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9日电(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陈璐)新三板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7年发展,聚集万家企业。基于2014-2018年度的数据,9月9日,清华大学二十国集团创业研究中心发布了2018/2019年度新三板研究报告,针对新三板企业的成长力、并购和融资做出系统深入地分析,并发布新三板企业成长力榜单。
研究报告发现:新三板上万家挂牌企业中,有成长力的企业占15%,截止2018年底新三板有1587家连续5年保持成长力的企业。新三板有成长力的企业在创新能力、市场地位、财务成长和价值创造方面继续保持优良表现。
创新能力方面,成长力企业技术发明稳步提升。中等规模信息产业企业为成长力企业中研发投入动力和实力“双优”的企业代表。成长力企业销售毛利润率均值36.1%,与创业板相当,优于中小板;成长力前100的企业毛利润率均值超50%,高于科创板。
市场地位方面,成长力企业市场地位进一步优化,2/3成长力企业迈入“亿元营收俱乐部”。成长力企业总体呈现成长性对营收规模的正向作用,平均营收规模3.6亿元。成长力企业构成仍以中、小企业为主要生力军;但是,在成长力前100企业中,大型企业占比超1/4。
财务成长方面,成长力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28.7%,高于创业板及中小板,成长力前100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42.9%,比肩科创板的企业。成长力企业净资产收益率5年平均增长率79.7%,高于创业板和中小板。
价值创造方面,成长力企业平均投入资本回报率16.4%,高于创业板及中小板,成长力前100企业平均资本回报率31%,高于科创板。成长力企业人均创造净利润12.2万元,高于创业板及中小板,但距科创板仍有一倍以上差距。
其次,成长力企业以设备制造、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产业为主。在成长力前200及前100的企业中,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产业占主导,分别占40%及47%。医药生物产业是值得关注的潜力产业。
成长力企业呈现较显著的区域聚集。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重点城市,长三角、京津冀、大湾区等东部沿海、北部沿海、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的成长力企业在数量、产业分布方面均占有绝对优势。72%的成长力企业分布于东部沿海、北部沿海、南部沿海“三大”沿海综合经济区,并已形成各自区域的产业优势;“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行业分布均衡性及总体占比均表现突出。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及代表城市体现出了成长力企业聚集的态势。
据了解,2018/2019年度新三板企业成长力排名前10的企业依次是:金田铜业、麦克韦尔、塞莱拉、贝特瑞、颖泰生物、赛特斯、力生美、华强方特、帮安迪、晨曦科技。
此外,总数达10691家的新三板企业,是上市公司并购的一个重要来源。2018年,新三板市场并购的意向金额再创新高,达660亿元,总意向数量为243起;其中,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企业的意向为185起,占总意向数的76%,比2017年(占比37.5%)提升1倍以上。
其中,创业板企业并购新三板企业更为积极。创业板企业约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5,但在2018年并购新三板企业的上市公司中占比趋近1/3,通过并购实现成长的企图心相对更强。2018年,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企业的主要形式是现金并购、“大并小”和产业相关并购。上市公司“使用现金并购”的占比为83%,“大并小(估值相差10倍以上)”的占比为74%,产业相关并购(纵向并购和横向并购)占比为62.8%。而制造业并购为主,上市公司中,制造业类企业发起的并购占并购总数的60%,排名第一;科技服务类企业占比17%。
新三板2018年定增次数和金额减半。全年共计完成定增1,338次,实际募资总额560.37亿元,相较2017年的2663次和募资1300亿元两者降幅均在一半左右。
其中,新三板的下降幅度最大。随着2018年资本市场遇冷,新三板以及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定增总金额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新三板、创业板和中小板分别定增募资总额下降分别为56.9%、31.8%、49.8%。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个城市的定增企业数量居前四位,分别完成了176次、103次、80次、52次定增。天津、无锡、佛山、青岛、石家庄的排名有较大幅度上升。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210次、实际募资59.6亿元排名第一,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分别以84次、44.3亿元和81次、35.8亿元紧随其后。
综合考虑投资金额、参与定增次数、投资行业、地域跨度等因素,2018年新三板排名前10的投资机构分别是毅达资本、同创伟业、山东联合、清控银杏、国中创投、达晨创投、中国航天科工、盈科资本、华控基金、泛泰创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