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守护天使的人

发稿时间:2020-02-04 11:24:16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陈鼎 中国青年网

  1月29日,武汉市洪山区一家药店。武汉街头许多药店仍在营业,但选择了隔门售药的形式。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李六亿正在培训将去武汉支援的各地医生。

  特约通讯员 贺云龙/摄

  她会跟随督导组前往武汉及其周边感染人数较多的地区内,较重要、收治患者较多的医院进行督导,然后将督导中取得的经验推广。

  有没有做好预检分诊?有没有把发热的患者分诊到发热门诊去?发热患者候诊多久?在哪里候诊?在哪里输液?该怎样防止患者在发热门诊的交叉感染?解决好这些问题一方面保护了医护人员,另一方面也保护了患者。

  在疫情早期,人们主要关注这个病是由什么病原体引起的,是如何传播的。但当这些问题逐步明确后,医护人员感染的预防就成为重中之重。

  在抗击SARS时得到的大量经验在此次疫情中都可以借鉴。

  17年前,医院的防护用品和目前的不可同日而语,我们佩戴的是12层的纱布口罩。那时也没有防护服,医生穿的都是布制的隔离衣。每次和同事分手的时候,眼泪都会忍不住地流,因为不知道彼此还能不能健康地相见。

  ----------------

  1月29日,一段“黄冈卫健委主任”在中央指导组派出的督察组追问下,一问三不知的视频,随着央视新闻的播出而火爆,也让大家知道了督察组,知道了李六亿。

  李六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处处长,原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卫健委医院感染防控专家。

  2003年4月,北京SARS(非典)疫情严峻。北京胸科医院被指定为定点医院,接收SARS重症病例。时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的李六亿,与来自北京其他几家医院的多支医疗队一同来到这家医院抗击疫情。那时的李六亿任医院感染防控组组长,负责对医院感染进行预防和控制,保障所有医务人员的安全和健康,防止医院成为传染源。

  从开辟SARS病房,到最后一位SARS患者康复出院,李六亿所在医院没有一名医护人员受到感染。

  17年后,2020年1月21日,李六亿刚到单位便接到通知,前往湖北武汉。她来不及准备行李便赶赴疫情前线,以国家卫健委医院感染防控专家的身份,再次投入到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战役中。

  作为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李六亿在武汉负责的一项主要工作,是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的督导。她会跟随督导组前往武汉及其周边感染人数较多的地区,较重要、收治患者较多的医院进行督导,然后将督导中取得的经验推广。对于发现的问题,比如一线防护用品紧缺、医疗废物处理不及时等问题进行汇总和归类,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处理。

  督导包含的内容很多,如疑似病例检测、医务人员防护、防护用品的准备情况、发热门诊流程等。李六亿举例说,如果检测工作不到位,疑似患者无法及时被确诊或排除,疑似患者就会在医院内积压,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

  “再比如,我们督导时会关注医院的就诊流程,对发热门诊的流程提出优化建议。有没有做好预检分诊?有没有把发热的患者分诊到发热门诊去?发热患者候诊多久?在哪里候诊?在哪里输液?该怎样防止患者在发热门诊的交叉感染?解决好这些问题,一方面保护了医护人员,另一方面也保护了患者。医护人员如果感染了,谁去救治患者呢?此外,我们还会加强对患者的宣传教育,引导患者遵从医务人员的指导进行就医。”

  从医疗救治到后备物资的保障,李六亿所在专家组不断找出亟须医院改进的工作,并提出建议以指导医院下一步的工作该如何进行。

  李六亿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培训一线的医务人员。“现在,全国各地的很多医务人员都陆续来到武汉前线。他们大多原本是在综合医院工作,对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的经验不足。我们的工作就是负责对他们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医务人员防护的基本要求、防护流程、如何穿脱防护用品及需要注意的事项、佩戴口罩的正确方式、进入不同区域应戴何种口罩等感染防控知识。

  除此之外,在培训中,李六亿团队也会强调在督导过程中见到的各种防控问题。李六亿形容她当下正处于战时状态,每天没有固定的作息,无论何时,哪里需要她去培训,她便马上赶过去。因为医务人员都在不同的驻地,所以她经常在不同的医疗队驻地间穿梭。

  李六亿认为,在目前情况下,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意义重大。“在疫情早期,人们主要关注这个病是由什么病原体引起的,是如何传播的。但当这些问题逐步明确后,医护人员感染的预防就成为重中之重。因为医护人员减员对于抗击疫情非常不利,而且医务人员感染也极易引起社会上的恐慌。”

  回忆起17年前的SARS疫情,李六亿颇有感触。她说当时医院的防护用品和目前的不可同日而语,那时她甚至都没有见过医用防护口罩。“我们佩戴的是12层的纱布口罩。那时也没有防护服,医生穿的都是布制的隔离衣。”

  李六亿回忆说,SARS时没有任何经验,很多医务人员感染,而她要奔波于北京胸科医院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两地进行医院感染防控工作。那时的她不知道自己是否会感染,每次前往北京胸科医院,和同事分手的时候眼泪都会忍不住地流,因为他们都不知道彼此还能不能再次健康地相见。

  在工作中,李六亿最担心的就是听到某位医护人员发热了,“因为发热就有可能意味着感染,而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就是要预防医护人员发生感染。”那时,李六亿及其所在的医院感染防控组被一线的医务人员称为“医务人员的守护神”。

  李六亿说,面对这次疫情,她的心态与17年前不同。因为除了物质防护条件比2003年提升了很多,在这次抗疫战斗中,来自于SARS时期的防控经验也同样适用。比如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防护用品的穿脱流程,诊疗用品的消毒方式,对患者处理的措施等。在抗击SARS时得到的大量经验在此次疫情中都可以借鉴。

  “我这次来,应该说比较有信心,因为病原体已经明确,而我们又有经验知道该怎样做。也许有些医务人员会紧张,会有一些顾虑和担心,但对于我来说,这就是我的日常工作,只不过这里更像一个战场,而我是一个老战士。我的同事、朋友和家人都在关心我,替我担忧。我每天也会接到来自四面八方的问候,我很感动也很感谢。但我认为,我有经验,我就应该来到一线。”

  在来到武汉的时日里,最令李六亿印象深刻的,是医务人员无论面对怎样的辛苦与风险,都依旧坚守在抗疫前线。谈到目前一线医务人员面临的最大困难,李六亿的回答是防护用品比较缺乏。防护用品脱掉时很容易受到污染所以不可重复使用。医生接触患者时才需要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而普通人日常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就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她呼吁大众可以减少对防护用品的不当使用,尽量将更多的医用防护口罩留给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李六亿也希望医护人员可以保护好自己,劳逸结合,加强营养,放平心态,因为只有医生健康,患者才能更好地得到救治。

  关于公众个人的日常防护,李六亿强调说,除了佩戴口罩外,还应注意咳嗽礼仪,打喷嚏和咳嗽时要用纸巾或衣袖挡住口鼻;手被污染后要及时洗手,防止对公共场所的污染。此外,尽可能减少流动,少聚会。

  “我相信,只要我们的医务人员和老百姓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就一定能打赢这一仗。”李六亿说。

原标题:守护天使的人
责任编辑:工蚁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