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如果曾巩去创业

发稿时间:2019-10-18 09:51:02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刘静 中国青年网

  9月10日,济南曾巩展览馆正式开馆迎客。 视觉中国供图

  朋友说,孩子就是钞票粉碎机,有多少都不够造的!这话听上去有点夸张。

  但报各类培训班,即使随大流,每月也要几千元起步,万一娃喜欢上骑马、打冰球什么的,必须有银子跟着;假期还得带着娃去看天下,钱算什么,在养娃面前,钞票分分钟灰飞烟灭。

  在北京,无论是顺义妈还是海淀妈,无论属狼性还是佛系,每个人少不了周末畅流在各个培训班之间的故事。听过一个顺义妈的事迹:家中两娃,周末带着两娃奔走于各培训班,一个周末要跑掉整整一箱油。

  街边底商餐饮招牌隔段时间换手并不鲜见,听干餐饮的老板们说,这一行退出成本是很大的,关门实在是生意难做;他们很羡慕边上的教育培训机构,客源稳定,客人出手大方,人家紧着开分店。“培训真是个好生意,娃们的钱好挣呀”。

  当然,培训行业也不好做,竞争也是惨烈,关门的也不少见,前阵就爆出韦博英语卷了学员的学费跑路的新闻。

  顶牛的教育培训机构里每个培训班老师教得好不好先另说,拿出的简历都是“硬货”,条件是个顶个的出色。艺体类的培训也是同样,怎么也得拿过国字头的奖项。

  据说现在中国的冠军已经不在家长们的眼里了,听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几个家长为了娃学好艺术体操,飞到东欧某艺术体操强国,几经谈判,生生带回一个现役国手。贫穷果然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并非中国独有,全世界有名的小姑娘——贝克汉姆的女儿小七,也是骑马、钢琴、芭蕾等等样样涉及;至于补课,在美国的好友也认真地说,在美国,她认识的妈妈们,在一起也热衷交流各类培训班信息,这些妈妈不只是全世界公认的重视教育的中国妈妈。

  书中自有黄金屋

  中国人重教育古而有之,宋真宗赵恒那篇《劝学诗》中的两句话更被中国人奉为经典: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劝学诗》的全篇如是: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自从宋时科举实现了阶级流动,家长们都在给孩子们设计着“鲤鱼跳龙门”抑或是保持精英的路线。

  如今说起教育培训,全中国最有名当属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几乎每个去留学的学子都听过去过新东方。据估算,在海外的中国留学生里,有70%是新东方的学生。

  俞敏洪的故事已经被拍成了电影《中国合伙人》。成了一部创业励志的故事。

  俞敏洪生在苏南农村,北大出身,著名的学而思董事长也北大硕博连读,细数这个行业的牛人基本上也都是学霸级。

  试想如果在宋时也有“创业”一说,我觉得最有能力成就宋时新东方的大约就是曾巩了。

  曾巩(公元1019-1083),字子固,北宋建昌军南丰人。嘉佑二年进士及弟。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江西南丰人,世称南丰先生。今年,也是曾巩诞辰1000周年。

  俞敏洪这样描述他的创业初衷,在北大毕业留校教书四年后,看到同学和朋友相继出国,他忍不住了,也开始准备出国,成绩并不优异的他在努力了三年半以后,留学梦断。为了生计,也为了挣点钱继续他的出国梦,俞敏洪在校外办起了托福班。

  与俞敏洪一样,曾巩也是有着创业冲动的。曾巩出身官宦世家,祖辈“家世为儒“。曾巩18岁时,他的知县父亲被人诬陷罢官,回到了江西南丰老家,父亲失业,一家人就此陷入困顿,所谓祸不单行,曾巩参加进士考试,偏又落榜了。否则他也可以为官有一份收入来源。此后,曾巩淹没在生活中,承担起养家的重任。

  曾巩有个大家庭,上有九十的祖母,母亲早逝,有个多病不善理家的父亲,有一个哥哥,四个弟弟,九个妹妹。曾巩要养活这一大家子人,如果彼时有创业一说,曾巩确实有现实需要。

  曾巩在《读书》一诗中自白“荏苒岁云几,家事已独当。经营食众口,四方走遑遑。”

  当然最重要的是曾巩有着创业的条件。即使他进士落弟回乡为生计奔波时,他的文章在当时文坛也是广为传颂。后人评价曾巩出仕前“身在乡野,名闻天下”。

  当时文宗欧阳修很欣赏曾巩,他本可以早早投身其门下,去京师读书,但他在《上欧阳舍人书》中写道:祖母日益老,细弟妹多无以辎衣食,恐不能就其学,况欲行其他耶?

  好在39岁那年,曾巩最终得中,同时高中的还有他的两个弟弟、一个堂弟、两个妹夫。

  人说“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在曾巩的带领下,曾氏一门成了“学霸之家”,曾巩的教学能力绝对是在教育领域创业的金字招牌。

  当然,曾巩确实也创办了书院,因为限于过去人口交通等条件,他创办的兴鲁书院只有一家,并无分号。

  曾巩在江西抚州居所侧建有“兴鲁书院”,他亲自定学规、执教。

  兴鲁书院创建于嘉祐元年,曾巩经常邀请欧阳修、王安石等名士巨儒莅院讲学,很多文人学士也不时来书院会讲,吸引了四方学子慕名而来。

  因为曾巩这位大儒,历代任职抚州的官吏对兴鲁书院也十分重视,从而延长了它的生命力。明清两代,兴鲁书院是抚州郡的讲学之所。兴鲁书院一直办到清末,长达800多年,这在全国各地书院中并不多见。

  如此看来,曾巩在中国的教育史上也当留下一笔。

  《墨池记》

  与唐宋八大家其他人不一样,曾巩大概是唐宋八大家里知名度最低的一位了。其他七人的诗文人们多少能说出一二。提起韩愈,有《师说》,开篇“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成为师者最简洁的注释;柳宗元的《黔无驴》与《捕蛇者说》被收在中学的课本里;王安石有《泊船瓜洲》,著名的“王安石变法”成为学史中一章;欧阳修有《醉翁亭记》;苏轼更不必说了,一身才情,连带着苏洵、苏辙也无人不知——唯独曾巩,他在八大家中存在感最低。

  曾巩在得中进士前写过《墨池记》《学舍记》《南轩记》《唐论》《抚州颜鲁公祠堂记》等六十余篇。后人评价曾巩出仕前“身在乡野,名闻天下”,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篇《墨池记》;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 曾巩记

  文章翻译成白话文的大概意思是: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荀伯子《临川记》里说的。

  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

  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

  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心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希望有一篇(墨池)记。”推测王先生的用心,是不是喜爱别人的优点,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而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呢?莫非也想推广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一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能使后人像这样尊重他;何况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那就更不用说了!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如果用今人的目光解读这篇《墨池记》,我想曾巩大约说的是读书要勤奋;如果你有一技之长便可以在世上立足;最重要的是人需要在道德修养上不断学习。

  如文中所言: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如此看来,活到老,学到老的意思不仅是学问上的。如果曾巩办个教育培训机构,又何愁学子们的三观不正呢?

原标题:如果曾巩去创业
责任编辑:工蚁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