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今何在:放任人物去碰撞未知

发稿时间:2019-10-14 12:06:08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北京大学研究生 唐冬冬 本报记者 谢宛霏 中国青年网

  扫一扫,看视频

  提到今何在,你的第一反应一定是《悟空传》。很少有人知道,在《悟空传》之后他写过电影《天下无双》的小说并为主题曲编写歌词,写过电视剧《海上牧云记》剧本等等。《悟空传》就像双刃剑,让今何在成为最早一批网络作家中的翘楚,但光芒也盖住了他在其他方面的成就。其实,除了作家身份,他还是杂志主编、游戏策划人、制作人、影视策划、编剧。

  近日,今何在携新书《未来,人类的征途》亮相上海书展,并接受了《中国青年作家报》记者独家专访。这本科幻题材的小说是他写作道路上的一次全新探索,在今何在看来,无论是奇幻还是科幻,他的作品重点一直是人的冒险和成长。

  文学最终是在讲人的故事

  今何在说,《未来,人类的征途》这本书的写作过程并不连贯,用了近20年。早在2000年时,就写出了这本书的开头,但是他拉长了写作时间,寻求更成熟、更完美的呈现方式,并不以字数和速度苛求自己。在他看来,如果将每日的写作当成一种程式化的工作,对自己形成压迫感,即使没有灵感也强迫自己写下去,对写作者和作品本身可能都会有负面的影响。“作家对于自己的想法也要有所取舍,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值得写下来,需要重新进行审视和斟酌。”

  今何在告诉《中国青年作家报》记者,之所以想写这样一本书,是因为他对人类未来世界一直充满了幻想,他总喜欢睡前闭上眼睛把自己藏进幻想里。“我幻想着一个科技发达的未来,希望创造一个新世界。在那个未来世界里,生产力极度发达,人类团结协作富有安乐,冲向科技树的顶端,每个人都能做到善意对人,和平相处。”

  在他看来,这本书有别于其他硬科幻作品靠科学技术的背景设定来推进故事,他只是借科幻领域一个对于未来的想象空间,其内核和思想落脚点还是人性的、人文的。今何在说,整本书都在探讨如果我们能预知未来,会作出什么样的选择?不同的选择之下,会影响一个人的善恶发生哪些变化?每一个的选择,或许都会抵达一个不同的未来。

  在今何在看来,笔下的新世界的未知状态根本来源于人,而非完全依赖于日新月异的科学基础。文学最终是在讲人的故事,小说不是来讲述科学如何发展,而是讲人性的本质与人类社会中思想的碰撞。

  “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将漫长的人类历史放在一本书里,用现代的逻辑与环境去安排现代的人物。”今何在坦言,这对他而言是相对创新的一次探索,也更能呈现个人对于现实的思考,但“我笔下的人物都是普通人,即便是科学家、天才,也拥有十分平凡的感情,这能让读者在阅读时具有代入感。”

  以人物去带动情节,在解锁未知中推进小说情节

  今何在擅长在作品中建立以个人人生为基准的时间线,再将人物不屈于宿命奋斗反击的精神赋予其中,使个人命运拥有了历史感的张力,让读者可以从中获得极大的力量感召。

  在今何在看来,人物是故事的核心,以人物去带动情节比在既有情节框架中安排人物更符合他的写作方式。他坦言,自己并不喜欢提前预设好一切结构,习惯从人物的视角出发,将人物放置在某种未知的空间里,和人物一同去碰撞、感受、经历、选择未知世界,在解锁未知中推进小说情节,构建一个舞台,操纵主角玩一个自己也并不知道结局的游戏。

  人物的想法未必是作家的想法,但是作家需要将自己扮演作人物本身,去思考面临的一切,可以和自己的人物同生共死,面对同样的情境,与人物一同成长。人物不会一成不变,这些基础正是他自己最为重视的一个出发点——情感酝酿。作家本人既是这个新世界的创造者,也是它的参与者,以人物之心理去面对自己建立的环境,从而实现放任人物去表达自我的效果。

  “我不愿预设主题,不在作品内部营造某种个人的评价准则,不强求读者接受某种答案,作家更重要的是提出某种问题而非灌输某种观念。这个世界具有极强的复杂性,写作时应当极力避免脸谱化、平面化,文学是从每个人的角度进行切入的。”今何在说,无论撰写何种题材,自己只会在小说中融入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今何在说,写作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作家本人的感情酝酿,并且需要持续地对作品保有感情。他认为,写作长篇的过程中不要拘泥于具体的提纲和篇幅,这会使写作的难度上升,固定写作进度也比较容易损伤热情和获得灵感的可能性。

