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成为一名资环审计人!”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陕西科技大学的熊梦琪,今年我参加的是昆明队的暑期实践活动,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我的理想,聊聊我眼中的资源环保审计。
我是一名环境专业的大学生,之前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还仅限于课本知识,十天走近审计一线的实践让我对生态环境保护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我想请大家和我一起来看一下当今的环境问题:
在我国,14亿人口中约有7亿人饮用大肠杆菌超标水;在380个城市中,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处在垃圾包围之中;而在全球,95%以上的人口都在呼吸达到“危险”程度的污染空气。
面对这样的现状,以前我可能会说:我要研究一种净水剂,把水中的污染物都去除掉;我要设计一个垃圾填埋场,最大程度减少废气废水的排放。而现在,经历了在审计署昆明特派办的10天,我会说:我要成为一名资环审计人。
有人可能会问,环保和审计,这两者之间有关系吗?
首先,我请大家看看这张图——这是位于云南省玉溪市、享有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美誉的抚仙湖,有人形容它的湖水清澈得像一双姑娘的眼睛,让你忍不住想去抚摸它。它也是我国蓄水量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占全国淡水蓄水量的10%,超过东北三省平原湖区淡水水量的总和,相当于为我们每个人储备了15吨可以直饮的优质淡水,而这15吨水够我们每个人喝20年。
看到这么美丽的抚仙湖,你们是不是想和我一样走进它?
但是,我想请大家再看看这张图——
就在两年前,它还是如此的触目惊心?当时,沿湖居住的2000多户居民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湖中,导致抚仙湖的水质长期临近Ⅱ类水的边缘。湖里原本有25种珍贵的鱼,2015年只剩12种了。
那么这就有人要问了,是发生什么事情才导致抚仙湖发生这么大的改变呢?
这其中的变化,还要从一份审计报告说起。
审计署昆明特派办的审计专员李刚,从2017年开始参与云南省实施的政策跟踪审计,到抚仙湖审计项目落地,他已经奔赴抚仙湖四次了,每一次去,都带着新任务。
李刚对村民们说:“我们是来帮你们解决抚仙湖的问题的。”村民们听到感到非常惊讶,在他们的印象中,审计就是专门查经济问题的,没听说过审计还能帮助解决环境问题。而事实上,国家审计如今越来越重视环境审计工作,不仅解决问题,还着重于揭示问题和防范问题。
摸清基本情况是做好抚仙湖保护治理审计的前提。因此,审计人员决定自己上手。
8月的云南,紫外线格外强,他们去湖中心取水样,被强烈的阳光晒伤;为了摸清污水排放情况,一天步行十几公里逐条查看河流水况;到了径流区,为了了解周边房地产项目、矿区的具体分布情况,他们也说不清爬了多少座山……
期间,他们查阅了数百份规划和账本,逐一核实数据和细节,数十次修改审计信息,最后终于完善审计报告,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促进百日攻坚“雷霆行动”的迅速开展。
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抚仙湖:湖面一片碧绿,青山倒映在水中,湖边修了长长的栈道,风一吹,大片的薰衣草花香扑面而来。
像李刚一样资环审计人不在少数。近年来,各项环境保护措施逐步开展,公民环保意识增强,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而这些政策的落地,离不开资环审计人的矜矜业业。我接下来要介绍的这位审计人,原本也是一位环境专业的学子,从实验室的科研课题走向资环审计项目,他让自己所学的专业和从事的职业碰撞出了别样的火花。
2015年至今,从审四年的余文洋在提到审计工作时依然两眼发光,他说这份工作为他打开了人生的另一扇窗。但在场的各位也许想象不到,由于云贵地区复杂的地形地势,余文洋好几次为了项目的延伸,不顾生命危险到审计现场取证。下大雪、爆车胎、挡风玻璃结冰……在他看来,这些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他深知,对于那些审计前辈而言,这可能只是人生阅历中极平凡的一刻。正是因为有了一代又一代审计人的青蓝相继、接续奋斗,才使得国家审计事业在短短三十余年内走在了世界前沿,在国际上有了举足轻重的话语权。
四年里,余文洋完成了从学生到审计员的身份转变,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和家庭,一切都在变,而不变的是他的初心,他说:我爱这里的山、这里的水,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审计工作,让这里的天更蓝、水更绿。
采访时听到这儿,我的眼泪就在眼圈里打转。我没有想到,当我还在学校里学习专业知识,踌躇着自己的未来去向时,我的学长、我的榜样——这位年轻的资环人就已经在努力通过自己的行动,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从那一刻起,我就在心中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几年后,我也要成为一名像李刚、像余文洋一样的资环审计人。
现在,我是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是年轻一代的环境人。而将来,我要乘着审计的帆,做一个不负万众期待的资源环保审计人,为环境、为社会、为祖国贡献青春力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