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龚蓉梅/摄
去过很多古镇,有些古朴的村落多出了略显生硬的修缮,原来的古色古香已然变成现代和古典混合的“作品”,失去了原来的味道。所以当我来到素有“画里乡村”的宏村时,那满目的白墙黑瓦,雾气笼罩着的墨染山水,宛若丹青未干一般,着实惊艳。
还未走进村里,先牵起柔情的就是那环着整个村庄的“南湖”。听闻此湖为村民在万历年间将村南百亩良田凿深数丈,周围四旁砌石立岸而建,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湖边有许多写生的美术生,她们用画笔将这个美丽的村落留在了纸上。白云悠闲着飘过蓝天,一排柳树在湖水的倒影中拥抱着马头墙,招呼着我们踏上那精致的“画桥”。老友信步向前立于洗尽铅华的桥上,宛如一幅绝美画卷。通过湖面看房屋的倒影,好不清新!
从桥上下来,便是宏村民居了,进入村中,可见一条清澈细长的河流穿村而过,此河名为“水圳”。水圳流过家家户户,岸边有孩子玩耍,姑娘浣衣,忽而想起清代诗人胡成俊所言的“浣汲何妨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描写的就是眼前这场景吧。青石板的小路边,闲来无事的老爷爷三五一群地聚在一起下棋喝茶,轻摇的蒲扇拂走了尘世喧嚣,安静祥和的让人不忍打扰。隔壁的阿婆倚门闲聊,眉目间透着云淡风轻,唇齿间是温柔的微笑。
沿着青石板的小路往前走,沿途都是历史悠久的古宅。既为古镇,自然是有独特建筑风格的古宅了,宏村的古宅最吸引人的就是它的雕饰,出名的“三雕”——砖雕、木雕、石雕让这里的房屋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置身其中,仿佛回到了那多年前的“一生痴绝处”。途中遇到热情的阿婆,邀请我们去家里做客,踏进院子的那一刹那才知道什么叫别有洞天。原来这里的居民多将圳水引入院里,形成特有的“宅园水院”,这大概就是徽派建筑里特有的水榭民居吧。“明圳粼粼门前过,暗圳潺潺堂下流”的设计只有亲眼目睹才能领略到它的绝妙。而那透过高宅深井洒进来的阳光,氤氲着的是古朴的味道!
从阿婆家出来,大家相约着前往“南湖书院”。沿着青石板路往前走,遥遥的就看见了。因徽州为“程朱理学”之乡,故有“十户之村,不废诵读”之传统,书院数百年来为村里人“传道受业解惑”,培育人才。一进去就可看见木栅栏的门牌上题着“南湖书院”四个熠熠生辉的大字,往里走便是门楼廊间,古典建筑造型与浓郁的文化气息融为一体。西侧有一楼名为“望湖楼”,供人们学习之余欣赏南湖秀色,想来甚是快哉。徜徉于书院内,空气中弥漫着的静谧安然的氛围是沉淀心灵的摇篮,如此想来这也许就是村民们淳朴智慧的源头吧。
走过宏村的老街小巷,像穿梭了数百年的光景,远处人家浮起的炊烟,是它最真实的模样。 夕阳下的月沼倒映着蓝天彩云,四周青石铺展,岸边灯火阑珊,旁边阿婆晾的豆角,都多了一层古村的味道。
墨染下的缕缕炊烟,是尘世间难得的温柔。
傍晚,琥珀色的黄昏像糖,在很美的远方。一行人脚步悠悠回到民宿,在青砖黛瓦马头墙下,听老板说宏村居民生活的点点滴滴。走过了宏村的人间烟火,才懂得“世外桃源”的可贵,明白这里的人们为什么总带着质朴自然的微笑,这灰白色的美好,是岁月的温暖,那么就永远的留给宏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