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寄给未来”的明信片,从我的变成我们的

发稿时间:2019-11-21 19:03:02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也然 中国青年网

  我正端坐在办公室里加班,大学宿舍四人群忽然热闹起来。小竹发出一声长叹:“今天我做会议记录,领导说我的大字太难看了,的确好久不写字了。”另外两个同学果果和Luna聊起来,表示大学毕业之后,写字机会越发稀少,感觉大学四年用光了成年后的手写配额。

  Luna深情“考古”,说当年除了上课笔记,我们宿舍把所有浪漫文思和硬笔书法技能,都耗在了室友互寄的明信片上——毕竟我们最终积攒了一面墙的明信片!

  这一番追忆如同火苗,直接点燃了整个晚上的聊天热度,尤其果果和小竹,还在家里一通翻箱倒柜,找出当年我们写过的明信片,一张张拍照,依次展示到群里。

  回忆的确是一种奇妙的东西,一打开,便很难合上。仿佛这一刻,我们才真正体验到那些手写明信片的价值:那时候写得有多认真,此时观赏“文物”就有多快乐。

  我们宿舍手写明信片的发起人是本人,而其他三位则完美延续了这一优良传统,并坚持到了毕业。

  记得故事的开头是大一寒假,我和家人一起去苏州旅行,走到平江路上著名的“猫的天空之城”,觉得整齐排列的明信片每张都特别好看,忍不住也想入手一张开始写。这家店主打“写给未来”的概念,店主会帮你保存明信片,等到你想要的日期寄出。

  当时店里恰巧有两个女孩笑语吟吟讨论,要给未来的自己寄一张明信片,会有时光旅行的刺激感。我顿时心动了,如果悄悄寄给同屋生活的小伙伴,并且是在未来某一刻天降惊喜,她们一定会有很好玩的反应吧!

  我作了双重计划:寄两张明信片,一张寄给三个月后的室友们;另一张则寄给毕业时的室友们。

  店主很靠谱,三个月后,我这春节的问候按时抵达。果果、Luna和小竹激动得大呼小叫,为了表达对这张明信片的重视,她们仔细贴到了白墙上,还用小贴纸装饰了一番。小竹当场提议:“我们四个人只要有机会有心情,就常给宿舍寄明信片吧!”

  当手写明信片从我一个人的偶然念头,演变为四个姑娘共同的仪式,这个故事就有了肆意生长和蔓延的强大生命力。

  每个姑娘都在卖力让自己手上寄出的明信片特别特别再特别。

  比如,小竹的手写明信片是篇幅超级感人。小竹写字很小、很密,她寄给我们的明信片,除了地址信息以外的空间都写满了字!每次收到,我们都挨个儿瞪大眼睛,阅读满满的信息量。

  我们调侃小竹,说谁要收到她的明信片,关键词一定是“长文!慎入!”仿佛写了一篇小作文。感觉她恨不能把字儿再写得微缩一点,让明信片再扩容一倍。

  果果的明信片,则比较重视信息的精细程度。例如有一次她放假去成都玩,坐在宽窄巷子的咖啡店里,她在明信片上非常客观、真实而全面地“复盘”了过去的一整天,甚至细致到此刻桌上摆着的咖啡杯,外面画着小狐狸和小狗在看月亮。

  而Luna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地图控”。她每张明信片正文内容很短,高度凝练,几乎看不出经历了什么波澜壮阔的大事件。但是重点来了!Luna一定会在落款处写上寄明信片的地理位置,甚至还会带上天气,类似这种——“11月15日,我刚刚走过风雨中的武汉长江大桥,在江边的咖啡店给你们写信。”夸张之时,Luna落款的地理信息会比正文内容还长,这已然成了她的个人标签。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在这座城市以外的地方写明信片。写得越来越多,一个人的回忆就自动转化成四个人共有的。闲聊起来,我们每个人对其他三人见过的风景、遇见的趣事,也都如数家珍,毫无一丝生疏感。我们完全习惯了这种共享感,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也该是你的。

  还记得那些年,我们大学宿舍的宿管阿姨,会在值班窗口前挂一个箱子,用来盛放每天送到本宿舍楼的所有信件。同时,会在门厅黑板上细心写下所有收件人的名字和房间号。

  由于本宿舍写明信片热情过高,导致房间号和大家名字出现频率也很高。阿姨有时都忍不住问我:“你们宿舍同学人缘怎么这么好呀?隔三差五就有信!”

  毕业时,我们四人一一取下墙上所有的明信片,平分了这些手写的记忆。最后一封,是我大一时“寄给未来”的那张明信片,那是整个故事的起点。我们都感叹,不要小看任何一个无心之举,那也许会变成未来的快乐源泉。

  所以,在这样一个回望旧时光的夜晚,当我们看到,如今字迹都和明信片上的不太一样了,连手写几个字的机会也消失殆尽,才听见青春呼啸而过的声音。幸好,那些在明信片纸上发光的年华,我们都还记得。

原标题:“寄给未来”的明信片,从我的变成我们的
责任编辑:工蚁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