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平凡的世界》与亿万听众的幕后故事

发稿时间:2019-12-11 16:36:04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叶咏梅 中国青年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文学编导叶咏梅10月21日晚,在“纪念路遥诞辰70周年——《平凡的世界》朗读分享会”上,与现场观众分享路遥写给她的“一封来信”。

  中国青年报 · 中国青年网记者只恒文/摄

  1988年是路遥生命里最难忘的日子。

  记得路遥生前在自己的一篇《我与广播电视》的文章里这样描述道:“小说前两部在电台播出的时候,我还带病闷在暗无日光的斗室中日夜兼程赶写第三部。在那些无比艰难的日子里,每天欢欣的一瞬间就是在桌面那台破烂收音机上听半小时自己的作品。对我来说,等于每天为自己注射一支强心剂。每当我稍有委顿,或者简直无法忍受体力和精神折磨的时候,那台破收音机便严厉地提醒和警告我:千百万听众正在等待着你如何做下面的文章呢!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面对那台收音机庄严地唤起自己的责任感,继续往前行走。按照要求,我必须最迟在1988年6月1日将第三部完成稿交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5月25日,我才在陕北甘泉县招待所用激动得像鸡爪子一样的手为六年的工作划了句号。然后当夜启程,截近路从山西过黄河赶到北京。6月1日准时走到中央台(编者注: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当我和责任编辑叶咏梅以及只闻其声而从未谋面的长篇小说播音员李野墨一起坐在中央台静静的演播室的时候,真是百感交集。我没有想到,这里已经堆积了近两千封热情的听众来信。我非常感谢先声夺人的广播,它使我的劳动成果及时地走到了大众之中。”

  我也保留了路遥对我们电台播出《平凡的世界》后写的唯一一封信,原件已捐赠路遥文学馆。

  咏梅:你好!

  感谢在京期间你的热情关照和亲切相待,在现今生活中,已经很少有这种感受了。同时,你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态度,也使我十分感动。这一点,也正是我所最为看重的,在这点上,我们完全是相同的,正因为如此,我觉得我们的合作特别愉快……

  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1988年3月27日至8月3日连续130天播出了路遥的百余万字的巨作《平凡的世界》,引发社会轰动效应。

  可以这样说,《平凡的世界》在我编辑录制150余部长篇小说生涯中也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节目之一。或许大家还不知道,当年我们第一部录音用的是出版书,第二部录音用的是清样,第三部录音用的是路遥手稿,是路遥特意为我们广播赶写出来的。

  去得迅忽,亦去得辉煌

  1992年11月17日凌晨4时,我突然惊醒竟无睡意,内心莫名地躁动不安,我想到应该给病榻上的路遥去封信,以示问候。10月份在海南会议上,从同仁口中得知路遥病得很重,很危险。本想返京后力争去古城看望他,但终因工作缠身无法成行。我们皆是新中国同龄人,我知道半个月后的12月3日是他的生日,愿那时他能康复。

  桌上的电话铃骤响,惊乱中我拿起听筒。“……叶子,告诉你一个不幸的消息……作家路遥今天上午8时20分因肝硬化、腹水引起肝功能衰竭,猝然去世……”

  “什么?!”我的心陡然一颤,一股热血倏地涌进大脑,嘴僵住发不出声音。“叶子,你怎么啦?……”

  我放下了电话,热泪已控制不住地流满面颊。一股巨大的追悔、内疚与悲痛的哀绪袭来,我的心在呼喊:啊,生命为什么这般弱小?!人生为什么如此短暂?!他年仅42岁,还这么年轻,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他不该这般急速离去……《平凡的世界》摘取了全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桂冠,路遥实现了自己的夙愿。然而,只有黄土地知道,他为此付出了怎样巨大的代价。

  翌日,收到陕西省作协发给我的电报:“著名作家路遥因病不幸逝世,11月21日上午9时在西安三兆公墓举行告别仪式……”继而是一个又一个转告同样噩耗的电话。我立即挂去长途电话,请陕西作协路遥治丧办公室代我台及亿万听众向路遥献上一个花圈。继而,陕西省作协又打来电话,在我台《今晚八点半》节目里,为路遥点播他身前最喜爱的俄罗斯民歌《草原》送行。因为路遥生前最喜欢西北的大戈壁、大沙漠、大草原,喜欢这些大自然的苍劲、深邃、辽远和开阔。他与他的作品就是这样,这就是路遥一生的理想和追求。

  电波为他唱响永恒的颂歌

  1988年,2001年,2004年,2009年,我们电台四次播出《平凡的世界》,进行了两次大制作,在路遥身前身后给予规模和力度最强的宣传——由广播到电视再到舞台。

  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说连播》追随路遥《平凡的世界》的创作、出版、宣传,从电波的声音1988年首播以后,在路遥去世5周年的1997年,我们在拍摄《飞翔的史诗——小说连播50年》的四集电视专题片时,其中为纪念路遥我们拍摄留下很珍贵而有价值的资料。

