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理工女”的8年写作之路

发稿时间:2019-11-13 15:03:08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陈云窗 中国青年网

  作者与女儿在一起。作者供图

  2001年我从北京理工大学硕士毕业,进入通信领域成为一名科技工作者,画电路、调设备、跑生产线、去工程现场、分析数据、写报告、做规划,几乎天天要和数字打交道,在数字中寻找规律和思路。

  在快速发展的通信行业,同事同行们似乎永远都在忙碌奔波之中,我也一样。不过偶尔也会停下来想想未来,想想未来有一天当自己将要离开这个世界时我能留下什么。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向死而生”这个词,但每当迷茫时,我会问自己这个问题。曾经想过以后要写一本书,虽然当时并不知道自己能写什么,所以也觉得很渺茫。

  没想到,生活轨迹随着女儿的出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我有两个孩子,老大是儿子,女儿是老二,老大老二相差8岁多。女儿出生后,曾经意气风发拼事业连着出差加班也毫不含糊的我,开始特别渴望能多一点时间和家人在一起,陪伴孩子们成长。终于有一天,我下定了决心,辞职回家全职带娃,那时候女儿不到一岁。

  从职场回到家庭,第一个月每天像过节一样,什么都新鲜有趣。以往,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只能坐在办公室望着窗外兴叹,现在可以带着女儿到公园里闻闻花香、轻抚新叶。不过新鲜日子过了一阵,多年的职业习惯提醒我,工作要规划,带孩子也一样,因为每天都有一个问题摆在我面前:陪女儿做些什么?玩些什么呢?

  与此同时,我也很好奇成人的陪伴会如何影响孩子,于是我进入中科院心理所开始系统地学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我最感兴趣的是儿童游戏,因为喜欢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我想知道从心理学角度有哪些儿童游戏,它们又是如何帮助儿童发展的,这样我就可以顺应儿童的天性来帮他们,这难道不是父母最省力的方式吗。

  我不仅想帮助我的孩子,我也希望帮助更多的孩子,因为很多父母和我一样,有爱孩子的心,但是缺乏爱孩子的方法。我开始尝试将教科书上的儿童游戏概念拆解成具体的操作,然后应用到我陪女儿的玩耍中,并同步分享在微博上。专业书籍读起来还是比较辛苦,于是萌发了一个念头:也许未来我可以写一本书,既告诉父母怎么陪孩子玩,又告诉父母背后的原理,还通俗易懂。后来我又创办了和微博同名的公众号“和孩子一起玩吧”,把日常陪玩和学习思考整理成一篇篇文章,这样读起来会感觉系统一些,这些文章和写作经验是我后来写书的重要基础。

  粉丝给我文章贴的标签主要有三个:“思路清晰”,这恐怕是“理工女”从数字转向文字的过程中迁移得最自然最给力的习惯;“接地气”,内容很家常,取材于真实的生活;“干货”,这意味着阅读的舒适性还要提高。这三个标签中,前两个是我的写作原则。其实上学的时候我不喜欢写作文,感觉自己既无好词好句积累,又不会编故事,写文章对我来说真是如同嚼蜡的苦差事,一点也不如做数学题好玩。成长中,我感悟无论做人还是做事,能让自己身心最轻松的方式是真实。

  我觉得写作也该是如此,写作也是说话,也该是真实真诚的交流。于是,一个曾经畏惧语文的人,开始用自己不华丽但是真实的文字与读者交流。在向朋友或粉丝约稿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不会写、不知道怎么写。我宽慰她们说,真实就好,你想怎么说就怎么写。这句话特别减压,她们果然能写出来了,而且反响还不错。

  现在回看以前写的内容,感觉自己漏掉了好多必要的内容,只讲了最必要的那些环节,读起来会有坑坑洼洼的感觉。如今,我有意识地增加一些细节,一些以前觉得是“啰嗦”的词句,让语境更流畅。我个人最习惯的表述方式是理性的,但内心倒不迟钝,我能体察到很多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细节,但是我以前不愿意花时间去把这些细节过程展现出来。一方面是词语的匮乏,要找到合适的词句来呈现整个过程的画面感,其实还挺难的;另一方面,从读者的视角考虑没那么多,没有去设想一个陌生的读者第一次读到这些文字时会是怎样的感受。而这些是我至今依然在努力改善的。

  从女儿不到一岁至今的这8年里,我一边在中科院心理所学习,一边在生活中落实实践、观察调整、记录分享、组织活动。写作也逐渐熟练起来,及至今年,终于把发展心理学理论和我的实践体系融合成《0~6岁儿童游戏地图——给父母的陪玩陪学手册》这本书。从第一批读者的反馈来看,简单易操作做到了,深入浅出也做到了,反思回味空间也有,作为作者,回想那些熬夜看稿、改稿、整理图文的日日夜夜,感觉一切都好值得。

  而我也在不知不觉中,向曾经觉得虚无缥缈的写作梦想靠近了一点点。

原标题:“理工女”的8年写作之路
责任编辑:工蚁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