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医护人员给孩子喂“糖丸”。
你小时候吃过糖丸吗?
有种病,老百姓习惯叫它小儿麻痹症,一旦得病就无法治愈。这种恐怖的传染病,半个多世纪前,曾大面积侵袭全国,最后居然被一颗小小的“糖丸”完全消灭了。
1955年,31岁的病毒学家顾方舟临危受命,牵头研制疫苗,对抗脊髓灰质炎。在云南花红洞的这片荒山中,团队用9个月建起了实验室。
研发的过程中赶上自然灾害,每天只能吃几两粮食,重体力活、高强度脑力劳动却一天也不能停。一次,实验用的猿猴室发生骚乱,饲养员偷吃猴子的粮食被发现了,令人既愤怒又心酸。人居然饿得去偷猴子的口粮。
疫病爆发,顾方舟跟死神争分夺秒。面对未知的风险,他甚至用自己的孩子试验疫苗。幸运的是,实验终获成功。1960年年底,首批500万人份疫苗在全国11个城市推广开来,流行病的高峰退了下去。
欢欣鼓舞的同时,新的难题又来了,要保证疫苗活性,同时能让疫苗有效覆盖全国,储藏和运输成了大问题。当时的中国没有冷链运输条件,城市还好说,可疫苗怎么运到农村和偏远地区呢?一筹莫展的顾方舟想到了孩子们爱吃的糖果。
团队想出办法,用摇汤圆的方式,把液体疫苗包在糖和奶粉里,做成“糖丸”,装在保温瓶中,再放进冰块,就解决了储运问题。“糖丸”好吃又方便,“土办法”解决了大难题!
就这样,顾方舟成了大家口中的“糖丸爷爷”,这一叫就是半个多世纪。医者父母心,一颗糖丸,守住了几代中国人的健康,也凝结着老一辈科学家的奉献和青春。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月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