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明月照匠心 卌载刻刀情

发稿时间:2019-09-11 10:21:01 来源:中国青年作家报 作者:谢宛霏 中国青年网

  余兆基正在制作中秋饼模。本报记者 谢宛霏/摄

  在广州市越秀区大新路上,10平方米左右的“余同号饼印木器工艺”的手工饼印店并不显眼,来往的行人却络绎不绝。从清同治四年(1865年)创立,“余同号”至今已有150余年历史,57岁的掌门人余兆基也已是第五代传人。

  饼印,就是制作广式月饼、鸡仔饼、老婆饼等糕饼的模具,宋朝便开始出现,距今已有一千余年的悠久历史。在中国历代传统糕点文化中,木模是不可缺少的工具,曾经是老糕点店家家必备的用具。余兆基说,15岁起就正式跟随爷爷和父亲学艺,至今已有43年“这些温润的木头上雕刻着花草、瓜果、龙凤等美丽的纹饰,通过反复压印、敲打、覆膜等,做出的糕点就像小巧精致的艺术品,我自己也爱不释手,也可能因为这样,我才能一直坚持下来。”

  手工制作饼印的工艺细致而复杂,饼印的选材、制作流程和雕刻用的刀具都极具匠心。“余同号”饼印的选材上一般采用野生广西棠梨木的木芯,这样的木芯厚度达20厘米,韧性够、厚度足,木纹细幼、纹理匀称而具有美感,适合雕刻。买来的木材还至少要风干两年左右才可用于制作饼印。

  把风干好的木材刨开后,凿牙、铲低、掺牙、起脚、雕花、雕字、开气孔、修边、打磨……最后盖上店铺“余同号”的章,一个饼印的制作才算完成,前后共有17道精细的工序。余兆基表示,即使是最简单的一枚饼印,也要花一整天的时间才能完成。

  制作饼印用的刀具也颇有讲究。较大的刀尖平面用来在“开方”的时候粗略勾勒出饼印的轮廓与形状;带圆弧的弯刀专门用来雕出月饼模特有的菊花状边缘,又名“打牙边”;小型的刀具用来处理细节处的纹路,特别是一些刁钻的角度,使用细小的工具,配合得当的力度,才能雕刻出流畅的线条和细致的花纹。

  由于刻不同的图案要用到不同的刀,余兆基工作台上的刀具越积越多,现在已经摆了满满一桌。它们刃口锋利,形状不一,刀柄处因为长久的使用而有裂纹,有些甚至已经使用了近百年。

  大约三十年前,手工饼印曾有过一段红火的岁月。那时人们的收入水准上升,广式月饼一时风靡全国,月饼的“火”也带旺了饼印的生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鼎盛的时候,以前莲香楼、陶陶居的饼印都是他做的,由于销售量较大,单靠卖饼印就能月入过万。改革开放后,制作更快速、成本更低的机制模具出现并普及,手工饼印的生意便越来越艰难。广州最早有 4 家饼印店,如今只剩下“余同号”一家。余兆基觉得,“机器是无情的,手工是有情的。”在他看来,机器制作的模具总是千篇一律,手工做的饼印虽没有机器做的那么完美,但每一枚饼印都是独一无二的,制作者的感情和心血,正蕴含在错落有致、深浅不一的刀法中,而正是有了这些不完美的缺憾,才显得更有人情味,更加生动。

  2017年,广州饼印制作技艺先后被列入越秀区、广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又被纳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过,这并不是余兆基最关心的。他抚摸着从清代流传下来的“饼印图册”说:“这上面的很多图我都没有做过,在我接手做的时候已经不流行了,所以就失传了。我更紧张这个手艺能不能后继有人。”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接纳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余兆基也在不断开辟新的道路。他在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举办“周末非遗课堂”广州饼印亲子体验课和在当地小学中举办兴趣班,广州饼印制作体验课程也随着爱彼迎的“体验匠心”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示范项目正式上线。

  不仅如此,除了福禄寿、龙凤呈祥等传统图样外,他也创造出一些比较现代的图案,比如,加菲猫、吉祥熊,以及木制的相册等以迎合年轻人的喜好,不过他依然坚持每一件都手工雕琢。

  “当精巧的流线被一双手在木头上创造出来的时候,人们才会知道,这就是文化中的美。人类对于美的追求,是永远不会被任何时代打败的。" 余兆基说。

原标题:明月照匠心 卌载刻刀情
责任编辑:工蚁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