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蔡梦吟)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国际青年人文对话大会,日前在京举行。大会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青年全球领导力”为主题,来自10余个国家的学者、专家、青年代表共同探讨了青年一代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和青年引领世界中的责任与担当。
用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提升青年全球领导力
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中国社科院原院长王伟光先生专程为大会发来致辞。他指出,青年在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升全球领导力的实践中,最重要的是要学会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研究国际问题,研究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广大青年要善于透过阶级利益、政治立场、战略眼光、事物本质来分析人类的前途命运,从而提出正确对策、造福全体人类。
“当今一些国家推行霸权主义,反全球化、反多边框架、甚至反人类常识,对此,我认为最科学的应对方略,就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中国社科院大学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邓纯东认为,年轻一代要勇于担当,秉承“平等、共商、合作、开放、共享”的精神,为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贡献青年力量。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忠杰也认为,当今最重要的问题是“世界向何处去”,而唯一的出路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各国青年菁英和领袖富有更大的责任,要以理性、创新、法治和包容的精神,坚持走全球化之路,走和平发展之路,走互利共赢之路,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路。
“搭平台、定规则、建标准、做项目、树品牌”开展人文交流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文君表示,要引领青年筑牢人文素养的根基,培育青年立足本国放眼全球的视野,更要在智库合作上深挖人文交流的内涵。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将以此为契机,发挥专业特长和学科优势,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为世界青年提供文化交流与传播借鉴与融合的机会。
人文交流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支柱和基础。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杜柯伟表示,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将按照搭平台、定规则、建标准、做项目、树品牌的思路开展工作,为各级各类人文交流主体提供服务,为民心相通,“一带一路”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做出应有的贡献。
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文学翻译传媒学院国际交流主管科琳认为,中国和欧盟是世界上两大贸易体,双方有强有力的经济联系。要在学生和教师中搭建合作互助的人文交流平台,帮助青年人学习青年领导力,减少国际间误解。
中国人文学者要在普世议题上争得话语权
“我们不仅要对中国的问题发言,同时也应该在全世界对全人类普遍存在并备受关注的问题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中国的智慧和中国的方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王宁强调,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哲学的价值应该在全世界发扬光大,中国的人文学者要在普世议题上争得话语权。
“中法合作实现国家共赢的方式为世界其他国家的跨界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思路,各国都应建立国际上的合作机制,共同建设全球人类的美好生活。”澳大利亚迪肯大学讲席教授、澳大利亚人文学院院士、社会科学院院士大卫·沃克尔认为,当前我们面临非常严重的国际问题和挑战,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鼓励年轻人去承担更多的责任,团结一致、互相沟通、建立友谊、建立合作,让世界的未来变得更好。
据悉,为了促进全球开放发展条件下国际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研究,推进智库在新时代开放发展和国际经贸合作中的研究性作用,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学术往来和人文交流,推动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明互鉴,“人文丝路智库联盟”在对话大会期间正式成立。同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沙特吉达大学、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巴基斯坦白沙瓦大学达成合作并签署了合作意向书,深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研究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