  今何在坦言,在长篇作品的写作中比较容易遇到情节连贯漫长,人物成为情节的棋子的情况,这需要作家本人进行思路调整,强调人物的作用,甚至回头修改已经完成的部分。“时常回顾前面的部分并且还要不惧修改,这是长篇小说写作者需要养成的习惯。”

  《悟空传》的创作与古典作品的改写

  今何在说,对于写作者而言,写作前的准备十分重要。他认为,这种准备是一个自然而长期的过程,作者可以通过阅读、看电影等途径去从别人写故事的方法里汲取经验,从自己的经历里获得灵感,来更好地呈现自己的故事。写作者或许没有刻意地去查资料、准备写作材料,但是动笔前所有的积累都可以成为写作时的资源和支持,让自己的想法更加成熟且最终被打磨得与众不同。“我们越了解这个世界,笔下的故事就会拥有更多的可能。”

  今何在能走上写作之路,跟从小坚持阅读密不可分。中学时期他就看了大量的纯文学作品,堆起来足有半个书架。今何在认为,四大名著中悲剧性的内容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使他对人物命运的塑造有了更强烈的共情。以《西游记》为例,全书中最打动他的是每个人物都拥有独特而完整的性格和命运,这也是他的作品中最核心、最普遍的特质。他将《西游记》视作“人生的故事”,人物们从出生、历险、磨练到成佛,都可以映射作人生的各个阶段。或许对于每个人物而言,“成佛”的意义和内涵都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为各自之“成佛”奋斗一生。而《三国演义》中形色各异的人物,也形成了复杂独特的景观,原著已经为各个角色勾勒出鲜明的形象,而每个人物隐藏在既有内容之下的空间仍然很多,这些都可以成为作家们想象和写作的资源,这种资源是取之不竭的。

  正是基于对古典文学的理解,今何在创造出了为大众所熟知的早期网络文学作品《悟空传》。今何在回忆,《悟空传》的创作是在一种自由、个人、无拘束的心态下完成的,这种放松的状态形成了这部作品独有的气质,也有别于此前的纯文学创作,从语言和思想内容上都能看见早期新兴网络化文学的风格。

  在他看来,文学本身就是要对前人进行不断的颠覆和创新。今何在认为,现代作家在触碰这些古典题材时,在原著提供的空间中进行相对现代的、独立的艺术创造,并且向其中注入新的思想内核,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不过,对于这些古典作品的改写,今何在对自己有着更高的要求,希望作品不仅是戏说,还要能把人物真实的思想感情反映出来,要从人物角度去思考,才能让自己的想象与写作更加有血有肉。在他看来,这跟他多年的阅读习惯密不可分,“阅读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深入揣摩人物心理,就很难从人性的角度理解经典作品中的故事逻辑。”

  “人的经历是有限的,个人生活的局限性需要靠阅读和其他途径去弥补。”今何在强调,在注重阅读的同时,也不能脱离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体察。任何人都很难去想象与现实逻辑完全脱轨的事情,都需要联系现实世界,让真实世界成为文学世界的支撑。

  “写作是一条很漫长的道路,需要先找准个人前行的方向和定位,在此基础上精进自己的写作能力,才能走得更远更坚定。”今何在如是说。

  圆桌谈

  @知乎网友赖叽欣:今何在用一个个亦正亦邪的角色诠释了人性的本真,同时,他也擅长描写孤独,但不同于孤胆英雄,而是真正的孤独,是我们每个人心里那种孤独的感觉。

  @微博网友雪薇薇:作为中国网络小说作者中的佼佼者,今何在笔下的故事总能让读者沉醉其中。无尽的想象力让人着迷的同时,总能给人带来新奇的震撼。从《悟空传》到《未来》,那种舍我其谁的样子确实让人又爱又恨。

  @豆瓣网友洛羽:今何在笔下的故事犹如一场盛大的烟花,疯狂恣意,浪漫绚丽。却在结束之后让人悲伤,他是悲观主义者里的理想主义。在写下悲伤结局的同时又留下一丝希望,总不肯彻底的对这世界绝望。

  @当当书友小小胖虫虫:在《悟空传》中,成佛后就意味着没有了灵魂和血肉,在冷冰冰的体制下呆滞活着,那这样的活还有什么意义?这个悟空或许和童年时不一样,但却是我心里的悟空。

  @豆瓣网友小兔:今何在的所有小说大多以少年作为小说的主人公,这个少年自出生之日起,就注定了是不平凡的,他们天赋异禀,命运坎坷,但从来都是与命运抗争的人。

原标题:今何在:放任人物去碰撞未知
责任编辑:工蚁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