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40多家医院推“线上早产儿随访体系”,找寻“失联”小患者

发稿时间:2019-11-01 18:18:14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王烨捷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上海11月1日电(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烨捷)记者今天从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下简称“一妇婴”)主办的“互联网+早产儿随访管理质量改进项目研讨会”上获悉,目前全国已有包括一妇婴在内的40多家妇幼保健院和综合医院新生儿科开始推广“线上早产儿随访体系”,这套新系统可以帮助医院找到“失联”的早产儿,并让这些高风险人群接受专业、便利的随访。

  “早产儿不是出院了,就万事大吉了。他们在一岁以后,甚至更长时间内,都需要到医院随访。”一妇婴新生儿科主任刘江勤是这次论坛的召集人之一,他告诉记者,过去早产儿常常出院即“失联”。这些高风险孩子出院后,如果不能及时踩在各个重要的生长发育时间节点进行各项随访检查的话,会给他们的身体、头脑发育带来隐患。同时,也有很多家长带孩子出院后,在各大医院或者社区医院的“儿保科”没法接续看病,“常常有人找过来,孩子出院后去儿保科检查,儿保科不接待,说是高危人群,不归儿保科管。很多基层医疗机构的儿保科也没有这个接诊水平。”

  早产儿出院后即“失联”的状况有其现实原因,刘江勤总结,主要还是家庭对早产儿随访必要性的认识和意识不够,家长觉得孩子看上去是健康的,没有必要去医院,等到了一定阶段,早产儿视力、听力、智力甚至学习能力落后于足月出生的孩子时,才会意识到要去找医生。而这种时候,往往“已经晚了”。

  在今天举办的研讨会上,来自中美两国的各大医院专家,都对“早产儿随访”这件“小事”提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注意到,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早产儿数量多,中方专家大多倾向于利用“互联网+”的方式,进行早产儿随访。

  刘江勤说,2012年时,医院每年大约才诞生10多个早产儿,从2014年开始,随着家长对1500克以下早产儿救治意愿的提高,医院一年至少诞生70多个早产儿。这些早产儿一年以上的随访率只有20%。

  “我当时很惊讶,还专门查了很多其他医院的论文,数据都差不多。”刘江勤介绍,一妇婴从2014年开始想办法提高早产儿的随访率,“一岁以内关注营养和运动发育,比如听力要在6个月时查,视力、口腔1岁左右要查,后续还要查内分泌疾病、认知智力发育、社交能力、表达能力等。”

  刘江勤告诉记者,早产儿出院后的每一项检查都应该“踩在点上”,过了这个时间,就会影响孩子的后续成长发育。比如,他曾遇到过一个3岁被妈妈认为是“自闭症”的孩子,实际上是早产后随访不及时造成的发育行为问题。

  “加拿大有位老教授,随访了80多个早产儿,一直随访到他们30多岁,发现他们的很多行为都与早产干预不及时有关。”刘江勤说,如果100个早产儿里有80个孩子能坚持随访,这不仅对孩子发育有好处,也对针对早产儿的研究有好处,“医生可以更准确地知道,哪个时间段的哪一种干预措施很有效,哪种措施其实是‘无用功’。”

  如今,运用互联网平台,早产儿家长可以通过一个App轻松获取各类随访信息、及时上传孩子的各种检查情况,以帮助专业医生进行更加有效的随访。“把信息传递上来,比跟医生聊10分钟有效得多。”刘江勤介绍,目前已有2400多名早产儿在App上登记信息,家长会在每次带孩子检查后拍照上传孩子的体温、心跳、血氧饱和度等信息,而系统也会及时向他们推送“什么时间做什么检查”的信息。

  “越来越多的成年人通过控制饮食和锻炼进行自己的健康管理,我们为什么不从生命的最早期就开始干预?”刘江勤在研讨会上提出自己的理念,“不管是生活习惯、教育方式、慢病管理、心理辅导还是营养管理等,医务人员、家庭和社会三方都可以利用互联网+医疗这个好手段,为早产儿建立健康管理的新模式。”(健康中国)

原标题:40多家医院推“线上早产儿随访体系”,找寻“失联”小患者
责任编辑:工蚁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