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江干区弯湾托管中心的孩子们。资料图片
弯湾洗车行是杭州市民的一个爱心打卡点。
这里的洗车工是几位穿着天蓝背带裤的大孩子,张张笑脸,热情洋溢,就像活泼可爱的“蓝精灵”。
“毛巾的使用:外表用蓝色、门框用紫色、里面玻璃用红色,方向盘和座椅用绿色……”满脸憨笑的可可不仅活跃地跑进跑出,登记车辆,还是“金牌讲解员”,热情地为来宾讲解洗车流程。他是智力障碍者,父母因患癌症去世,现在跟亲戚生活在一起。之前,他曾在面包坊、酒店打工,都因受人欺负而没做下去。
正在洗车的心怡、晨橙都是智力障碍者。心怡两年前来到弯湾,一直很努力,每回做好汽车内饰吸尘,就会去帮同伴冲水,做下一部车的外部清洁。今年,她还被洗车组的小伙伴一致评为“三好学生”。
作为心智障碍者家长机构的弯湾托管中心负责人,徐琴说:“我就是看中这洗车的二三十分钟时间,孩子们可以与客人有个交流、互动。”
2019年6月16日是个周日,杭州城市定向赛开赛。弯湾第三次被选定为亲子赛的赛点,有100多组300多人过来打卡。徐琴要求这个周日孩子们都过来,积极参与,通过频繁与人交往,渐渐融入社会。
“这些智障孩子原本比健全孩子更怯懦、怕生,主要是因为常窝在家里,接触社会太少。我们弯湾去年就有大大小小80多场各种社会活动。孩子们见多识广了,胆子也大了。现在,他们甚至比一般孩子都懂事、阳光。”徐琴认为这就是最好的康复。
当天上午,洗车行节日般热闹,孩子们真的就像快乐的“蓝精灵”,乐呵呵地忙碌着。嘉涵患有自闭症,他坐在接待室互动区的长条桌旁,一如既往埋头画画。小黑板上字迹工整的天气预报,是他每天的功课。
3年前,妈妈王宏带着特校毕业的嘉涵一来到弯湾,就认定了这里,“喜欢那种爱的氛围,各种活动也多!”经过3个月的试用期,嘉涵留了下来。不久,老师们就发现了他的绘画天赋。王宏说:“我们家长以前一点都没发现。”
嘉涵这两年进步很大,由极度的内向怯生变得基本能够与陌生人交流,也会回答一些简单提问。
位于杭州市江干区的弯湾托管中心已经创办10年,从只有一间教室的托管班发展为托管中心,加上小超市、书窝、洗车行、茶歇服务队和驿电湾4个工作基地,智障孩子也从7个增至30个。
每天早上,托管中心的孩子一迈进弯湾的大门,从开门、关门和打招呼那一刻起,全程生活化的情景式教育就开始了,老师的授课也开始了。进门就是换鞋区,有一排五颜六色的换鞋凳,每个孩子的凳子有固定的颜色,小纸条上写有他们的名字。
“老师每天都会移动一两只凳子,将顺序打乱,让他们辨认颜色,找出自己的那只。这里所有的事,都必须让孩子们自己独立去完成。”为了教孩子们认颜色、认红绿灯,徐琴和老师们可谓煞费苦心。
徐琴的儿子弘毅正靠在二楼小休息区的沙发上看电视。他比徐琴高出一个头,五官周正,每有客人来,他都会站起来,主动以主人的身份表示欢迎。
弯湾最初就是为了弘毅创办的。那是2009年9月1日,徐琴租了杨绫子学校的一间老教室和一个小小的操场,为刚从特教学校毕业却无处可去的弘毅和6个重度智障孩子办起了浙江省第一个费用全免的托管班。
为了让这些孩子回归社会,共享生活的阳光雨露,徐琴以一个母亲的勇敢和情怀,帮助他们重建生活,千方百计地把“糖宝宝”“星星的孩子”与脑瘫、智障孩子这些勤劳且执着、简单又忠贞的“小企鹅”拉回正轨。
“当时,我们就是模仿。学校几点钟做什么,我们也做什么。后来发现7个孩子营造不了学校的氛围,实际上孩子们又被孤立了,与社会隔离开了。”
2010年1月,托管班搬进了钱江四苑的一个普通套间,尊崇平民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将菜场、超市、银行、公交车站都当成孩子们的课堂。生活中出现的任何状况,像下水道堵了、房门反锁,老师都要带着孩子一起解决。以后,他们自己碰到这种事,也就知道该找谁,怎么做了。孩子们就生活在居民楼里,进进出出,完全融入了社区生活。
“我们先是帮助孩子,教他们自己动手,慢慢地学会一种技能,就减少一点依赖,相应地也就会减少一种帮助。”
2011年5月,随着教学、管理的日渐成熟,杭州市江干区弯湾托管中心正式注册成立,成为浙江省智障教育资源中心“生涯教育基地”,徐琴将“帮助他们、减少帮助”作为弯湾的教育理念。
花香蝶自来。2013年年底,弯湾搬进了江干区残联免费提供的400平方米教学场地,这是残联办公空间中划出的一个独立区域。
