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宝颖/制图
数十年来,没有人知道默默无闻的成都女工陈红,竟是赵一曼的孙女。直到有一天,中央电视台拍摄纪录片《赵一曼》的导演找到了陈红,请她在片中读赵一曼留给她父亲的那封信。
面对亿万观众,她哽咽地念道——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1936年8月2日”
陈红读到这里,想起祖母、想起父亲、想起自己的女儿,忍不住掩面痛哭。
亿万观众为之动容。陈红从此出名,在成都,人们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
2016年4月13日,电话打过去,陈红听说我是沈阳来的记者,态度显得格外热情——
“东北的呀,我愿意见。奶奶是在东北牺牲的,东北人一直没有忘了她。”于是,刚刚做完手术一周的她,在丈夫的搀扶下来到我下榻的宾馆。
陈红和祖母赵一曼同样的美丽,端庄的蛋圆脸,细眉大眼,宜宾赵一曼纪念馆的塑像就是以她为模特雕塑的。1986年,陈红给艺术家们做了一个多星期的模特,塑像落成之后,与赵一曼共同战斗过的抗联老战士与故乡的老人们都认为,这个塑像酷似当年的赵一曼。
从不肯借赵一曼的光
解放后,党和政府要发给赵一曼的儿子陈掖贤抚恤金。他说:“我不要,妈妈的鲜血钱,我是用它来吃还是来穿?”这样,他连烈属证也没有办,任何待遇也没有要,只是把母亲的名字刺在了左臂上。
1955年,陈掖贤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本来,他可以凭借母亲赵一曼有更多更好的选择。那时,他和父亲住在中南海,周恩来、陈毅经常去看他,对他说:“你妈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大英雄,你有什么困难尽管可以跟组织上提。”可是,他还是去北京工业学院做了一名普通教师。
1958年12月,陈红出生在北京。在四川宜宾工作的赵一曼的二姐李坤杰知道妹妹有了孙女,就多次写信给陈掖贤,希望把陈红交给她来抚养。陈掖贤自己工作较忙,就同意了姨母的要求。
就这样,陈红回到了故乡宜宾。在宜宾白花镇读完了小学、初中,又在奶奶的母校宜宾女子中学念完了高中。那时候,姨婆经常带她到翠屏山赵一曼纪念馆去瞻仰奶奶,让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如果有不开心的事,她只要一哭鼻子,姨婆就说:“你奶奶被刑讯逼供都不吭一声,你要像她一样坚强。”奇怪,她听了这话,也就不再哭了。长大一些,姨婆就给她读奶奶当年留给爸爸的信。赵一曼的基因一点点在她的灵魂里苏醒,她的性格也就越来越坚强。
1976年,她插队到奶奶出生地白杨嘴村,做了两年的知青。
“文革”结束后,陈红去工厂里做了一名工人。她到成都大件运输公司工作,多少年来,没有人知道她是赵一曼的孙女。
父亲1982年去世,临终前仍不忘嘱咐陈红:“以后自己的事自己办,不要给国家添麻烦,记住,奶奶是奶奶,你是你。”陈红牢记父亲的话,多年来一直低调生活,从不向外人说自己的身世。
直到中央电视台找到她,她的身世才被单位里的人知道。
“天哪,她是赵一曼的孙女呀!”工友们惊呼。
2008年初,日本《朝日新闻》采访陈红,希望她到赵一曼的故居去做画面介绍。陈红说:“我听了你们的采访计划,表面上看是好的。可是,你们国家对侵华战争死不认罪的态度,你能如实报道吗?对不起,我不能接待你们。”
此举在成都引起震动,人们盛赞陈红的民族气节,说她不愧为赵一曼的孙女。
一言一行都更注意
我采访陈红的时候,她住在成都一幢老旧住宅的二楼,房子只有80平方米,装修得也十分地简单,看上去就是普通百姓人家。这套房子是她几年前购买的二手房,此前她一直住在单位分的50平方米的房子里。
邻居们与她相处了多年,却对她的身世一无所知。后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联合组成的慰问组来看望她,大家这才知道她的身份,邻居们目瞪口呆。有人说:“为什么不早说一声呢,我们也好多照顾你一些。”陈红说:“这有什么可说的呢,从记事开始,姨婆和父亲就告诉我,一定要做一个合格的英雄后代,不能给烈士抹黑。所以,从小到大,我的一言一行都比身边人更加注意,我生怕言行不当,损坏了奶奶的英雄形象。”陈红也这样要求自己的女儿,她告诫女儿,“你的身体里流着赵一曼的血,要踏实地工作,对得起自己拿的工资”。
2004年,陈红所在的公司决定45岁以上的女同志全部退休。可陈红还想工作,她不愿待在家里无所事事。在回家3个月后,陈红的朋友气不过,给四川省党史办写信诉说了这件事。很快,省、市委领导得知此事,于是,陈红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有关负责同志问她还有什么要求,陈红说:“我的那些姐妹都没有到退休年龄,她们也有权利继续工作。”于是,她和那些姐妹一同回来上班了。
