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龚蓉梅/摄
闲散的时光,芙蓉江边流淌的小镇,连接起了我童年最简单的记忆。
老家地处黔北山区,交通闭塞。小时候的我,见过最大的地方就是老家的这个小镇。赶场天叫卖的吆喝声、一排排低矮的瓦房、一条五十多米的道路、缓缓流过小镇的一条芙蓉江……这些简单的元素,构成了复杂的乡愁,伴随着时光的宛转,慢慢沉淀了下来。
赶场天,粉香浓郁,弥漫整条街。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没洒向小镇,张娘娘就早早地起来准备中午要卖的午餐——一碗碗简单的米粉。做了大半辈子的米粉,张娘娘说:“只要上街赶场的客人,几乎都吃过我家的米粉,现在很多都成为了至交,只要一上街,不管肚子饿不饿,都要来尝尝我家的米粉。虽然我现在老了,但是米粉生意还有儿媳妇接着做呢”。说起这些,张娘娘的脸上露出了快乐的满足。
说起午餐,千万别忘记了隔壁家的甜酒汤圆,对于黔北人来说,酒是最隆重的乡音,不管身处何方,只要喝一杯,就能想起家的方向。陈大婶家的甜酒是自己酿的,圆圆白白的汤圆大火慢煮,几分钟后捞出,随后加上一小撮甜酒。汤圆润口,甜酒清香,香味弥漫,清香瞬间弥漫了整个屋子。
低矮的瓦房下,小摊整齐有序地排列。
伴随着阵阵吆喝声,沿街可以看到有卖零食的、衣服的、牙膏牙刷的,还有卖肥猪肉的。一到赶场天,这条小街就成为了商家们吆喝的胜地。小镇虽小,但是你想买的东西差不多都有。落入孩子们味觉记忆最深处的,首数街边的炸洋芋丝。卖洋芋丝的是一对中年夫妇,靠这点小本买卖挣点钱来当家用。他家的炸洋芋丝香气袭人,为了能炸出最脆的洋芋丝,他们用自家种的菜籽熬油来炸,食材天然,口感清脆,唇齿留香,在镇上很受欢迎。
对于吃过炸洋芋丝的人而言,留在唇舌间的香辣很是惹人怀念。当刚切好的洋芋丝放入滚烫的油里,满锅打转,滋啦作响。听到这响声,总能想起小时候妈妈一次次为我们做的美食,这声音就慢慢地荡漾在了胃里。
在蜕变中成长起来的水乡小镇,悄然间发生着许多变化。低矮的瓦房逐渐被一栋栋高大洋房取代;小街慢慢地变宽、变干净;赶场天的吆喝声似乎变少了,一个个超市在小镇诞生。只有芙蓉江的河水依旧清澈见底,鱼儿在河里自由地游着。
时光闲散,岁月斑驳。一条街,折射的是岁月变迁;一条河,勾勒的是美丽中国画;一缕味道,勾起的是家乡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