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三十还未“立”?但尽吾心之良知以应之

发稿时间:2019-11-15 10:45:02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刘昶荣 中国青年网

  三十而立,是根植于中国人心中的观念。然而随着第一波90后即将年满30岁,三十而未“立”的焦虑与迷茫又成为困扰不少年轻人的烦恼。10月19日,第十一届文化中国论坛上,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向主讲嘉宾请教了当下年轻人的困惑,他们结合各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亲身经历分享了一些看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天津市文联主席、横山书院院长陈洪教授

  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今年七十有二了。上初中时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高中毕业后又遇到了“文革”,十分困难。当大家面临同样的问题时,应对的方法不一样,因此最后的结果也就不一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方面对于一个人的人格是很重要的。

  自强不息就是说要有强大的主体意识,同时也要有使命感。在宇宙进化过程中,人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精神意识,所以人应该努力奋斗,去把这种主体精神充分释放出来;另一方面,人还要有大地包容万物的品格,既然你有自己的需求和能量,别人也有别人的需求和能量,应该学会包容和合作,这样才能更多地融入和参与社会。

  遇到困难的时候,这两方面的信念给了我很大的支撑。我下乡10年,基本手不释卷,等到1977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招考时,机会就来了。1978年有4个研究生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史、佛教和中医,我觉得自己都可以报考。虽然没有读过大学,但是10年间我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学习。后来我选择了中国古代文学,并且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南开大学录取。

  鲁迅先生曾说,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越到后来,这队伍也就越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面对困难,只要自己打不倒自己,别人就打不倒你。自己如何打不倒自己?就要有信念,这信念来自各方面,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事物之来,但尽吾心之良知以应之。”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

  我在这次文化中国论坛上讲的内容是《“阳明心学”的当代启示》。王阳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和文学家,立言、立功、立德,皆居绝顶。他终生遭遇磨难,但其所作、所为、所言却成为后人磨砺心胆、锻炼性情的一面明镜。

  阳明心学的第一个要点是“心即理”,其本质就是揭示了人的一种价值存在。获得这种价值存在后,人生就有了价值支撑。阳明心学是炼心的学问。王阳明要传达一条真理:一切战斗都是心战,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阳明心学的第二个要点是“知行合一”。“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阳明心学的第三个要点是“致良知”。“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王阳明讲了一辈子心学,千言万语汇成临终所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年轻人是未来的希望,他们如果有了光明无垢、强大坚韧之心,面对今后发展遇到的困难和迷茫,可以“事物之来,但尽吾心之良知以应之”。

  “终生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焯芬

  在我那个年代(1968年李焯芬毕业于香港大学土木系——记者注)中国的大学生大概只有几十万,而现在有几千万,现在大学毕业找工作竞争压力变大了。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已经预测到,21世纪随着人类社会科技突飞猛进、物质文明越来越进步,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压力越来越大。

  我们以前读个本科学位可能就可以了,但现在需要硕士学历才能有更好的发展。面对这样的现状,我对年轻朋友们的建议就是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不断提升自己。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学习的机会,能到学校去继续深造当然好,在工作岗位上也可以不断提升自己。这样,年轻人应该就会有美好的发展前途。

  除了一些专业技能知识,年轻人还应该多学一些人文学科的内容,这可以让人更智慧。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有很多关于人生智慧的宝藏,能帮助年轻人解决困惑,教他们遇到事情不要钻牛角尖,退一步反思自我,不断进步。在弥补自我不足时,还能保持相对乐观豁达的心态。

原标题:三十还未“立”?但尽吾心之良知以应之
责任编辑:工蚁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