  2001年,我们又把《小说连播》搬上了舞台,在保利剧院连续3场演出《永不消失的电波》,李野墨出演的节目就是《平凡的世界》选段《人生的寻求》,我们将百万字的作品选取编辑4个片断组接为一个节目,夺下许多少男少女的眼泪。

  2002年纪念路遥去世十周年之际,我们策划了文学专题:《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此节目获中国广播影视政府奖二等奖。在节目里有路遥采访原声,有路遥女儿路茗茗做客“子夜星河”,采访原录。节目由演播艺术家李野墨和李慧敏主持。

  路遥原版录音清晰可闻——

  “我个人认为这个世界是属于普通人的世界,普通人的世界当然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但也是一个永远伟大的世界。我呢,作为这个世界里一名劳动者,将永远把普通人的世界当作我创作的一个神圣的上帝。听众朋友,无论我们在生活中有多少困难、痛苦,甚至不幸,但我们仍然有理由为我们所生活的土地和岁月而感到自豪。”

  在纪念路遥逝世15周年的2007年,路遥文学馆开馆了,它不仅为研究路遥文学作品的人提供了更坚实的基地,也为大众了解学习路遥开设了更多彩的苑地,更为文学青年建造了一座永久的“文学圣殿”。当时我们广播捐赠了广播版的《平凡的世界》和路遥与我的通信手稿。

  一部作品的影响力何在,我们可以看看网友——听听现代年轻人的感受,你会体验一种心灵的震撼与灵魂的慰藉。

  ◎惨然泪下的故事,生命的永动机!作为一个青年人,我想如果没有读过这本书,那么,那是一生的遗憾!

  ◎从高中到现在看了10年了,真正体会好书不厌百回读这句古话。

  ◎我几乎是饱含热情和泪水读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那一个个鲜明而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并触动我的每一根神经,让我深感一个平凡人也能有不平凡的一生,孙家三兄妹是时代的产物,还是人格的力量。还是两者兼顾?让我感动不已……

  ◎在现在这个金钱至上的时代我们再难以看到像这本书中描绘的那样的一个纯美的世界了。

  ◎震撼!触动心灵!路遥老师以朴素的语言、毕生的精力为我们诠释了世人应该如何用平凡的心去面对尘世的是是非非,多读《平凡的世界》吧!

  ◎好书,领略大师的风采。语言变得苍白无力,惟有无限的感动和思考。

  ◎感人至深,逆境奋发。感谢作者著此作品,教育一代年轻人奋进图强。

  ◎真正的文学巨著,绝对的好书,带给我很大的震撼!为书中的主人公感到悲哀,平凡是美丽的,不幸的人却得到了幸福的爱情。上天是不公的,在美丽爱情来临的时候,不幸却也随之而来。

  ◎你走了,带走我们的希望,带走我们的泪水,在你的《人生》中我们知道是平凡的世界,你赚去了我们所有的眼泪,你让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哭泣,为你——为你文章里的人和事——我们永远怀念你——一个忠实的读者

  ◎永远的经典!《平凡的世界》伴着我走过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是他让我认识了真善美,书中的主人公带给我一次又一次的感动,感谢路遥,感谢《平凡的世界》,它是一本永远不会褪色的好书!值得青年去读!

  ◎这是第一本让我如此痴迷的书,简直太精彩了!我多次被里面的情节所感动,我觉的这本书真的给了我很多启发。我真的很佩服作者,能写出如此精彩的书——平凡的世界创造了不平凡的人,平凡的世界给人不平凡的启迪,平凡的世界让人有不平凡的感动!

  ◎热泪、痛苦、激动、传神——宝贵的精神财富!

  …… ……

  这是如此真诚而珍贵的评价,我除了惊异便是惊喜,在金钱至上精神匮乏的当下,竟还有成千上万的读者网友能有这样的审美感受,这将解析了我心底20年来的一个谜底——作品的审美价值深刻影响着读者听众的审美趋向和审美意识的选择。

  电台收到了数以千计的听众来信

  先声夺人的广播使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及时地走进了千家万户,走到了大众之中。回想《平凡的世界》第一部问世时,它静静地躺在书店的书架上,也许因平凡而很少有人问津;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编审顾志成曾说,“作品一经电台连续播出,叩动了千百万听众的心,竟使作品供不应求,一版再版。”

  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收到了数以千计的听众来信,有学生、教师、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离休干部及待业青年等。他们共同表述了这样的心情:听了《平凡的世界》,它教我们走路,教我们生活,教我们如何去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在这个天地里,我们领教了作家手中笔的厉害,体会到了作家感人魅力。

  一位学员来信告诉我们,他们系有3个队共270人住在一幢四层楼房里,约有100部收音机、录放机,在中午12点半都同时收听《平凡的世界》。像这样的听众来信不胜枚举,这样庞大的听众群,这样可喜的收听现状不能不使我惊异:《平凡的世界》能征服这么多人的心,它究竟靠的什么呢?

