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小禹”社会实践队带领厦门市“公益小天使”参观污水处理厂,宣传环保知识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社会实践队到革命老区、贫困农村开展扶贫助农活动
厦门理工学生在学校微信平台分享暑期“亲情作业”
“对口支援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社会实践专项队给农村留守儿童上辅导课
“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在刚刚过去的暑期,厦门理工学院组织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贫困地区支教、乡村扶贫、“河小禹”环保专项行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增长见识才干,取得丰硕成果。
--------------------------
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
7月17日,距离厦门2000公里外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高林湾村迎来了由厦门理工学院16名师生组成的社会实践专项队,他们将在这里开展为期20天支教活动。
为了能上好每一堂课,指导老师陈剑平、卢洪浩在筹备期间就提前一周到高林湾小学实地考察。根据当地孩子们的需求,结合实践队员的专业特点和优势,开设数学、英语、美术、手工、体育、科技、音乐等七门课程,在行前反复试讲课程、修改课件内容,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实践队精心准备的“七彩课堂”成了高林湾村孩子们的最爱,这个每天变着法子“玩”的课堂,成了他们暑期最为期待的一件事。早晨,上课时间还未到,不少孩子早已经到校门口等候。课堂上,孩子们不仅可以学习趣味数学和英语,还可以唱歌陶冶身心、做体操锻炼身体,更有手工、绘画、科学实验等平时少有接触的课程让他们尽情体验。高生斌和马玉海是一对表兄弟,虽然已经从高林湾小学毕业,但开班仪式当天他们又重返学校:“哥哥姐姐们上课很有趣,我们很珍惜这次机会,想要多学一点知识。”
高林湾小学教师高学福说:“贫困山区教育资源有限,实践队增设的课程,既是学生需要的,又具有趣味性,更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今年暑期,厦门理工学院还有30多支“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队活跃在福建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贫困地区和城乡社区。学校《美村创也》《花渡》等10个第二批“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正式入驻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厦门龙岩筑梦红色孵化器”,基地为红旅项目提供专项资金、免费办公室、厂房等政策扶持,加快红旅项目落地龙岩,在龙岩等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开展创新创业扶贫工作。
“美村创也”红旅项目团队暑期来到位于漳浦县大南坂镇的百香果合作基地,从采摘到打包,重新梳理全过程,帮助果农优化服务方案。此外,该团队还为陕西省大荔县果农销售滞销黑布林100多万斤,为当地创收近百万元。
经管学院“世外桃源”团队则来到武平县象洞镇,与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就养殖、屠宰到冷链物流全过程进行合作研讨,并与武平国源象洞鸡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助力当地支柱产业链升级改造。
在学校所在地厦门,学校持续开展“保护母亲河·争当河小禹”系列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等宣传活动,覆盖集美区六个镇街18个社区和4所小学。厦门集美区河长制办公室成了厦门理工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被集美团区委授予集美区青少年环境教育基地。暑假期间,厦门理工学院的志愿者们在集美杏林湾流域开展巡河、护河活动,他们带领公益小天使实地了解集美区河流分布情况、杏林湾水域保护措施及成果,讲述有关河长制和流域生态的知识,并参观了集美污水处理厂,让小朋友从小就了解节水知识,共同保护好水资源。
“到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以实际行动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奉献祖国,服务社会”。厦门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林进川表示,希望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以家国情怀激发奋斗精神
“妈妈,你为我含辛茹苦,我照顾你全力以赴!”这句话出自厦门理工学院微信公众号“厦理工e起来”最近刊发的一篇文章《你含辛茹苦,我全力以赴!》。学校2019级研究生陈晓芳在文章中记叙了自己在暑假照顾生病母亲的心路历程:“也就是在这一天,我第一次给母亲洗头、洗澡,我小心翼翼,就像母亲小时候为我洗头洗澡那样。一瞬间,我感觉自己长大了,可以照顾母亲了,我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照顾母亲,我一定可以!”
自2015年寒假以来,借助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厦门理工学院为全校学生布置“亲情作业”,鼓励学生寒假“回家过年”、暑假“亲情陪伴”。最近同学们纷纷向学校微信平台投稿,分享回家与亲人互动的亲情故事。
经管学院2018级学生邱同学从一张奶奶年轻时的黑白照片写起,回忆了自己和奶奶的故事,发出深情告白:“这份‘亲情陪伴’的温暖,不仅应当作为我们的假期作业,更应该用我们的一生去践行。”
厦门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林志成说,这几年“亲情作业”不仅局限在“小家”,还扩展到家乡甚至是祖国的“大家”。
时尚学院学生高同学在《幸福的生活比蜜甜》一文中写道:“谢谢学校的这份‘亲情作业’,让我能静下心来,带着发现与热爱的眼睛重新感受家乡,找寻家乡变化发展的足迹。我相信未来的日子会越来越好,我们的幸福生活一定会过得比蜜甜。”
2019届毕业生甘同学则用镜头记录下家乡贵州的变化。“在完成亲情作业的过程中,我发现祖国越来越强大,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小甘说,“亲情作业”让他渐渐明白,不管是家人对他的付出,故土对他的哺育,还是祖国的山川大河,都是“亲情作业”的题中之义。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感恩。“对于正在成长的大学生来说,完成‘亲情作业’不仅能培养一种家国情怀,也让我们从各种角度去感受亲情、感悟亲恩,汲取更多成长成才的养料和能量。”
厦门理工学院支教队员也把这份成长的养料带到了千里之外的甘肃临夏高林湾小学。“爸爸妈妈为了我在外面打工赚钱,所以我要好好学习不让他们担心”、“从小都是外婆照顾我,我要努力学习,以后带她去旅游。”在课堂上,支教队员们以“感父母恩,树家国情”为主题举办了一场“亲情陪伴”故事分享会,并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亲情作业”:鼓励孩子们写一封感恩信给自己的家人、拥抱一次家人、为家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课后的家访中,支教队员们惊喜地发现,原先不善于表达的孩子们都很好地完成了“亲情作业”,一个简单的拥抱,一句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您辛苦了,一封稚嫩的感恩信,拉近了他们和长辈的心理距离。
“高林湾小学的孩子大部分为留守儿童,他们时常想念自己外出打工的父母,这份情感和求学在外的我们很相似。”参与支教的厦门理工学院学生张同学对此颇有感触。
厦门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林进川说,亲情教育是厦门理工学院的一项特色教育工作,从2012年起,学校就坚持对全体学生开展亲情教育。他表示,具有浓烈亲情观念的人才能体恤他人,关怀社会,成为有责任感的人。作为一名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扎实的技能,还要有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