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炊烟乱

发稿时间:2019-11-29 11:21:01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潘玉毅 中国青年网

  对于现代人来说,炊烟是一个渐行渐远的名词,远到很多人只能在书里、电视里、回忆里才能看得到。然而在从前,家家垂柳、户户炊烟却是江南人家常见的景象。“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每当清晨或者傍晚,乡下人家的灶膛里都会飘出袅袅的炊烟。

  炊烟袅袅,仅仅只是看一眼这个词组,就让人忍不住直咽唾沫。袅袅似乎生来就是要与炊烟做搭档的。人们提起炊烟就会想到袅袅,提到袅袅也会想起炊烟。这种联想几乎是下意识的,不经人为的加工。人们看到的炊烟是轻灵的,不疾不徐,而当想到炊烟时,不觉间便会浮现锅里热气蒸腾的一粒粒米饭,灶台上溢出来的一圈圈饭汤米水的场景。

  有炊烟的地方就有灶台,旧时的灶台有独眼和双眼之分,农家用的自是以双眼灶居多,究其原因,不过“方便”二字。一个锅里煮饭的时候,另一个锅里还能烧水烧菜,可以省却不少时间。等锅里的饭熟了,居中的汤罐里盛放的水也开了,是以常被人们用来煮蛋,或是烧洗漱用水,一举多得。

  旧时,农村里的人早餐喝粥是常事。做完晚饭,大人们会将未烧尽的薪火溜到火缸里,将放着米和水的坛子埋在里头,也不用怎么去管它,第二天一锅白粥就熬好了。用勺子盛出来,就点咸菜便能吃得津津有味。一个灶膛,多般用途,足见老百姓的聪明才智。

  在农村,炊烟就是信号。当炊烟起了,喧闹的流水声听不见了,满山的繁花看不见了,萦绕鼻尖的芬芳也嗅不到了。小孩子看见炊烟,知道过不多久马上就可以吃饭了,赶紧将手里的泥巴扔掉,去小溪里洗净了手,免得回家被母亲发现;大人们看见炊烟,把最后的几颗种子埋进土里,擦擦额头上的汗水,背起锄头准备回家。

  如今,生活条件改善了,家家都有煤气灶、电饭锅,即使在农村里,也很少有人再烧柴火。土灶如被尘封,一年难得生一两次火。但是远道而来的亲戚都说,再高级的电饭锅里煮出来的米饭都不及土灶里烧出来的好吃。

  如今,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纷纷回归田野、回归自然,趁着周末天气晴好带孩子到乡间作一日、半日的亲子游,虽然徒具形式,但他们乐在其中。对比之下我们不难发现,今天陌生的,正是昨日熟悉的,只是熟悉的时候不觉珍惜,陌生的时候,却硬要来攀个亲戚。这话听着未免可笑,然而人总是如此。

  我以为,在这世上的每个人都是旅人,每个旅人的记忆里都有一根烟囱,一缕炊烟。即使离家日久,看不见炊烟,烤土豆、烤红薯的香气还在灶台上飘着,一如看不见母亲时,她的唠叨声还在,她头上的白发依旧在放肆地增加。恍然间,思念像是一阵风,吹乱了炊烟。炊烟乱了,心就乱了。当我们看见别处的烟囱,总误以为是家里的那根,当我们看见他乡的炊烟,老想起曾经围在灶台前的画面……

  也就是在这一刻,我们忽然醒悟过来,原来,炊烟没了,心更乱了。

原标题:炊烟乱
责任编辑:工蚁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