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浙江“新苗人才计划”实施15年

发稿时间:2019-12-17 04:58: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董碧水 中国青年网

  陈海波是浙江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届博士毕业生。2014年,他参加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并成功申报大学生科技成果推广项目《高性能钐铁氮稀土磁粉的制备与应用研究》。依托该项目,陈海波深入挖掘,连续发表7篇SCI论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7项,并成立杭州海声塑磁科技有限公司,实现项目产业化。

  去年,陈海波入选杭州市“131”人才计划和杭州市江干区“136”人才计划。回顾自己的科技创业之路,陈海波坦言,正是“新苗人才计划”,使他萌发并实践了科技创业的想法。

  团浙江省委的最新统计显示,浙江大学生“新苗人才计划”实施15年来,共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5230个,帮助该省40多万名在校大学生参加科研创新活动。

  “新苗人才计划”始于2006年,适逢浙江省大力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为加快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造就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紧缺人才与拔尖创新人才,团浙江省委联合浙江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开全国先例,推出“新苗人才计划”。

  入选“新苗人才计划”的学生项目,每个可获2000元至两万元科研经费,用于创新性学术科研。这也是浙江省公共财政部门首次投入专项经费,扶持高校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团浙江省委学校部负责人说,与其他项目相比,“新苗人才计划”倡导鼓励创新、宽容失败,采取先拨资金、允许尝试的方式,给学生吃下“创新”的定心丸。“‘新苗人才计划’也不给这些‘学术新苗’下达发表论文、取得专利和经济效益等硬性指标”。

  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科创辅导员宋佳敏认为,“新苗人才计划”的包容创新、鼓励创新为高校学生和教师搭建了优质的科研创新孵化、交流平台,提供的第一阶段科研启动经费也为很多学生解决了后顾之忧。

  据悉,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平均每年都有百余名学生组队申报“新苗人才计划”。近3年,该校成功申报立项27项,参与师生140余人,全部超预期结题,同时孵化专利、论文等高级别成果百余项,并18次在高级别竞赛中获奖。

  浙江省的每一个“新苗人才计划”项目都需要经过申报、立项、结题3个阶段。15年来,浙江省财政专项及学校配套累计投入2.56亿元。目前,每年专项用于“新苗人才计划”的财政经费达1000万元,并要求每个项目有不少于1万元的科研资金保障。

  此外,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不少高校还参照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设置校本级的计划项目,建立从院(系)到学校再到省的三级联动孵化机制。

  浙江省还以“新苗人才计划”为基础,连接“挑战杯”“创青春”等系列赛事,鼓励大学生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创业创效成果。一方面,“新苗人才计划”成为“挑战杯”项目孵化的摇篮,与“挑战杯”等科技系列竞赛紧密联系;另一方面,邀请行业专家、企业家、风投机构对可创效项目进行指导对接,让项目从校园走向创业实践,最终促进学生科研项目成果有效转化。

  自2017年以来,浙江工商大学立项“新苗人才计划”225个,累计产生并发表高层次科研论文38篇,授权专利25项,在“新苗人才计划”立项项目中,有94个最终转化为创业项目,8个获“创青春”全国金、银奖,“挑战杯”全国特等奖等。其中,互联网创业项目“饭来了”A轮融资超过1500万元。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董碧水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浙江“新苗人才计划”实施15年
责任编辑:高秀木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