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猪肉价格上涨已成为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此番肉价快速上涨虽然有多种因素促成,但一直以来,“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火箭蛋”……涨涨落落的农产品价格始终牵动社会敏感的神经,农产品也始终摆脱不了涨跌周期律。
记者近日在浙江采访发现,一种名为“产业农合联”的组织方式,正在浙江全省范围内快速发展。这种以产业为基础,联合相关生产、加工、营销主体,进行市场化、企业化运行的“产业农合联”,在进行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农民合作经济向全产业链拓展的同时,期望成为熨平农产品涨跌周期的利器。
据了解,迄今,浙江全省组建的省、市、县、乡(镇)四级“产业农合联”已达1004家,会员数超过6.6万个。而按照浙江对产业农合联的“指导意见”,将按县域特色农业“一业一联”,到2022年,全省将至少建成县级产业农合联200家以上,并覆盖所有区域特色农业主导产业。
温岭是浙江有名的农业大市,近年来西兰花发展很快,产品除了供应国内,还出口日本等国。但随着生产规模扩大,产品销售常常遭遇挑战,蔬菜产量大年时,西兰花常被贱卖,还会有不少烂在地里。为了止损,以前,温岭菜农常常把西兰花运到山东等地,进行粗加工。
时间长了,大家就想在温岭也搞个加工厂,但资金成了最大的拦路虎。2018年,有着十多年西兰花种植的温岭红日供销有限公司董事长江福初与几家同样种植西兰花的企业一合计,共同投资2500多万元,建成了一条深加工流水线。
按照设计,这条流水线每小时可加工5吨蔬菜成品,光靠江福初他们自己的基地,远远吃不饱,但现实中,许多种植大户又都有加工的需求。
2016年,温岭成立蔬菜产业农合联,凭借这个载体,江福初迅速发出邀约,实现了业务饱和。江福初说,一方面,企业有了稳定的原料供应,可以安心开拓外贸订单,只需根据计划向会员提前下单,避免了生产的盲目性;另一方面,种植大户们也可以就地加工,再也无需将西兰花拉倒外地,仅此每吨即可净赚1000元。
同样是农业大县的长兴县,芦笋产业在业界赫赫有名,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全年总产量超过1.6万吨,规模和产量均名列浙江前茅。但由于分散经营、各自为战,专业合作社及种植农户没有议价权和话语权,常常被压价不说,还不时遭遇滞销,产业发展时起时落。
2017年4月,长兴芦笋产业农合联宣告成立,包括了27家专业合作社、9家家庭农场、6家种植大户、7家涉农企事业单位和其他4家相关单位,几乎囊括了全县所有芦笋产业相关的生产主体和服务机构。产业农合联成立后,设置了销售部、技术部、质检部、专科庄稼医院和信用合作部。
芦笋种植大户、长兴芦笋产业农合联理事长莫国锋说,大家都是搞同一个产业的,许多事情感同身受,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大同小异,“因此,抱团闯市场的想法一拍即合。”
“这种以产业为基础的联合,好处显而易见。”莫国锋说,以前,经销商到田间地头收购时,瞅准农户们分散交易、不了解行情的弱点,进行各个击破。产业农合联成立后,每天发布产品交易价,与市场建立稳定的交易关系,还对经销商和农户形成约束。
地处浙南山区的龙泉,因为种种原因,粮食种植面积日趋萎缩。龙泉供销社主任、农合联执委会主任范建伟说,粮食种植的农户们自己购买种子、自己育秧,不仅成本很高,而且十分麻烦。加上山区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像稻谷往往就在马路边翻晒,还带来各种安全隐患。
2017年,龙泉粮食产业农合联成立,11位会员“众筹”500万,将农资供应服务、育秧机插服务、粮食烘干服务、农机维修出租服务和粮食仓储加工服务全部集聚到了这个“服务中心”,种粮农户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是我国首个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但殊荣的背后,对农户来说,并没带来多少实际的受益。” 青田曾经的挂职副县长廖峰说,每斤稻谷才卖1.8元,与普通稻谷并无两样。
更让人尴尬的是,种植面积不断下降,从鼎盛期的10万亩,滑到了4万亩。
2017年,青田成立了稻鱼产业农合联,县政府斥资2000万元,组建青田县侨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区域农合联的运行平台,并主导产业农合联的运营。
以前犹如一盘散沙的稻鱼产业,公司介入后,以品牌营销为龙头,倒过来抓品种、抓标准、抓质量,在品牌营销上,定位“稻鱼之恋”,挖掘故事,赋予品牌以内涵。
从举办“稻鱼之恋”开犁节、开镰节,到亮相各类推介会、展销会,从邀请网红直播,到九个挂职县长吆喝卖米,从入驻阿里巴巴盒马鲜生旗舰店,到变身联合国地理信息大会指定用米……,青田稻鱼米身价陡增。仅仅一年时间,售价由原来的6元一公斤,涨到了20元。
廖峰感触,通常情况下,区域公用品牌掌握在行业协会手中,但行业协会往往只是依托政府每年举办一到两次活动,无法真正触及市场。通过产业农合联,实现了品牌营销和标准化种植的结合,真正做到了“品效合一”。
效益是最为灵敏的指挥棒。记者采访发现,跟青田稻鱼米一样,长兴芦笋、莫干黄芽、缙云茭白……一大批浙江各地的区域公用品牌,正通过产业农合联浮出水面。而与品牌影响力正相关的,则是背后产业的日渐兴旺。
丽水市供销社主任、市农合联执委会主任应勇军坦言,不同产业之间进行联合,很难找到出路。比如搞蔬菜的和水产养殖的,无论在产前、产中还是产后,要求都大不一样,合在一起也是“话不投机”。“只有按照产业分类,才能凸显出共同的服务需求,也才能提供更精准、更专业的服务。”
正是因为在产业找到了“共同话题”,产业农合联也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目前,丽水产业农合联不仅实现了9个县(市、区)全覆盖,而且还实现了9大主导产业全覆盖。
记者也发现,与此前自上而下组织的农合联不同,这轮新的联合明显淡化了行政色彩,呈现出浓厚的市场主体意愿。对产业农合联这种新的组织方式,农经专家、浙江省供销社副主任童日晖认为,以解决市场销路为核心,借此快速形成凝聚力和号召力,继而通过补齐产业发展短板,来提供更多公共服务,这种市场化、实体化的追求,决定了产业农合联具有的广泛而深刻的社会需求。
浙江大学教授、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著名专家黄祖辉也认为,浙江出现的“产业农合联”,是农业合作经济的再涅槃,其价值和意义“不容小觑”。
记者注意到,凭借与“区域农合联”形成的经纬相交的服务格局,产业农合联正形成新型服务体系,并显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目前,产业农合联不仅覆盖了浙江蔬菜、茶叶、果品、畜牧、水产养殖、花卉苗木、食用菌、中药材等十大农业主导产业,还将一个个产业的产、加、销全产业链进行组织化整合,并向民宿、农资等三产服务领域快步延伸。
身兼浙江省农合联执委会主任、供销社主任两职的邵峰表示,浙江农业具有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特征,产业农合联所提供的服务,正是符合其所体现的内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