她们出来,我再结束工作,我们一起离开”。而这一等又是一个小时……下午15点到21点又轮到北医三院队员们上岗了,她再次主动请缨参加工作,我有些担心她的身体会吃不消,本想劝阻一下,谁知她微微一笑说:“你姝姐有啥不行的!”直到22点30,姝姐才从隔离病房出来,口罩和眼罩已经压红了鼻梁,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湿了,可她仍然面带着微笑。作者:国家赴湖北医疗队员、北医三院急诊科医生王军红

  “没事,大家一起”

  2月4日,武汉,晴

  2月3日接到通知,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改造的危重病房已经完工,晚上要去开设新病区。疫情实时进展,队员们都养成了随时查看信息的习惯,队长一招呼,大家即刻响应。

  当晚预计收治30~35名患者,我的内心有点忐忑,沈宁副院长安慰我:“没事,大家一起”。急诊科的李姝姐对我说:“咱们北医三院抢救室什么阵仗你没见过,不怕”。没办法,属兔子的人可能胆小。

  不到19点,大家集合完毕,乔杰院长亲自带队。快速熟悉新病房环境后,全员即刻更换防护服,乔院长亲手给大家的防护服上写名字标识。20:50左右,第一位患者到达病房,病人陆续到来,我们问病史、评估病情、开医嘱、写病历。得益于医疗队前期梳理出的工作流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6个小时共收治了24位患者,其中危重症患者3人。大家都说这是“北医三院抢救室的Plus版”。

  凌晨3点,北大人民医院的“战友”来接班了。我们交接完,坐车到驶向驻地,武汉的夜是安静的,车上更安静,虽然只有短短十分钟的车程,大家都睡着了。国家赴湖北医疗队员、北医三院急诊科医生王军红

原标题:10小时未进食水,鼻梁敷料防压疮,她们却说……
责任编辑:工蚁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