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广州2月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穿山甲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之一。通过对病毒的基因组分析,研究团队发现分离的病毒株与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达99%。今天,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刘雅红教授表示,研究结果对本次疫情的源头防控具有重大意义,为野生动物管控的相关政策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华南农业大学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研究攻关情况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华南农业大学、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教授沈永义、肖立华等科研人员,通过联合攻关,在新型冠状病毒潜在中间宿主的溯源上取得突破。他们的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
据了解,攻关团队通过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组样品,锁定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继而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测,揭示穿山甲中β冠状病毒的阳性率为70%;进一步对病毒进行分离鉴定,电镜下观察到典型的冠状病毒颗粒结构。
“鉴于当前疫情防控的严峻性,我们选择将研究结果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希望有助于疫情的科学防控,并为更多科学家开展进一步工作提供借鉴。”刘雅红介绍,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之初,为有效应对疫情,增强疫情科技防控能力,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和华南农业大学高度重视。在广东省各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科技攻关应急专项的支持下,整合学校优势学科平台,组织学校优势科研力量展开疫情防控联合攻关,并迅速取得重大突破。
确定了穿山甲是潜在的中间宿主,对疫情防控有什么意义?沈永义表示,冠状病毒要通过中间宿主才能感染人,比如SARS病毒的源头也是蝙蝠,但是蝙蝠的病毒不会直接传染人,要经过果子狸这一类的小型食肉动物之后,才能传染人。中间宿主在病源和人类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并且放大。
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此次新冠病毒的源头是蝙蝠,但是病毒如何从蝙蝠传播到人,即中间宿主是什么,至今仍是个谜。研究团队认为,穿山甲并不是唯一的中间宿主。在病毒从蝙蝠传播到人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多个中间宿主,也就是说,病毒可能是在中间宿主主体内,通过不断的变异,最终获得传播到人的能力和机会。
通过这个研究取得的成果,将对做到真正的疫病源头防控有所帮助。如果动物源头无法找到,疫病会反复从动物感染到人,无法彻底清除。
沈永义说,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在冬季,蝙蝠在冬季处于冬眠状态,集中在山洞里面,直接感染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于是,研究团队找了一些常见的野生动物进行研究,中间宿主可能是病毒的传染源。“如果源头没有控制住,即便中间的隔离防护做得再好,疫情也很难被控制,容易出现反复。”
研究发现,穿山甲喜欢贴地面活动,喜欢钻山洞,很容易接触到蝙蝠的粪便。研究团队通过对数据库里已有的多种野生动物的宏基因组进行分析,寻找哪一种和新冠病毒的相似性高,从而发现了穿山甲的可能性。随后,对以前掌握的穿山甲样本进行回溯,发现了高度相似的病毒,从而确定穿山甲是潜在的中间宿主。
由于华南海鲜市场此前已经进行全面消毒,要追溯源头难度比较大。研究团队并没有大规模获得穿山甲的样本,是应一些单位之邀,拿到了部分样品,数量不是特别大。研究团队呼吁,希望更多单位提供穿山甲样本。
“后续还需要做很多工作,寻找中间宿主是怎样把病毒传给人的。”沈永义补充到。
刘雅红透露,华南农业大学将密切关注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对我国畜禽业及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加强动物重大疫病及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的监测及研究工作,为疫情防控及我国畜禽业的稳步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研究团队提供的照片
从穿山甲分离的新型冠状病毒电镜照片
摄影:林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