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五凉古都讲好武威故事

发稿时间:2019-10-09 20:48:01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张敏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敏)从兰州出发车行大约3个小时,就到了曾经的五凉古都——甘肃武威。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大凉均在此建都。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击败匈奴,为显示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西汉政府在这片土地上置武威郡。千余年来,这片土地成为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成为自东而西进入河西走廊和新疆的东大门,见证了中原和西域文化的交织。

  如今的武威,是国家旅游标志“铜奔马”的出土地。依托着丰厚的文化资源,武威开始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将历史与文化进行串联,着力打响“天马行空·自在武威”品牌,走一条武威文旅之路。

  据专家考证,从建筑规模和收藏文物数量看,仅次于山东曲阜文庙的全国第二大文庙——武威文庙是武威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者。这里收藏了众多石刻,其中不少是国家级文物,如前秦·梁舒墓表、隋代·刘和墓志、唐代·康阿达墓志、唐代·青海王慕容忠墓志等。

  文庙对面西夏博物馆里的西夏碑,更具重大历史研究价值,碑文正反面分别用西夏文和汉字记录了当时重修凉州护国寺及感通塔的缘起和经过,对研究西夏语言文字、民族历史以及武威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有极高的价值。西夏碑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收录西夏文字最多的西夏碑刻。

  而位于武威市城南祁连山由东南向西北分支的一条山脉上的天梯山石窟,开凿于五凉时期的北凉,史学界许多专家认为天梯山石窟同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一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洞窟内有汉文、藏文、西夏文写成的经文,它是研究我国宗教史、民族史、民族交往、古代语言文学、古代艺术的宝贵史料。窟内保存有塑像40多尊、壁画近二百平方米。1958年,当地政府修建水库,将除沿山而凿的第13号窟(大佛窟)外的其他洞窟中的塑像、壁画、经卷装成木箱,搬迁到甘肃省博物馆和敦煌研究所保存。2006年1月,这些文物又被迁回武威,现正在修复保护。

  天梯山石窟第13号窟(大佛窟)。笑飞雪/摄

  今年5月,武威市博物馆新馆建成并面向社会开放,将武威两千多年的历史向世人展出,馆藏包括新石器时代彩陶,汉简、汉唐木雕、西夏木板画、西夏文文献、明代大藏经、清代水陆画等,让游客集中了解武威文化。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武威故事,今年8月,武威市召开纪念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发现50周年武威市文化旅游推介会,并以创新方式带动文旅发展,打造武威文化旅游IP、西北自驾游目的地。

  近期,由中共武威市委、武威市人民政府主办,武威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与青春工场(北京)咨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葡萄熟了游武威”网络主题传播活动,召集了全国各地各领域的20位旅游达人深入武威,探寻河西走廊,通过网络社交平台,用图文、直播、短视频等方式向网友讲述武威故事。活动在微博上吸引了近亿人次阅读,微博话题#天马行空 我看武威#阅读量近9000万,极大地扩展了武威的宣传范围。(旅游文化)

原标题:五凉古都讲好武威故事
责任编辑:工蚁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