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中国的家长很着急”。尤其是在家庭教育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家长们的这种着急表现得更为明显:急着让自己成为一个好家长、孩子成为别人羡慕的对象。
所以,中国的家长总是忙着找方法也最善于找方法。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做个好父母呢?有没有让大多数家长都能“一学就会”“一用就有效”的好方法呢?
近日,由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主办、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承办、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作为学术支持单位的第十二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不少专家从不同角度给出了自己的理解。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 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几乎成了当前家有中小学生家庭里每天都在上演的“闹剧”,家长和孩子都痛苦万分。
也有不少家长在苦苦寻找破解这一难题的办法。
中国科学院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王金战在论坛上的主题发言中说,凡是陷入这种困境的,几乎都不是方法问题,而是心态问题。
在王金战看来,出现这种状况与家长“希望孩子完美”的心态不无关系。家长希望孩子完美,所以生怕孩子出错,因此便用不停给孩子挑错的方法来杜绝孩子再次犯错。这样做的结果是:父母每天陪孩子写作业、给孩子签字的过程就变成了一个痛不欲生的过程,“孩子的作文明明写得很好了,家长非要挑出个错别字,如果挑不出错别字了,就批评孩子的字写得丑。”王金战说,陪孩子写作业变成了一个不停寻找孩子不足的过程、不停批评孩子的过程、不停摧残孩子生命乐趣的过程。
其实,王金战还有一个身份:他曾是一位知名度很高的高中数学教师,他的著名“战绩”是在他做班主任时,把班内37名学生送进了清华、北大。在很多人看来,王金战应该是那种最能给出具有很强“实操性”办法的人,但是,王金战给出的“调整心态”的办法对很多人来说有些“虚”了。
确实,这一代中国的家长非常好学,他们被称为是“照着书本养孩子的一代”,所以家长们特别喜欢那种“手把手”教方法的书籍,随便走入一家书店,我们就能看到那些书名诸如“如何培养孩子的××能力”“怎么激励孩子最有效”的书籍摆在显眼的位置,我们甚至能看到一些让人不禁产生焦虑的压迫性的标题:“错过孩子的××,就错过孩子的一生”。
不过,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在这次论坛上发现,很多专家跟王金战类似,他们都在努力地劝告家长们别总是试图寻找“短平快”的所谓“一招鲜”。
“西方育儿理论有很多正确的东西,但不适合我们。”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沈奕斐说,“你会发现西方教育里就没有陪写作业这类的内容,那你怎么操作?”
所以,专家建议要慎选“那些教方法的书籍”,很多看起来很有道理的方法,一旦放在现实生活中,也就没有那么灵光了。比如,现在很多家长都在因为孩子的磨蹭问题而苦恼,于是很多“教方法”的文章就说,如果孩子出现磨蹭的问题,要给孩子建立时间观念。
“但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磨蹭有四种类型。”沈奕斐说,第一种,孩子动作其实并不慢,但父母比较急,父母就觉得是孩子磨蹭了,“这其实与父母焦虑有关,跟孩子没关系。”第二种,孩子的确比一般人要慢一点,但造成他动作慢的原因可能是孩子做事谨慎,追求完美的特点。第三种,孩子可能是在做事的过程中遇到了自己无法克服的难关,自然慢下来了。第四种,可能是孩子不喜欢父母的管理方式,跟父母对着干而故意慢下来的。“你会发现,时间管理在第二种还有点帮助,其他都没用。”沈奕斐说。
其实,稍加思考我们就能明白,孩子不同、家庭不同,这就意味着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方法也必然不同。
湖南卫视主持人、制片人张丹丹在与自己女儿的日常沟通中发现了一个问题,孩子非常喜欢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上的智能语音对话系统,不仅能通过手机读信息、设置语音提醒外,还能跟人进行简单的对话。
“今天的科技发展太快了,这是一个‘一键可得’的时代。”张丹丹说,这种“一键可得”是父母们要特别警惕的现象,因为它破坏的可能是孩子深度学习的能力。张丹丹的做法是,每当这个时候会继续问女儿“你一跟它说话它就回答你,你知道这背后是什么吗?它碰到过困难吗?”家长其实是在发现孩子的兴趣并引导孩子思考。
在这样一个人人都可能会不知不觉地“被科技发展带着走”的时代,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要警惕这种“一键可得”的思维,正如沈奕斐所说的那样:在当今时代,家长要学会看到大局,建立比较完美的思维体系,而不是总去追求用一招搞定自己的孩子,“当你想要搞定孩子的时候,你跟孩子的关系就已经对立了。而且你搞定他,就是把他拖回你成长的年代,多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