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子里突然冒出“质感”这个词来。
质感是什么?质感是指一件艺术品的质地给读者带来的审美感受。这个词大多运用在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中。在诗歌中,质感通常表现为诗歌语言给读者带来的及物感、逼真感和厚重感。
一首诗具有质感,往往能让读者感到可信。结实的语言,敲击在读者的心弦上,回音清晰而嘹亮,共鸣雄浑,浮想联翩,回味悠长。我最先读到有质感的诗是闻一多的《死水》,他提倡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典型之作。诗人把旧中国现实比喻为“一沟绝望的死水”,表达了对丑恶势力的憎恨和对祖国深沉的挚爱,在绝望中饱含着希望,在冷峻里灌注着一腔爱国主义的热情。
著名诗人艾青的《礁石》的质感,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诗中“扑”“打”“砍”几个质感强烈的动词,塑造了一个硬汉形象。显然,这就是质感的力量,也是诗歌的力量。
质感是好作品的重要特质,是诗美的重要因素。不管是写实的还是写意的作品,都需要诗人惟妙惟肖的笔力基础和诗人思想力的坚强支撑。当下诗人中,胡弦诗歌的质感颇具特色。
我们来看胡弦的《秤》(节选):
星星落在秤杆上,表明
一段木头上有了天象,宇宙的秘密
正在人间深处滑动。
万物自有斤两,但那些星星
抿着嘴唇。沉默,
像它们独有的发言权。
一杆秤上,星空如迷宫。
秤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工具,称量物品也称量世道人心。诗人由此展开想象,“星星落在秤杆上,表明/一段木头上有了天象”诗歌的出发点,起飞点,落脚点完美结合,及物又实在。静止中蕴含强大的爆发力,诗歌张力突显。整首诗都是在写秤,而每一处都绝非写秤。看得见,摸得着,想得远,思得深。这样的诗歌文本,筋道,耐读。我心中,类似的诗歌起码应该算九成以上。
关于诗歌的成色,每个人的标准不同,十成之喻,不足为信。同时,诗歌的成色也不是能够截然分开的。一首好的诗歌,往往是一个有机结合体。一首诗的总得分应该大于每个部分得分之和。这样的诗歌才是受读者喜欢,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