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会喝酒,但每每闻到酒香就会想起家乡,想起待客时大家喝着母亲酿制的葡萄酒时的欢声笑语。
对酒印象最深刻的记忆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每到赶集那一天,我家对面就会有一个摆着桌子卖酒的妇女。桌子上放着一个大酒桶,打上一把红色的伞,坐在一张长板凳上就开始做生意。她卖的是苞谷酒(玉米在我们那儿叫做苞谷),三块钱一斤,我家的酒壶正好可以装十块钱的。从我有记忆开始,她就在那儿卖酒了。每当家里来了客人,父亲就会让我去买苞谷酒招待,他们也不劝酒,只是随意的喝酒寒暄。如今十几年过去了,我回到家仍能在家门口看到那个卖苞谷酒的妇女,只是父亲不再打酒了,只喝母亲酿制的葡萄酒。
虽然不打酒了,但父亲一如既往地喜欢在饭前小酌一杯。每年秋天,我们总是能够喝到母亲亲手酿制的葡萄酒。
夏秋之际,母亲会购买成熟的葡萄,清洗过后,捣碎,放入准备好的容器。待装得差不多之后,再放入适量的冰糖,然后密封。接着将坛子放到温度较高的地方,让葡萄发酵。在发酵的过程中,坛子内气体膨胀,葡萄皮会上浮,有时候汁水溢出来,便能闻到一点儿酒的香气,氤氲着馋人。这时就需要将葡萄皮压到汁内,防止葡萄皮坏掉。大概一个半月以后,汁液变得清亮,发酵就完成了。此时用纱布将皮汁分离,就能得到香醇的葡萄酒。母亲制作的葡萄酒过程不如专业酿酒师那样细致,但最后酿出来的葡萄酒确实很好喝。逢年过节,亲戚朋友们来做客,母亲便会将这葡萄酒拿出来招待大家。
一杯杯暗红色的液体,还没喝便能闻到一阵酒香。喝入口中之后,酒便顺着喉咙流到心口,全身舒畅。家里最不会喝酒的就是我,但是偶尔在闲暇的时候,倒上一杯母亲酿制的葡萄酒,烦恼忧愁便会通通消失。
酒能解忧,亦可待客。在我的家乡,无需担心有客人来时用什么招待他,只要倒上两杯自制的葡萄酒,一同坐下来闲谈,便是最好的待客方式。不管是远亲还是近邻,在举杯的那一瞬间,大家就都没有了隔阂,空气中流动的都是满满的情谊。
无论离开家乡走到哪里,始终觉得酒是故乡醇,情是家乡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