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接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地气”

发稿时间:2019-11-25 10:45:09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叶小文(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青年网

  编者的话

  “接地气”:让道德的土壤厚起来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当前从总体上看,我国“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不断提高,道德领域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同时也要看到,“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不同程度存在道德失范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仍然比较突出;一些社会成员道德观念模糊甚至缺失,是非、善恶、美丑不分,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损公肥私;造假欺诈、不讲信用的现象久治不绝,突破公序良俗底线、妨害人民幸福生活、伤害国家尊严和民族感情的事件时有发生。”

  今天,我国社会进入了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充满活力、推动发展却也充满矛盾的历史阶段。物质富有起来了,为什么道德领域的这些问题反而突出起来了?

  笔者认为,市场经济不断给我们带来“财气”,也形成无所不在的“地气”。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不能不接好这个“地气”。一个以利益关系为基础的社会价值体系和作为其反映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体系,必须回应全社会的利益关切。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要搞“市场社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是要使市场在社会生活中也起决定性作用。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我们要使有德的人多起来,道德的土壤厚起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席地而来,浩浩荡荡,其特色之一,就是能以“厚德”载市场经济。

  手持利益这把“双刃剑”,身处社会这个共同体,需要坚守底线、明晰边界,有所为,有所不为。经过了个人利益的觉醒、市场经济的洗礼,如何把经济冲动与道德追求、把物质富有与精神高尚成功结合起来,检验着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落实程度,检验着我们社会的文明程度,也关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程度。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斯说,一个有效率的市场制度,除了需要一个有效的产权和法律制度相配合之外,还需要在诚实、正直、合作、公平、正义等方面有良好道德的人去操作这个市场。因此,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后面,还有“良好道德的人”对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基于人性本善的假设,把源于人的同情的利他主义情操视为人类道德行为的普遍基础和动机;在《国富论》中,又把人性本恶作为经济学的前提假设,把个人利己主义的利益追求当作人类经济行为的基本动机。他提出了问题,却未能解决问题,给出的是一个“斯密悖论”。

  其实蕴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华民族的“民族本性”,有着巨大的能量,关键是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新时代公民的道德建设中,唤回它、激活它、放大它,使它成为强大的正能量。笔者认为,今天,诊治近利远亲、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的道德失范现象,不妨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中,去找回和强化道德约束和慎终追远的定力,去增强我们民族在现代化浪潮中强身壮体的抗体,增强人们在各种物质诱惑面前的免疫机能,促使人们做到见利思义、义利并举、先义后利。

  “接地气”: 增强道德建设的时效性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要“适应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积极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道德建设的时代性实效性”。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要落实到成功建立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市场伦理”,把“资本”的冲动与“诚信”的建构成功结合,形成一个与现代市场体系配套的,勤勉做事平实做人、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构建和遵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确立经济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出台经济社会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做到讲社会责任、讲社会效益,讲守法经营、讲公平竞争、讲诚信守约,形成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利益机制和社会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和现实利益密切相关的具体政策措施,要注重经济行为和价值导向有机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实现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良性互动。建立完善相应的政策评估和纠偏机制,防止出现具体政策措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现象。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重信守诺的传统美德,弘扬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理念、诚信文化、契约精神,推动各行业各领域制定诚信公约,加快个人诚信、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要在推进市场经济中实现法治与德治并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要在推进市场经济中确保坚守共产党人的道德高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我们党从夺取政权到长期执政,是一场历史考验。从领导和驾驭计划经济到领导和驾驭市场经济,也是一场历史考验。各级党员干部从以清贫为本色与人民群众同患难,到以致富为追求带领人民群众奔小康,更是一场历史考验。

  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时,执政党在领导和调配全国资源中起什么作用?党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无论从宏观调控到各项经济活动的组织、推进和监督,党的各级组织、广大党员要全面参与市场经济,同时又要防止市场经济负面的诱惑和腐蚀。党的各级干部必须念好权力约束的“紧箍咒”,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人民群众对共产党才能“譬如北辰,众星拱之”。

原标题:接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地气”
责任编辑:工蚁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