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务院决策部署,2019年8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公告,推动贷款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此次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体现了六个“新”: 一是新的报价原则。 要求各报价行真正按照自身对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报价,充分体现市场化报价形成原则。二是新的形成方式。 LPR改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形成的方式报价,其中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LPR报价的市场化和灵活性明显提高。三是新的期限品种。 在原有1年期一个期限品种基础上,增加了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为银行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等长期贷款的利率定价提供参考。四是新的报价行。 在原有10家全国性银行基础上,增加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各2家,扩大到18家,有效增强了LPR报价的代表性。五是新的报价频率。 将原来的LPR每日报价改为每月报价一次,提高报价行的重视程度,提升LPR的报价质量。六是新的运用要求。 要求各银行尽快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LPR定价,同时坚决打破过去部分银行协同设定的贷款利率隐性下限,并将LPR运用情况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和自律机制管理中。
8月20日首次发布了新的LPR,至10月21日第三次发布新的LPR,1年期LPR已较同期限贷款基准利率低了15个基点,5年期LPR较同期限贷款基准利率低了5个基点。同时,中国人民银行督促金融机构抓紧运用LPR定价,推动LPR成为金融机构贷款的主要定价基准。总体看,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已取得阶段性成效。9月份新发生贷款中运用LPR定价的占比已达到46.8%,其中主要运用于企业贷款。随着LPR改革效果的逐步显现,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效率提升,带动企业贷款利率下降,9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较2018年高点下降0.36个百分点,初步体现了以市场化改革的方式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政策效果。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做好LPR报价和运用工作,引导和督促金融机构合理定价,进一步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疏通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并抓紧研究出台存量贷款利率基准转换方案。同时,维护好存款市场竞争秩序,保持银行负债端成本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