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宝颖/制图
谢晋元,广东蕉岭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1937年淞沪会战中率“八百壮士”坚守上海四行仓库,激战四昼夜,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从而威名远播,中外咸钦。上海公租界英军司令史摩莱少将由衷地赞叹:“我们都是经历过欧战的军人,但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比中国‘敢死队员’最后保卫闸北更英勇、更壮烈的事了。”
情真意切与妻书
1936年春节过后,迫于中日战争形势压力,谢晋元把妻子凌维诚以及三个儿女从上海护送回广东蕉岭老家,临别时对怀孕的妻子说:“等抗战胜利那一天,我亲自把你们接回上海。”
妻子凌维诚祖籍镇江,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东南体育专科学校,和谢晋元认识于同学的一场婚礼,当时两人分别是伴郎伴娘角色,经介绍后很快熟悉、交往、通信。1929年9月,两人在汉口结为伉俪。1930年生下大女儿谢雪芬不久,凌维诚回沪与丈夫团聚,直到二女儿谢兰芬、三子谢幼民降生,一家人一直住在上海龙华寺对面的三间寓所。
谢晋元送妻子儿女回老家蕉岭后,好长一段时间心情无法平静。凌维诚自幼在上海长大,生活一直比较优渥。当时大家都劝妻子:“维诚啊,无论从哪方面看,你都不用跑到广东蕉岭那个穷乡僻壤去。”大姐凌维君得知妹妹回广东原籍时,更是气得当即晕倒。
凌维诚最初也是想不通,只是经谢晋元反复劝说,才勉强同意带领孩子回去的。除战事紧张等原因,凌维诚更多的还是深爱丈夫,明白丈夫是至孝之人,高堂白发,年老体衰,有自己回去代尽孝道,也能使丈夫安心杀敌报国。
从城市来到山乡农村,对从未耕过田的凌维诚来说谈何容易。按照当地习惯,男人喝茶聊天,女人下田种地、洗衣煮饭。凌维诚刚到蕉岭的时候,劳作后腰酸腿麻,心悸头晕,吃饭无味,难以安眠。夜深人静之时,看着几个熟睡的幼小孩子,伤心的泪水止不住流下来,但又怕年迈的公婆看到,只好自己强忍苦痛。
丈夫又何尝不是对妻子儿女无时无刻地牵挂呢?抗战形势日渐紧张,白天军务繁忙,但一到夜深人静,独自遥想家乡亲人,思绪便飞向远方,坐卧不安,辗转难眠,不由得披衣坐起,铺展信笺,提笔向爱妻倾诉衷肠:
“巧英吾妻爱鉴:日内即将率部进入沪淞参战,特修寸笺以慰远念。我神州半壁河山,日遭蚕食,亡国灭种之祸,发之他人,操之在我,一不留心,子孙无噍类矣。为国杀敌,是革命军人素志也;而军人不宜有家室,我今既有之,且复门衰祚薄,亲者丁稀,我心非铁石,能无眷然乎!但职责所在,为国当不能顾家也。老亲之慰奉,儿女之教养,家务一切之措施,劳卿担负全责,庶免旅人之分心也……”
信中有嘱托,有表白;有坚定,也有无奈;有拳拳爱国心,有殷殷赤子情,更多的还是发自肺腑的爱、难分难舍的情。
1937年8月13日,日军挟陆、海、空优势疯狂进攻上海,“八一三淞沪战争”全面爆发。10月26日深夜,88师524团副团长谢晋元急匆匆地回到团部,他的手上拿着88师师长孙元良的一纸手令,上面命令“524团第一营死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掩护大军撤退——这最后一块阵地,就是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位于上海静安区中南部,苏州河北岸,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六层大厦,因大陆银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盐业银行四家的联合仓库而得名。仓库墙厚楼高、易守难攻,曾为88师司令部所在地,因此储备了不少弹药和粮食。此时,仓库西、北两面已被日军占领,东边是英、美两国控制的公共租界,南面紧挨苏州河,苏州河南岸是居民区,因此,整场四行保卫战是在租界数百名中外记者和观战助威的民众的视线内进行的,堪称一场面向全世界现场直播的战争。
谢晋元以“流尽最后一滴血,也要与敌人拼到底”的决心,率领一营420人(为迷惑敌人,对外称800壮士)浴血奋战四昼夜,终于取得“四行保卫战”的伟大胜利,使日军在众目睽睽之下丢尽颜面,彻底打击了侵略军的嚣张气焰,一时间成为举世瞩目的新闻事件。上海各界群众箪食壶浆,热情慰问抗日勇士,谢晋元因此受到通令嘉奖,晋升为上校团长。
考虑距离四行仓库近在咫尺的新垃圾桥南堍是两只巨大的煤气储气罐,万一中弹爆炸,半个上海将化为灰烬,加之公共租界当局多次电请中国政府为八百壮士生命安危着想,并许诺“负责掩护孤军撤退”,使“孤军由租界到沪西归队”,国民党最高统率部也认为八百壮士业已完成使命,才最终命令谢晋元率八百壮士撤出战斗。
