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她的“冷门”研究为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后并发症带来福音

发稿时间:2019-12-11 18:00:01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林洁 张阳 林伟吟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林洁 通讯员 张阳 林伟吟)如何解决头颈肿瘤患者放疗后出现的脑损伤、神经痛?这个棘手的临床问题偏偏遇上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教授唐亚梅。经过近10年的研究,唐亚梅牵头制定了国内首部放射性脑损伤的专家共识,为这类疾病的诊治提供了标准。此外,团队的系列研究成果还获得了4个国际指南推荐。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9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名单,唐亚梅获正式立项资助,获批经费400万元。据透露,本年度全国共296项研究获该项资助,其中中山大学共获批4项,医科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申请每年仅受理一次,评选过程十分严格,平均资助率不超过10%。

  在我国华南地区,头颈部肿瘤,尤其鼻咽癌的发病率很高。目前,鼻咽癌的最主要治疗手段是放射治疗,这种治疗方案可以使80%早期肿瘤患者的生存期超过5年,但放疗带来的并发症,让不少患者苦不堪言。

  头颈部肿瘤放疗带来的损伤,主要集中于神经损伤和脑损伤。神经损伤的患者,有可能说话不清,有的甚至不能正常吃东西,只能靠在胃部做瘘口,把食物匀浆打进去;脑损伤的患者,可能出现头痛、癫痫、记忆力下降等,严重者甚至会痴呆。

  “怎样让患者活着,而且是有质量、有尊严地活着”成为唐亚梅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她说,放射性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传统的方案是用糖皮质激素,但有效率只有约30%,且药物停用后易复发,有些患者甚至需要手术治疗。

  通过一系列的临床观察总结以及实验验证,研究团队发现,放射治疗后血脑屏障损伤,是导致损伤持续进展的一大原因。于是,唐亚梅带领团队开展了多中心的临床试验,验证贝伐单抗可修复大脑的“屏障”,改善放射性脑损伤,治疗有效率可提升到65%,患者的记忆力下降、癫痫发作等情况都得到明显改善。该团队又进一步建立了预测模型,权衡复发的风险,希望避免不必要的用药和副作用。

  患者邓女士就是这项研究成果的获益者之一。放疗后出现认知功能下降的邓女士,经过治疗,理解力、记忆力逐渐恢复,还重返了工作岗位。

  “我都一年没尝过饭味儿了,现在终于可以吃上米饭了。”来自东莞的患者张先生因放疗损伤无法正常进食,身体干瘦。经唐亚梅团队治疗后,不但可以“拔管”,还恢复了正常饮食,重新回老家做起了生意。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供图

  唐亚梅说,每当看到患者通过治疗改善了症状,免受各种痛苦的折磨,是最幸福的事。

  据介绍,唐亚梅此次获资助的项目是“放疗后神经系统损伤的机制和治疗”,具体说就是研究头颈部肿瘤在放射治疗后出现神经损伤的机理及诊疗策略。近10年来,她和团队围绕放射性神经损伤及脑血管病开展系列研究,证实神经胶质细胞活化、神经血管单元损伤及神经突触稳态变化的相互作用参与放射性脑损伤,并基于机制开展临床转化研究,确立了多项调控神经免疫炎症及屏障损伤的改良方案,包括首次证实普瑞巴林改善放射性神经痛,突破了国际上放射性神经痛的治疗瓶颈。

  “我相信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下,未来5年,我们还会有更大的进步。”唐亚梅在临床上发现,很多患者都是在放疗后3~5年才出现这些症状,并且症状一旦出现就会进行性加重。下一步,研究团队将致力于寻找放疗后到出现神经损伤期间,发生了什么改变,并寻找能及早干预阻断这些变化的方案。把治疗“前移”,推动放射性脑损伤的早发现、早治疗。(健康中国)

原标题:她的“冷门”研究为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后并发症带来福音
责任编辑:工蚁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