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梓树这个村

发稿时间:2019-09-17 11:12:08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夏树 中国青年网

  两座山中间有一条小河,清澈见底,河上有一座桥。桥的那头是村民的房子,十几户人家挨在一起,都是白墙红瓦的两层小楼,楼的后面就是苍翠欲滴的大山。桥这头是村委会,也是两层小楼,院子里那棵约有700年树龄的银杏,饱经风霜,似乎在告诉人们这个村庄的古老。

  位于大别山深处安徽岳西县的这个村子,有一个很大气的名字:梓树。村域面积32平方公里,境内最高峰仰天凸海拔1200多米,地势险峻,山势陡峭。506户人家一共2015人,在家的只有七八百人,耕种和管理着二千多亩耕地和四万多亩山场。还有一千多人,常年在杭州上海等大城市里讨生活,只是到过年的时候才回到村里来。也有的好多年都没有回来过了,房前屋后的野草长到半人高。喝年酒的时候,偶而能听到别的村民说,他们不会回来了,在外面发财了。

  在山区,特别是深山区,以树为名的地方很多。梓树被称为百树之王,其树形魁梧,结果后就像帝王带着流苏的琉璃冠,有着一种威仪之感。梓树全树可入药,树皮清热利湿、降逆止呕,树叶可杀虫止痒,果实可利水消肿,木材则可止痛,其功效使其无愧树王称号。

  村支书项海潮,个子不高,笑眯眯的。今年五十三岁,已经有两个孙子了。两个儿子常年在杭州打工,他要忙村里的事,带孙子的任务就交给“老伴”了。老项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他最喜欢对进到山里来的人说,相传2200多年前,项羽和刘邦争夺天下,项羽人品好战功大,可以说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气魄,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所以,流传下来的与项羽有关的成语多达几十个:破釜沉舟、以一当十、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等等。垓下之战失败后,有一支项氏后人来到这大山里繁衍生息。每当讲起这个故事,项海潮总是绘声绘色。

  “外村姑娘不愿嫁,提到梓树就摇头。”讲到贫困,老项就低调了很多。他说,山高沟深,以前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车都开不进来,咋能不穷?听了他这话,我在想,可能正是这个原因,当年红四方面军曾经驻扎在这里。可能还是这个原因,现任安徽省委书记把这里作为自己的扶贫联系点。

  那年,省委书记要来驻村调研,研究确定帮扶措施。可把镇里和村里的干部们难坏了,住倒不是问题,村民家里空房子多。而且,村里人有一个习惯,每日早起打扫庭院,虽然山上各种花草都有,但自家的小院里,还是要摆上几盆。床单被套也都洗得干干净净。主要是吃的问题怎么解决,农民家里的饭省委书记能不能吃得习惯?说到这里,需要引出一个人物,也就是当时的村支书刘会发,他现在是镇党委宣传委员,已经是公务员了。

  刘会发和村委班子的同事们商议来商议去,最后确定了两字方针:实和土。“实”就是实打实,该啥情况就汇报啥情况,让书记看到真实的村情,听到真实的声音。“土”就是吃土菜,村民菜园里的青菜,养的土鸡,还有河沟里抓来的小杂鱼。有人提议到县城找个厨师来,刘会发说,算了吧,我老婆给我做了一辈子饭,感觉味道不错,就让她来吧。

  面对省委书记,村民反映最强烈的就是路。梓树村所在的头陀镇,地处岳西县北部,距县城五十多公里,以前每天只有4班公共汽车往返县城。梓树又是头陀最偏远的一个村,距离镇区11公里,道路坑坑洼洼,村内到各组的路全部是崎岖的山路。

  陪同我们采访的村干部金友枝介绍说,如今村里通往集镇和周边村庄的道路全部是5米宽的水泥路,村内25个村民组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从村里到高速入口18公里便捷通道,也于2018年5月实现通车,从此村里人开车到黄尾高速入口只要20分钟。

  道路修到哪,哪就有村民购买小轿车。最远的观音村民组,在未修水泥路之前,19户村民无一购买汽车,因为那时有车也开不进去。2018年7月,通组水泥路建成后,当月就有农户买了车。现在,梓树一个村有202辆小轿车。“暂时没房可以,但是要有汽车。”不知道是因为婚恋的要求,攀比的原因,还是生活方式的变化,村里青年农民贷款购买小轿车已经成为时尚。

  过去山上的竹林就是村民的“小银行”,竹林生长快,一年一茬,还不怎么需要管理。这些年,竹子被钢筋代替了,农民盖房子也不用竹子了,搞大棚也是钢架结构了,竹林只能是山里的一道风景了。板栗是前些年政府帮助农民脱贫的主打产业,可能是因为“只要有山就让农民种板栗”的缘故,现在也卖不上价了。

  “我们这里海拔高,气温低,都是冷水田,种水稻产量不高,但很适合发展高山茭白。”村民说,种植茭白,有几年效益相当好,有的造了楼房,去年茭白收益就不错,一亩卖到6000多块钱。当然,也有些年头就是贴工夫瞎忙活。

  村里有个小媳妇,精明得很,名字叫彭贻红,曾在杭州一家酒店打工,积累了从业经验,返乡后把自家的楼房改造成民宿,总经理、厨师、服务员兼于一身。她说,好多老顾客一年要来几次,一住就是一个礼拜。山里的农民也许是被青山绿水所熏陶,对环境卫生格外讲究。在毛领村民组组长汪长昆的家里,我们走进卫生间,看到太阳能热水器和电热水器一应俱全,坐便器还是品牌产品。他说,村里也想把民宿搞大,这么好的风景,这么好的特产,要想卖个好价钱,关键是要把山外面的人吸引来。

  村里常年气温比合肥低5摄氏度,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村民引用古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休闲画卷:夏日独坐小溪边,几卷闲书看半天,一把破扇慢慢摇,无事便是小神仙。去年,村里引来了一个搞民宿的外地老板,名字叫李国圣。他投资了好几百万,建立茶叶基地,生产有机茶,兴建了吃、住、游一体的乐诚民宿酒店,主要是吸引山外面的人组团到村里来旅游。

  村民说,你们现在来晚了一些,采茶季的时候,上山采茶的游客高兴着呢!他们自己采、自己炒,自己烧山泉水泡茶喝。

  “远近出门车轮滚,家家处处地生金”。这是一户村民的对联。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反映了村民的心情。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好政策,让梓树人尝到了甜头。

原标题:梓树这个村
责任编辑:工蚁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