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海外相比,中国农产品总显得“土味十足”,因为缺少知名品牌,也很难在市场上获得产品溢价。但记者在11月26日闭幕的浙江省农博会上发现,众多浙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集中亮相,特别是全品类品牌,成为今年农博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首次亮相农博会的“瓯越鲜风”是温州推出的覆盖全市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使用的21家单位和26个优质特色农产品都来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性家庭农场,拥有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良好农业规范、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地理标志产品等认证,还能进行质量追溯。
温州市市长姚高员表示,创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一方面是温州市委、市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产品品牌向高端化迈进的重要举措。同时,也希望借助“瓯越鲜风”品牌,让更多温州优质农产品走进更多家庭,推动更多温州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
“台九鲜”是台州市政府推出的台州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地处浙东沿海的台州素有“水果之乡”“特产之乡”“海洋大市”之美誉,黄岩蜜橘、仙居三黄鸡、楚门文旦等曾被列入皇家贡品,并形成了水果、水产、蔬菜、茶叶、中药材、粮油、食用菌、笋竹、畜禽等九大特色主导产业。借助此次农博会,台州市政府携25家农业生产企业共推“台九鲜”。
来自武义县的“武阳春雨”,创建于1994年,之前一直是武义茶叶产业的区域公用品牌。此次,以新面目亮相农博会的“武阳春雨”,成为武义农产品公用品牌。武义县副县长邹子伟表示,此举旨在以公用品牌为龙头,提升武义农产品整体附加值和产地品牌形象,促进武义农产品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为期5天的浙江省农博会,在5万平方米的展馆,集聚了1600多家参展主体,他们大多是浙江农业龙头企业、示范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参展的1.3万余种农产品、加工品,几乎涵盖了当季所有农产品。亮相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有“丽水山耕”“台九鲜”“慈农优选”“嘉田四季”“吴上兴鲜”“三衢味”“金农好好”等数十个,这些公用品牌,因其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共有等农产品属性,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认为,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亮相,是新时期农业发展思路的重大调整,也是农业公共服务的创新。
地处浙南的丽水有着“浙江绿谷”之称,因受“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环境条件制约,每种优质农产品的产量都不大,经营主体小而散。据统计,丽水全市农产品经营主体有7000多家,近3000个农产品品牌,“散兵游勇”式的经营导致丽水农产品陷入优质不优价、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
2013年,丽水委托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进行品牌战略规划,创建并推出了“丽水山耕”作为丽水农产品的区域公用品牌。这也是中国首个地级市的区域公用品牌。
如今在丽水,无论是在景区景点、民宿农家乐,还是在高铁站、汽车站,风格统一的“丽水山耕”,成为丽水市民、游客喜爱的伴手礼。
丽水相关部门负责人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解决了一家一户单兵作战力量分散的问题,将区域内的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形成了多个组织参与市场竞争的合力。
据悉,目前丽水已有866家当地农业主体、1122个合作基地、1000余种产品加入“丽水山耕”品牌,产品销往国内20余个省份,累计销售额突破130亿元,平均溢价率超过30%。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品牌的发展壮大,众多农产品区域品牌成为了浙江农村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资源收益转化为品牌价值收益的有效载体,成为带动浙江农民增收、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以丽水为例,在不断提升母品牌“丽水山耕”影响力的同时,丽水还以“母鸡带小鸡”方式,实现庆元香菇、处州白莲、遂昌菊米等品牌农产品的溢价,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让农民增收致富。
记者注意到,浙江许多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其作用不仅在于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实现溢价,更重要的是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倒逼标准化,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的创建,也让不少地方的农业从“数量扩展”迈入“质量提升”,开始用差异化的品牌思维、市场思维指导生产,一些新品种、新技术由此得到快速普及与推广。
据了解,浙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大多由政府背书,区域内相关机构、企业、农户等共同使用。不少地方规定,加盟品牌,必须全程记录生产信息,销售之前必须通过检测,如有一例检测不合格的,就会被取消品牌授权。“这扭转了就标准化抓标准化的被动局面,让质量安全通过品牌得以确保。”
本报杭州11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