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科创板容百科技复牌跌14%,股价跌破发行价。就在容百科技破发的前一日,科创板新股昊海生科股价低开1.48%,报88.53元/股,跌破发行价89.23元/股,上市8日后便成为科创板首只破发个股。同日,久日新材开盘4分钟后就触及66.01元/股,跌破发行价66.98元/股,破发当日仅为该公司上市的第二天,由此创下2014年新股IPO新政后最快破发纪录。
赚钱效益的下降让申购的热情有所退烧。就在上周,参与科创板新股询价并提交有效报价的配售对象数量,已从4167个的峰值降至2282个。同时,参与网上申购的投资者数量,也从峰值的349.78万户降到了329.96万户,减少约20万户。
与此同时,A股IPO申报新增数量远高于去年同期,IPO过会率提高,也呈现回暖态势。今年下半年以来,每周发行3-4只新股成为常态。科创板推行百日,从企业申请受理到完成注册平均用时不足4个月,堪称历史最快频率。股市平稳有序,让众多创新创业者看到了获得融资的希望。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也明确表示,注册制将在创业板推广。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A股可能完全脱胎换骨。
因此,大量新股涌入市场的格局已经形成。对应的是,A股壳资源价值迅速贬值。以往垃圾股转手能卖出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中国股市迎来了一个价值投资新时代:这是创业者的福音,也是投资者的盛世。
可是,不是所有人都对此欢欣鼓舞。
新股发行加速推进了企业直接融资的步伐,但也使得股市估值中枢下降,更让一些盈利能力弱、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低下的公司慢慢被市场抛弃。今年以来,就有6家公司因跌破面值而濒临退市,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这背后,既是科创板市场化定价机制和注册制的制度威力显现,也是一二级市场投资者交易行为的理性回归。
如此巨大的变化,不仅让一些老股民难以适应,也让以往惯常热衷炒作的游资和机构陷入困境。
私募人士小叶认为,大量新上市的企业涌现,不断考验机构和散户的眼光。首先是,选择的企业有无“护城河”、所处的赛道是否路线正确、行业是蓝海还是红海,需要投资者更深入地研究企业,审查其财务报表;其次,对于选定的一些优秀上市公司,应该给予多少估值?何时是底部买入区域?都考验操盘者的能力和智慧。
从历史上看,美股、港股市场一般给予新上市公司的估值偏低,而一旦市场发现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确实优质或者发生向上的变化,极易转为热捧,形成“戴维斯双击”。无论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名噪一时的克莱斯勒、通用电气,还是在本世纪初咸鱼翻身、如今引领智能电子设备新潮流的苹果,都是企业发展和机构价值挖掘、追逐的结果。金融市场与优秀公司的互动,实现了市场对资源的良性配置,由此科技进步得以急速触发,促进国家经济飞升。而那些垃圾的公司或因管理不善折戟沉沙的企业,都会逐步“落榜”、退出。
以美国纳斯达克板块为例,每年大约有8%的公司退市。1996年-1999年底已有1179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下市,平均每年下市高达393家。一方面大量创业企业可以快速上市,缓解成长期的资金饥渴;一些类似微软这样的“车库”创业者也能借此脱颖而出。
另一方面,优胜劣汰迅速,在信息掌握、研究能力等方面占优的机构开始引导市场发展,散户渐渐边缘化,整个市场趋于理性。
A股因为初期上市公司数量少、投资者中散户多、市场偏于炒作等原因,IPO的新企业往往容易获得较高估值,一些业绩差的公司更喜欢靠资本运作或“财技”表演来摆脱困境,“打新热”“高送转”等不仅扭曲市场价值观,也是导致股市散户化、市场牛短熊长的重要因素。
现在,一边是股价直上云霄的大批白马公司,一边是数量不少的近乎跌破面值的“濒危”企业,价值投资水到渠成,越来越受到认可。
步入“青年时代”的A股,如此快速地步入如欧美市场般的成熟轨道,无论是老股民还是新入市的机构,或许都得扪心自问,有那双识得价值的慧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