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湖北襄阳市的码头广场,来自当地樊城区解放西路社区的孩子们,由志愿者带领,分工协作,对汉江江畔的烟头、包装盒、纸屑等垃圾进行拉网式清理,做了一次“大扫除”。沿江大道焕然一新,活跃在汉江边的“小红帽”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支志愿服务力量的崛起是当地团组织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团樊城区委通过搭建青年中心,与各类社会机构、公益组织展开合作,激活社会公益资源,把工作对象变为工作力量,为青年活动提供场地支持、项目辅导、人员培训、资源互助等服务,在奉献中找准青年需求,让青年群体感受“家”的温暖。
樊城公益服务协会会长何川是这一变化的亲历者。从2008年起,他在工作之余,就和几个热心公益的大学同学一起,经常到社区街道,照顾孤寡老人、打扫城市街道。
但早年做志愿者,他们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公益活动,还得自掏腰包,偶尔能拉到一点赞助,难以长久持续。何川当年的经历折射出了基层民间公益志愿服务所面临的“通病”,场地和人员受限,缺乏有效的资金来源。“有心无力,规模小,影响十分有限”。
青年的需求在哪里,团组织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2018年,在樊城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襄阳市首家区级综合性、枢纽型、社会化的青年服务平台——樊城青年中心创建。
青年中心的成立,让青年开始凝聚,也为志愿服务活动注入新的生机。
当地团组织在日常走访中发现,小城市青年在精神文化、青年交友等方面,资源匮乏但需求较大。而不少类似“实庐书院”“极度音能”的新兴文化机构,有标准化的服务力量,也期望通过活动扩大在青年群体中的品牌影响力。二者需要有平台完成对接,破解信息、资源的不对称。
为此,团区委邀请这类社会机构以“青春门店”的形式进驻青年中心,在活动中将视角和服务延伸至青年父母群体。
围绕年轻妈妈在母乳喂养、产后调理方面的需求,樊城青年中心联合襄阳市母婴服务协会,适时举办“喂爱传递”母乳沙龙分享会,20余名孕期、产后3年内的妈妈们走出家门,与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妇产科的医生交流哺乳经历。
樊城青年中心还在今年“父亲节”,联合实庐书院举办“我有一个好爸爸”活动,邀请书院老师从握笔、运笔等细节入手,向孩子们讲解毛笔书法的基本技巧。
2018年,团区委实施“青桥计划”,何川所在的公益服务协会以“让文明之花在城市盛开”项目成功竞标,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每月围绕暖冬行动、交通安全、文明秩序等开展专题志愿服务活动,至今已招募800余名青年志愿者参与,服务时长达1.2万个小时。何川先后被评为襄阳市优秀志愿者、襄阳市向上向善好青年、襄阳好人等。
借助于青年中心平台,团区委招募了一批在就业创业、心理疏导、法律服务等方面的青年人才作为“青春导师”,为创业青年分享个人经验。2018年12月,“朗舍的面”创始人夏朝阳,分享了他如何从全市几千家面馆中脱颖而出的经验,让到场的青年深受启发。
4年前,25岁的李洪森创立了本地农产品品牌“轻贤漫食”,可一直推广不出去。团区委找来“青春导师”做指导,推荐他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最终,他的项目拿下湖北省复赛主赛道创业组金奖,引发社会关注,市场反响强烈。现在,该品牌旗下发展出两家独资企业、18家合作工厂、9家合作社,覆盖197户农户,还帮助17户村民成功脱贫。
“没有团组织的帮助,我走不出那段低谷。”创业初期,管泽祯连续5个月接不到一单生意,房租都交不上。团组织了解后,指导他参加“大学生创业大赛”,一举获得大赛冠军奖金10万元,还被推荐进入襄阳市创业协会,成功当选副会长。如今,这位90后音乐创业者的公司,在当地艺术培训行业中已崭露头角。
据统计,仅去年,当地团组织帮助13个青年创业项目争取省、市级扶持43万元,使青年得到实惠。“青春樊城”微信、微博等团属新媒体平台粉丝总量和综合影响力位居全市第一。青年中心成立至今,累计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活动30余场,覆盖团员青年两万余人。
青年中心的成立,离不开上级团委的支持。不久前,樊城青年中心等当地10个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被团襄阳市委命名为全市示范性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获得两万元经费支持。
今年5月18日,由团襄阳市委主办,团樊城区委、樊城青年中心承办的“襄青相爱·爱在胡桃里”单身青年邂逅派对在胡桃里音乐酒馆开展,为单身青年搭建起互动交友平台,当天就吸引了来自市直机关及全市多家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的200余名青年男女参加。
“因为‘襄青相爱’,我终于找到了‘她’。”刚刚领取了结婚证的小李,带着新婚妻子来到团区委,感谢樊城青年中心这个“媒人”。“当时只是抱着认识朋友的心态,没想到真的遇见了另一半”。
“在樊城青年中心,青年朋友们在一起既能互相学习、提升能力,又能结识人生伙伴,这里让我有了‘家’的感觉。”李洪森感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