姐妹们说,“我们借了陈红的光,借了赵一曼奶奶的光。”陈红听了,内心不禁苦笑。半晌,她说:“上了岗,我们就要好好工作,尽可能为国家多做一些。”
带着癌魔,宣传奶奶的英雄精神
近几年以来,陈红在北京、哈尔滨、四川之间往来奔走,宣传奶奶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她说:“宣传奶奶是我的责任和义务,各个地方邀请我去我都很支持,只要身体状况允许,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2016年春天,陈红不幸患上了子宫内膜癌。在别人是致命一击,往往承受不了,可她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淡定与勇敢。当时,医生让她做活检的时候,她就知道很可能是不大好了。她安慰家人说,“不要害怕,现在医疗这么发达,就算得癌也没有什么了不起。”
陈红退休之前,在单位工会工作。她经常去探望患癌的职工。从那些人患病史里,她总结出一个规律,积极乐观的都比见人就哭的活得时间长。她决定,勇敢地去抗击癌症。
手术的那一天来到了,亲朋好友都挺紧张。陈红说:“我说过了,你们不要怕,这没有什么。手术结束后,主刀医生对她说:“癌细胞已经有些扩散,你还是化疗和放疗一段时间。”陈红说:“好哇,可以的。”
陈红剃光了头发,坦然接受化疗,头发长出来之后,她发现一大半都已变白。这样,她又去美发店,将白发染成黑颜色,她想让公众看到一个健康年轻的形象。结果,她真的恢复得很好,半年之后,又风风火火地奔往各地参加活动了。
曾经有些机构和团体找到陈红,希望能与她一起合作,用赵一曼的名字做点实业,比如开个酒楼茶馆什么的。下岗的那段生活困难时期,东北也有企业来找她做事,说可以挣些钱,她都一一地回绝了,她说:“我不会使用奶奶的资源去经商,我感觉这是一种玷污。因为我们家,从我爷爷到爸爸,就没有想要借着赵一曼的名义谋利益。”
1987年,陈红调到成都工作。从那时开始,每年到清明节,她都要到赵一曼纪念馆去祭奠。有时候是带着女儿一同去,有时候是独自一个人。每次都掏钱买票,进了纪念馆,她每个角落都要走过去看看,看看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哪怕是发现一片废纸,她也要悄悄捡起来。然后,她走到奶奶的塑像前献上一束鲜花,随后,默哀。纪念馆的工作人员都很纳闷,“这个漂亮女人是谁呀?”
17年过后,到了2004年,在宜宾举行一次报告会,纪念馆的人才知道原来这个漂亮女士竟是赵一曼的孙女。
多年前,陈红萌生个心愿,就是要为奶奶写一本书,写写自己心目中的奶奶。陈红说:“早在十多年前,中央电视台文献记录片《赵一曼》的导演,就劝说过我写一点东西下来,他说这么多人都在写赵一曼,你写的东西跟其他人肯定不一样。是的,我要从自己的角度来写,写我感觉和认知里面的奶奶。那时我在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现在退休了,已经开始下笔了。很多人都写过奶奶,大家更多偏重文学人物来写,关于奶奶的事迹大多是参战后的,奶奶在老家的故事很少有人知道,我要去纪念馆查找奶奶和姨婆之间的通信,把这些信息内容充实进去,让奶奶的英雄形象更立体、丰满、全面,更有感染力。我努力写,只要我的身体支持我。”
陈红清楚,自己并不是专业作家,她所能达到的,就是要做一次忠实的记录,将奶奶的一生,将奶奶留下的宝贵财富记录下来,留给孩子们,一代代传承下去。
在奶奶的遗书中,给陈红触动最大的是那句话:“母亲对你,没有尽到母亲的责任,实在是最大的遗憾。”自己有了女儿后,陈红从母亲的角度去理解奶奶,认识似乎就更深刻一些。
2019年春天,在一次活动中,陈红给祖母回了一封信,那天,她含泪读道:
“亲爱的奶奶,您在信中说,‘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牺牲的。’这是您留给您的宁儿、我的父亲的最后嘱托。父亲看到这封信时,是在您牺牲20年后。在东北烈士纪念馆,父亲几乎哭晕在您的绝笔信前,您可能想不到,之后父亲用钢笔把赵一曼三个字刻在了自己的手臂上,陪伴终生……要是可以选择,我愿意有一个能够与我们一起,粗茶淡饭、平静生活、共享天伦的奶奶。您老人家,也应该这样憧憬过吧。不过,为了更多人不再母子分离,不再流离失所,您选择了为国牺牲,让更多的人体会到了亲情的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