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付秀莹:我不是翟小梨

发稿时间:2019-10-26 15:54:02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只恒文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只恒文)70后女作家付秀莹的长篇小说《他乡》发表后,总有人会问她,翟小梨是你吧?“对于这样的问题,我只有笑笑。我该怎么回答我亲爱的读者们呢。作为一个小说家,我想我只能悄悄告诉你:我就是翟小梨。不。我不是翟小梨。”付秀莹说。

  10月24日,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十月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他乡》研讨会在北京出版集团举行。

  《他乡》是付秀莹的最新长篇小说。小说塑造了一位来自芳村的女孩翟小梨,凭借自己的天资和勤奋,不断成长前行。在“他乡”,翟小梨完成了精神的成长,她从盲目的寻找和寄托中停下了脚步,开始眼含热切,回望来路。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著名作家邱华栋认为,成长小说是人类永远的母题,也是文学里面非常大的一个母题,而《他乡》正是这样一类女性成长小说。他定义这部小说是一部自我认知之书。“付秀莹触及到人存在的最基本的东西,就是我们人类的困境,我们自身不断地想挣脱。通过这部小说,付秀莹实现了创作上的超越,以及对生活认知的巨大超越。”

  文学评论家贺绍俊一直在关注付秀莹的写作,他认为从《陌上》到《他乡》,付秀莹在不断扩展自己的空间。关于付秀莹写作上的重要变化,贺绍俊总结为四点:人情转向人心;乡村转向城市;故乡转向他乡;他者转向自我。“通过《他乡》这个小说,付秀莹无形中创造了另外一个词——‘她乡’,‘她乡’跟‘他乡’是相冲突的,其实她也在寻找‘她乡’。”

  “《他乡》里面有一个生活史和精神史的双重成长。”青年评论家杨庆祥如是说。他认为有些当代长篇小说非常执着于线性叙事,而线性叙事容易让小说的宽度和厚度有缺失。但《他乡》却在线性的时间叙事和空间的迁徙里面有很多回旋的地方,这是一个非常精巧的设计。同时,杨庆祥指出:精神的根系在哪里?“我担心这样一个单一视角,把男性的眼光内在化了,所以小说中还缺少另外一个女性视角跟这个视角进行对话。”

  中国作协创研部研究员、青年评论家岳雯认为,《他乡》内置的视角是男性的视角。“里面插的几个短篇,其实对于翟小梨这个形象,和翟小梨自叙的形象中间不构成差异,它仍然是一致的、叠加的。”岳雯意识到,现在是女性意识兴起的第一次浪潮,但是在很多作家里头对于这个话题仍然视而不见。如果女性不正视自己的性别属性,必然有盲视,伪装的男性声音虽然政治上正确,但是忽视了自己最深处生命情感的能量。

  《他乡》一书的两位责编宗永平、江汀也分别发表了看法。宗永平认为:翟小梨是一个女性身份,却不是简单的女性视角,翟小梨想奋斗,想超越,想平静的安守,最终,她回到了生活。江汀则非常喜欢《他乡》这个标题,他说:“我们所身处的世俗世界就是他乡,而我们真正的家乡是在另外一个非世俗世界。在这个语境里面,只要你来到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是你的他乡。这个小说让我想到这方面的一些感触。”

  最后,付秀莹对翟小梨这个人物做了阐释:“我本意想塑造这样一个女性形象,我们不能对她枉下断语说她是好的还是差的,她是复杂的,也是丰富的,她是难以判断的,有时候我们爱她,有时候又恨她。这种纠结不清的情感,才促使我写出翟小梨这个人物,”付秀莹认为,小说家有时候内心是充满困惑的,因为有困惑,所以才写作,才塑造人物,让这些人物代替小说家本人在这个城市不断的奔跑、遭遇、历险,可能最后两手空空,也可能收获很多。

  (图片说明)小说《他乡》研讨会现场。

原标题:付秀莹:我不是翟小梨
责任编辑:工蚁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