  路遥作品的审美价值第一要素是真,真是人们心灵沟通与交流最有力最可信赖的“朋友”。因为只有真才使人可信,感到亲切;只有真才能打动人,催人泪下;也只有真,才让人深深思索。

  作品以黄土高原上的乡镇小村为基点,以1975年进行整顿到1985年改革的历史进程为背景,在农村的轴心上形成一个辐射图;显示了当代生活的千变万化,展现了众多最普通、最基层的人们的感情世界和心理深层的躁动与衍变。这部小说,百万余字,没有什么出奇制胜的情节,也缺乏汪洋恣肆的笔墨,但却以逼肖、本色的叙述,构成了作品真实、朴素、深厚的基调;而对那一个个普通农民心灵隐曲的体察,对那块土地上寻常生活的一往情深,给作品注入了鲜活的生机与生命;加上作者致力于历史与现实交融的把握,把生活的流变和人心的起伏,放在特定历史背景这样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氛围中,揭示了平凡的土地上并不平静的潜流,那不甘于贫困、愚昧、重压的蠕蠕欲动的变革心态,使作品具有了较为深广的社会历史和社会心理的内涵。而这一切都熔铸在小说对人物形象的描述和展开上,每个人物的塑造都会使你感到他们就生活在现实中。

  可以这样说,主人公之一的孙少平是作者笔下塑造最成功的人物,没有孙少平,就没有《平凡的世界》,没有孙少平,这个“世界”就失去了光彩,孙少平是带有新的时代、新的精神的人物形象。一个孙少平引来无数个现实中的“孙少平”的听后感。

  “审美评价也有它的标准,只有审美价值本身能够是它的客观标准。但是审美价值只有通过对它的感知和体验才能为人所认识。……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就是审美评价的这种标准。”这些听众来信说,“我就是孙少平。”他们在信中表述了自已真实深切的感受,一位研究生来信写道:“大家都说《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好,我认为小说好就好在作者将自己对生活的深刻感受,对人生准则、价值、道德审美趋向毫无保留地体现在作品的人和事当中,使人读来真实、亲切、可信,并从中得到启发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样的听众在来信中和这样深切的体会,正有感于作品的真实,是真的磁力沟通了彼此间的心灵,引发了共同的心声,一吐为快。

  情是启迪人们心灵最敏感最美好的金钥匙。情要真情,这正是作品生命力的所在。评论家曾镇南在作品研讨会上说:“读这部作品时仿佛置身在一种温暖、深情的氛围中,它显示了作者的一种追求、一种向往,那是对人类的爱,《平凡的世界》真是一个有感情的世界。”是的,正是这样一个有感情的世界,才夺下了无数普通听众的滚滚热泪,才启迪了无数颗探求、评判者的心,因真实而动情而思索。

  一名青年来信说:“《平凡的世界》播完了,小说中主人公的生活却在继续,我们的生活也在继续;愿这次收听,在我人生的旅途中,刻下又一深深的烙印,给我青春之火的炉膛添一块煤,给我远航的风帆送一股劲风。”

  一位农村青年来信说:“主人公孙少平的形象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他是农民的子弟,我也是农民的儿子,但比起他来,愧之不及。我觉得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像孙少平这样能吃苦的人还是不多的,所以他是我们青年学习的榜样。孙少平的道路还告诉我们:人,不应该依靠别人来获得享受和满足,来打开自己的前途;而应该用自己的双手、血汗获取甘甜。只有这样,我们才觉得骄傲自豪。”

  正是这真情震慑住亿万听众的心魄,给人深深的启迪与久久的回味。

  编后:

  人与人的交往有无数种,但广播文学编导叶咏梅更崇尚的是神交,她认为这是一种最坦诚、无私而心有灵犀的默契交往。在叶咏梅的职业生涯中,与作家、出版家、评论家、广播人、媒体人和些许未曾谋面的听众朋友都保持着这样一种神交,一切源于经典作品的传播。已故作家路遥便是其中一个。

  路遥和叶咏梅从1975年相识,一个作家和广播人的神交——作家路遥用他的笔、用他的文采,编辑叶咏梅用电波的平台、用音频的节目,这种神奇的交往构成了路遥与叶咏梅、路遥与广播、《平凡的世界》与亿万听众的奇缘、奇迹、奇趣的幕后故事。

  叶咏梅从1975年初夏结识路遥,到1987年邂逅才有《平凡的世界》广播版的问世,这个“传奇故事”看似非常巧合,实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和道理:叶咏梅理解了路遥,也理解了他的作品。

原标题:《平凡的世界》与亿万听众的幕后故事
责任编辑:工蚁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