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第一眼看到这张照片时,内心有一种震颤的感觉袭来。
那是怎样的一只手啊!变形的关节,那无名指上的厚茧,那手指磨出的大坑,握笔处留下的“伤痕”,令人心痛。
就是这样一只变形的手,写出了《废都》《秦腔》《古炉》《高兴》《带灯》《老生》《极花》《山本》等16部长篇小说。其中,《秦腔》获第7届茅盾文学奖。
这只手的主人是我们都熟知的贾平凹。
陕西贾平凹、山东张炜是现在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位坚持手写的作家。他们的作品,都是用笔一笔一划写出来的。
自从电脑进入我们的生活后,多数作家“成功换笔”,直接用电脑打字写作,保存稿件。
贾平凹对新鲜玩意儿也不反感,家里和工作室都放了电脑。但他对各式输入法总是不适应,“闹心,找不到写作的感觉”,干脆又重新拿起笔来。
正如采访中贾平凹所言:现在60多岁了,生活节奏和我三四十岁是一样的,除逢年过节和外事活动外,每天早晨老婆把我送到书房,一直到晚上12点以后才回去……
“尽可能多写一些!!写、写、写……一直到写断手指头为止。”契诃夫谈到写作时曾这样说。
写作的日子,日复一日,贾平凹乐在其中。
用什么写其实并不重要,用心、勤奋、热爱,是最重要的。贾平凹老师“变形的手”,既是写作艰辛的体现,也是对文学的敬畏。贾平凹老师“变形的手”,也给青年写作者树立了榜样,只要奋斗不止,写作不止,文学的梦想就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