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在新疆阿勒泰最冷的地方,藏着一个如同古罗马斗兽场一样恢宏的矿坑。在1980年以前的中国地图上,对于这里只有一个神秘的代号“111”。地质学家来到这里,仿佛“人间消失”。多年后,仍对在这里的工作经历闭口不谈。
神秘的气息笼罩着这个一度无人知晓的地域,它用自身蕴藏的丰富稀有金属矿石,为国家偿还了苏联外债,还被誉为“两弹一星”功勋矿“本矿”。哈萨克牧民称这里为“可可托海”,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让我们追溯到可可托海地下136米的深处,揭开上个世纪上万人共同保守的秘密……
敬请收看《中国有故事》第8集:可可托海的秘密
嗨!我今天来图书馆打卡了。
我读到这样一个故事,新疆有一个地方,在1980年以后的中国地图上,才刚刚拥有名字,在这之前它只有一个神秘的代号“111”。
还有,这里出产的稀有金属矿石,为国家偿还了苏联外债。
同时,这里也是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的重要原材料输出地,被誉为“两弹一星”功勋矿。
这里,就是神秘的可可托海。
小镇因矿而兴,最多时有上万人保守着同一个秘密。
上世纪六十年代,进出矿区需要办理边防通行证,矿务局一年至少要做两次保密意识教育。地质专家韩凤鸣毕业后来到可可托海,因为保密需要,他和之前认识的人都断了联系。
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要求中国偿还援华物资。按协议,我国需要偿还的贷款和利息加起来有52.9亿元,相当于1963年整个北京市750万居民一年的口粮。可可托海蕴藏着丰富的稀有金属,那时候就把矿石当作抵债的重要物资。
这里是阿勒泰地区最冷的地方,有记录的极端低温是零下51.5℃。这样的极端气候下,2000多人的建设大军用了20年时间,人工“掏”空了坚硬的花岗岩,建设厂房和水电站,以保障整个矿区的电力供应。
时至今日,每一位来访者都会惊讶于地下水电站的神秘,因为它被建在地下136米的深处。
哈萨克族矿工买迪,冒着生命危险冲回矿洞,点燃受潮的导火索时,没想到炸药突然爆炸了。买迪断了一根肋骨,另一位同事失去了一只眼睛。
据统计,可可托海共埋葬了700多位建设者的忠骨。
可可托海长期处于保密状态下生产,许多人对曾经的工作经历都闭口不谈。
如今,“矿二代”巴哈提别克把多年收藏的矿区用品捐献给陈列馆,许多矿区后人也加入到整理挖掘“可可托海精神”的队伍中来。越来越多的秘密正在揭开,这些秘密的背后是几代人的青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