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诗文与城市

发稿时间:2019-10-11 12:06:02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刘静 中国青年网

  湖南岳阳: “天下第一楼”岳阳楼。 视觉中国供图

  苏州火车站广场上的范仲淹塑像。 视觉中国供图

  杭州西湖边苏东坡纪念馆内的苏东坡石雕像。 视觉中国供图

  【文字之美】

  范仲淹与岳阳并《岳阳楼记》

  未去岳阳前,八百里洞庭远不及岳阳楼吸引我,盖因北宋文学家范仲淹那篇《岳阳楼》记。

  宋人写诗文讲究超越写景的狭境,文中写景处全成为文之底色,其主思理之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反是成就了这篇《岳阳楼记》。

  到岳阳时,适逢岳阳大雪,岸边千堆雪,万里镜面湖,感概也许只有如此壮阔湖景才能生出那般旷达胸襟。而岸边几经再建的人工造物——岳阳楼,反衬得世事沧海,唯自然和诗人的情怀还在,物已非也。

  岳阳楼初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东吴孙权为了与刘备争夺荆州,派大将鲁肃率军驻守巴丘,鲁肃为了在洞庭湖上操练水军,在洞庭湖边的城头上建造了一座阅军楼,这一阅军楼便是岳阳楼的前身。岳阳楼因为战火自然灾害等原因,先后被重修过30余次。如今的岳阳楼是清代所建,也算是弥足珍贵的古物了。

  据说范仲淹并未到过岳阳楼,只范仲淹和腾子京两人是好友,滕子京当时被贬为岳州知州,第二年开始重修岳阳楼,修好后请人画了一幅《洞庭晚秋》图,写信请好友范仲淹为新的岳阳楼作记。

  这也正如文章开篇所言:“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看图作文”能有如此磅礴之作,也许“唯范仲淹尔”。

  据说范仲淹少时居太湖边,太湖与洞庭湖有异曲同工处,才成就如此妙文。估且作为一解。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没有见过壮阔湖景确是难有如此生动的文字。

  范仲淹套用时下词语,他大约是岳阳这座城市最有力的推广者。而他的《岳阳楼记》无疑是岳阳楼最成功的推广文案。

  虽说现代人比起古人识字读书更多了,关键处却显得有点词穷。时下城市或者景点推广的文案略显“简单粗暴”,什么“某地欢迎你”,什么“山美水美人更美”,究竟美在何处,云南人点出彩云之南已算是上乘了。古人的表达含蓄而克制,言之有物却教你神往。

  实际上,不只范仲淹写了岳阳楼,李白、杜甫、黄庭坚等大诗人也写了岳阳楼,而少有人提及,大约是诗中的情绪所致,以杜甫《登岳阳楼》为例: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尤其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愁苦得令人无法直视。

  岳阳楼有幸得范仲淹题,也正应了范仲淹的心境,彼时范仲淹贬至邓州任知府,却不坠青云之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唯有此,才会生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言。

  苏轼与杭州并《饮湖上初晴后雨》

  杭州和西湖的千般好,估计全在苏轼的那首《饮湖上初晴后雨》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在这14个字里,有了西湖的杭州怎不是天堂。

  林语堂对于苏轼的喜爱,甚至用英文写了本《苏东坡传》,书中的东坡居士于国于家于民几乎被描写成“中国好男人”。

  不可否认的是苏轼是个文艺全才,苏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有“欧文如潮,苏文如海”一说;他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

  苏东坡第一次来到杭州时,度过了他人生中最适宜的一段,尽管那时他只官居通判,但杭州人只需要他是个诗人就够了。苏轼是四川眉州人,如今眉州东城酒楼以诗人为名,也不知食客中有几人了解其深意。杭州人几乎忘了苏轼出自眉州,而只觉得他属于杭州,在书中林语堂先生也说,苏轼也认为自己前世是个杭州人。

  他在诗中写道:“居杭积五年,自忆本杭人。故山归无路,欲卜西湖邻。“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

  杭州幸有文艺青年苏东坡,在灵秀中添了风雅,平白就有了文艺范儿。

  林语堂在书中这样写道:西湖的诗情画意,非苏东坡的诗思不足以极其妙;苏东坡的诗思,非遇西湖的诗情画意不足尽其才。一个城市,能得诗人发现其生活上复杂的地方性,并不容易;而诗人能在寥寥四行诗句中表现此地的精粹、气象、美丽,也颇不简单。

  苏东坡一生中两次到杭州,第二次到杭州时,他已人生过半百,这一次他是杭州太守,是杭州的一把手。

  这一次的苏东坡是政治家,他要造福一方百姓,现在看来也是惠及后世子孙,如今的西湖繁盛,却也是无意应时下最流行的一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来到西湖的人几乎无人不知,少有知西湖清理却是功在东坡先生。

  关于苏东坡作太守治理西湖的版本有多种,其实公认的事实部分是:

  当时西湖淤积的速度很快,杂草丛生,水面越来越小。太守苏轼组织人手将西湖的淤泥都清理了出去,然后将这些淤泥全部堆积起来修建一座长堤,这便是著名的苏堤。同时,为了防止水草生长过快,再次侵占水域,苏轼派人在一大片区域种上了菱角,以此来抢夺水草的生长空间。同时苏轼还将这些菱角的收入积攒起来,作为西湖清淤的钱,以此实现了良好的循环。

  如此苏东坡也难怪杭州人要把苏轼归到杭州人堆里去。

  我去杭州多次,多在假日,每一次自然要去西湖,但每一次游人把你的视线占得满满,难免沮丧。想着要学下东坡居士,无论怎样,都要发现生活的乐趣。于是游人也成为一景,哑然失笑。

  其实古时的西湖也是热门景点,林先生在《苏东坡传》中写道:

  杭州是多彩多姿,而西湖又引人入胜。江南的天气,一年四季都引人出外游玩。在春秋两季,全杭州人都在湖滨游玩。甚至冬季下雪的日子,还有寻乐的人乘船到湖上玩赏雪景。尤其是重要的节日,比如三月初三、五月初五、中秋节、重阳节、农历二月十一当地神祇的生日,湖上全是游逛之人,必须前一天预先雇妥游艇。游人无须自带食物,因为一切东西,包括茶杯、茶托、汤勺、筷子,全由游艇供给。还有船夫捕鱼卖与游客放生,这样救生积德,按佛教说,这是在天堂积存财宝。同一条鱼被捕三次,又被放三次,这条鱼说不定就可从阴曹救三条人命了。

  我也总想着在某个春日,寻个人少的时候,最好是下着小雨,在西湖边散步,或是骑着脚踏车,累了,来一碗东坡肉就更完美了。

  但西湖的好,怎是我三言两语能及,苏轼在《怀西湖寄晁美叔同年》中已经说明白了: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

原标题:诗文与城市
责任编辑:工蚁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