令人遗憾的是,当谢晋元率队进入租界时,却立即遭到英军勒令收缴武器的命运。西方租界当局摄于日方压力,强行将八百壮士押上汽车,集体运往胶州路一块15亩的空地羁留,四周以铁丝网围困,并派“万国商团”的白俄兵看守,一困就是四年。
殷殷嘱托写遗书
“八百壮士”羁留期间处境十分险恶。日寇虎视眈眈,多次派日本浪人身藏短枪、手榴弹闯入,图谋对谢晋元等爱国将士暗杀;日伪活动猖獗,多次对谢晋元威逼利诱……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谢晋元仍励精图治,严格训练所部,每天定期安排学习、训练、生产自救,纪念日组织升旗、训话,并不时接待社会各界来访,宣讲抗战形势,鼓舞民心士气。
随着形势的不断恶化,“八百壮士”生活难以为继,常常断炊短粮,谢晋元只好命令节食,号召大家牺牲自己,每天减少食量。随着美国对日商的合约期满,美国停止了对日战略原材料及航空零部件的供应,加之两年的战争消耗,日本开始向英美租界施加压力,并以武力相要挟,强迫租界改组。在此等情况下,谢晋元动员大家抱定必死的信念,“大丈夫光明而生,亦必光明磊落而死”,让战友们写好遗书,战斗到底。
1939年9月18日,谢晋元考虑再三,最终还是将遗书寄往了蕉岭家乡。
双亲大人尊鉴:
上海情势日益险恶,租界地位能否保持长久,现成疑问。敌人劫夺男之企图,据最近消息,势在必得。敌曾向租界当局要求引渡未果,但野心仍未死,且有“不惜任何代价,必将谢团长劫到虹口(敌军根据地),只要谢团长答应合作,任何位置均可给予”云云。似此劫夺,为欲迫男屈节,视此为敌作牛马耳。
大丈夫光明而生,亦必光明磊落而死。男对死生之义,求仁得仁,泰山鸿毛之旨熟虑之矣。今日纵死,而男之英灵必流芳千古。故此日险恶之环境,男从未顾及。如敌劫持之日,即男成仁之时。人生必有一死,此时此境而死,实人生之快事也。
唯今日对家庭不能无一言:万一不讳,大人切勿悲伤,且应闻此讯以自慰。大人年高,家庭原非富有,可将产业变卖以养余年。男之子女渐长,必使其入学,平时应严格教养,使成良好习惯。幼民姊弟均富天资,除教育费得请政府补助外,大人以下应宜刻苦自励,不轻受人分毫。男尸如觅获,应归葬抗战阵亡将士公墓。
此函俟男殉国后即可发表,亦即男预立之遗嘱也。
男 晋元谨上
民国28年九一八于上海孤军营
看着写好的遗嘱,谢团长感到一种揪心的疼痛。
谢晋元自幼在广东省蕉岭县农村长大,父亲种田兼做小生意为生,母亲是潮汕地区渔民的女儿。谢晋元有一个哥哥七个妹妹,哥哥当年带领三个妹妹到南洋谋生时,不幸患疟疾身亡,遗下一个女儿。算来算去,父母就剩谢晋元一个独子,含辛茹苦抚养成人,此刻一旦撒手人寰,风烛残年的父母是否能受得住这个打击?儿女幼小,嗷嗷待哺,一个个过早失去父爱,又如何经得起家庭的变故?更有内外操持的爱妻,披星戴月,耕耘浆洗,日日望眼欲穿,天天盼夫归来,丈夫那句话就是她活下来的精神支柱:“等抗战胜利那一天,我亲自把你们接回上海。”
在错综复杂的心情下,谢晋元在信中又加了一段话。
现租界当局,对男住地戒备非常严密。依目前状态论,劫夺恐不可能。但国际风云变幻莫测,租界地位能否保持?倘被占据,必落敌手无疑。总之,不论如何,男心神泰然,毫不为虑,生必为英杰,死必成灵彪,他非所计也。幼民姐弟转谕安心就学,平时固以管教严格为宜,亦须使其活泼自爱自动。
抗战期间,家乡必无虑,绝不可轻易搬动。男处此危境,自能应付余裕,决不负党国之培养,与蒋委员长之教诲,及父母之养育也。此函八月二十五日最危险时即拟寄发,延搁至今者,恐大人阅后,心有不安。时至今日,环境情势所迫,不得不将此信发出,上苍必佑吾人也。
汪伪政权成立之初,为给自己粉刷贴金,早已打起了谢晋元的主意,曾派人以陆军总司令的高官诱降,遭谢晋元严词斥责:“尔等行为丧尽天良,认贼作父,愿作张邦昌,甘作亡国奴。”“我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鬼,以保国卫民为天职,余志已决,绝非任何甘言利诱所能动,休以狗彘不如之言来侮辱我,你速去,休胡言!”
汪伪政权威逼利诱谢晋元无效,于是精心策划了叛兵郝鼎诚等4人的刺杀。1941年4月24日凌晨出操时,乘谢晋元不备,郝鼎诚等4人突然取出匕首铁镐等凶器,蜂拥而上,猛刺谢晋元胸部及左太阳穴。谢晋元多处重伤,流血不止,至6时许悲壮长逝,年仅37岁。全营官兵痛哭不止,当即将4人制服,移交租界当局羁押。
谢晋元遇刺消息传出后,举国震惊。4月25日,上海30万民众自发前往孤军营吊唁,毛泽东高度赞扬谢晋元八百壮士为“民族革命典型”。5月8日,民国政府明令褒扬,追赠谢晋元为陆军少将。
1945年8月抗战结束,妻子凌维诚终于可以携子女返回上海,而此时迎接他们的,已是丈夫谢晋元忠魂一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