弯湾对孩子的教育辅导,一直秉持“有教无类”的理念。老师会努力发掘孩子的潜能,再根据其个性特点和智力程度,量身定制方案,施行个性化教学。孩子们掌握了相应技能后,就分配到弯湾洗车行或小超市上班,在辅导员老师带领下,实现庇护性、支持性就业;对于重度智障,无法掌握基本技能的,就安排在托管中心,一般以体能训练和学习生活自理能力为主,烧饭做菜,做做后勤,偶尔也会安排他们到就业点做些辅助性的工作,不断加强他们与外界的接触。
“重度组的孩子不用上班,每天就跟着老师去买菜、洗衣、烧饭。今天买什么,吃什么,要他们自己写出来。这就是当天老师上的语文课。弯湾的饭菜定价从来不超过10元,因为太大的数重度组的孩子不认识。这是数学课。他们用最原始的办法——掰着手指头数,有的只会数硬币。要吃面饼,必须数两块钱出来,不然没的吃。他们可着急了!”老师平时就这样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地“逼”这些孩子一点点长大。
“超市组的孩子很厉害,这两天的收入增加到800多元,很快就要达到千位了!他们在搬到这里之前那四五年,每天都真实地去菜场、去超市、去银行,不断地用钱花钱,就这么一点点地练出来了。”徐琴不觉喜形于色,放慢了语速,继续介绍说,“超市上班的孩子都是固定的,因为常人上班是固定的,我们不能违反常人的那条生活线。对于他们,跟常人不一样的只是有些事情一个人做不了,要两个人、三个人一起来完成。像超市收银,康康会算账,可他的眼睛只有光感,看不见。我们就让他用嘴巴说,让另一个眼睛好的孩子来找钱,两人一起做。由于小区老年人多,我们还为老年人免费送货上门。”
2018年7月18日,阿里巴巴零售通运用智慧技术协助将小店改造成一家可持续经营的数字化智慧爱心超市。零售通的智能大数据选品分析的运用,能帮助超市知道周边居民的口味,喜欢哪些品牌、商品,进货更精准、简单。移动云POS可以帮助孩子们通过简单的操作实现收货、上架、盘货、补货、库存管理等操作。而24小时无人值守自动售货柜,不仅吸引了年轻人,也让附近的老年人开始尝试新生事物。据零售通运营专家常非介绍,小超市运用了很多新产品、新技术,切实帮助心智障碍青年降低了作业难度,减少了辅导员老师对他们的人为帮助。
“小超市最可取的地方,就是已经盈利了!”这才是徐琴的公益理想,弯湾的就业机构一定要设法盈利、可持续经营,让这些特殊孩子的工作有长期保障。
2019年年初,国家电网为孩子们量身打造了一个集新能源汽车充电、自动洗车及助残于一体的“驿电湾”公益项目。他们本意是从每单10元的自动洗车费里,提取3元直接捐赠给智障孩子。可为了项目的生命力,也为了不辜负这份爱,徐琴一直在努力寻找孩子们稳定付出的实实在在的双赢价值点:场地保洁,迎送服务,如何打开、清洗反光镜……
为了让孩子们掌握更多的实用技能,有更多的工作机会,徐琴还寻找到了弯湾的又一个盈利点——创办了全国第一支由智障者组成的茶歇服务队。她在托管中心模拟客厅环境,对孩子们进行端茶倒水、会务礼仪等实景培训。
在江干区“社区品质与国际视野”高峰论坛上,茶歇队的孩子们奉上茶饮和咖啡,端上自制的精美西点,现场展示他们的手工艺品。在徐琴看来,除了公益价值,最重要的是孩子们通过工作有尊严地获得收入,可以更好地生活。
说到弯湾名字的由来,徐琴宝贝似的拿出日本特教泰斗升地三郎的著作《小就小了,弯就弯了》的复印本,上面还有中文译者、特教专家金野教授的中日双语签名。
有的孩子家长看了电视报道,从湖北、河南拎着箱子就过来了。弯湾的30人规模已经太大了,实在容纳不了。徐琴会耐心地给出方法和建议,让来者回去联系其他家长,抱团取暖,相互扶持。“今天这个家长在家里带这5个孩子,明天另一个家长把他们带到自己家里,轮流利用自家的客厅,一家一天,一周5天不就下来了?”
弯湾书窝、小超市、洗车行和托管中心形成了一个直径200米的公益圈,再加上茶歇队和驿电湾,弯湾像小企鹅一样慢悠悠,却很坚定,又像小蜜蜂一样勤劳且阳光,一路风雨一路行。
作为省人大代表,徐琴积极为心智障碍者发声,并跟特教专家合作,以弯湾作案例,准备出一套心智障碍青年生涯教育的教材。
“其实,创办弯湾的时候,就想到当父母老了,孩子怎么办?不只为弘毅一个人考虑。”徐琴说:“我们正在筹划一个项目——弯湾小山村,孩子们和同病相怜的家长们共同生活在这里,成为一个家庭式的心智障碍者生活、工作以及安享晚年的乐园。在这里,家长会照顾自己的孩子。等家长老了,再由年轻一些的家长照顾年老的家长,形成良性循环。当然,我们要有一家生产食品的工厂,有那么一部漂亮的售货车,通往外面的世界。每天老师开车带着学生,把生产出的美味食品运到城里去卖,让弯湾不被遗忘,成为社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欧阳胜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