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表示:“澳大利亚政府已经决定与国际伙伴合作,参与在海湾区域的护航行动,这样做符合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此前,美国发起在海湾地区成立“护航联盟”,已有英国、以色列明确表示参加,韩国政府也表态愿意就此与美国合作。至此,在美国敦请参与“护航联盟”的国家中,除了德国、法国、日本不愿参加,已有4国表示愿意加入,“护航联盟”由此隐约成型。
“护航联盟”针对伊朗
当前的美伊关系正游走在战争边缘。2018年5月8日,特朗普宣布退出2015年7月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以及德国与伊朗签署的伊核问题《联合全面行动计划》。特朗普的单边“退群”行动,使得本来就非常脆弱的美伊关系骤然紧张。虽然联合国原子能机构的检查反复证实伊朗履行了协议条款,其他签约国也一再努力挽救《联合全面行动计划》,但美国一意孤行退出伊核协议,伊朗随即推出反制措施,使得美伊对抗愈演愈烈。
由于伊朗采取了诸如突破浓缩铀300公斤储量上限和提高浓缩铀丰度等反制措施,以及美国一再采取在海湾地区增加兵力部署、进行军事演习等军事威胁动作,美伊对抗由外交、经济领域走向军事对抗。
但是,特朗普政府显然不愿在此时与伊朗开战。6月20日,一架美军RQ-4“全球鹰”无人机被伊朗击落,这是美军“全球鹰”无人机第一次被击落。据美国总统特朗普透露,美军舰机已经“箭在弦上”,是他在开战前10分钟叫停了这场旨在教训伊朗的战争。
此前的6月13日,在海湾霍尔木兹海峡附近,两艘分别悬挂马绍尔群岛和巴拿马国旗的油轮遭遇袭击。对此,美国、以色列和伊朗之间各执一词,互相指责对方应该对油轮遇袭事件负责。最近两个月来,已有6艘油轮在这一海域遇袭。
美国在撕毁协议的同时恢复和加强了对伊朗的制裁。4月22日,美国停止8个伊朗原油进口方的制裁豁免,意在切断伊朗财政收入来源。这使得伊朗的重要经济命脉石油出口受到威胁。7月4日,英国当局以向被制裁的叙利亚运送石油为名,在其所控制的直布罗陀海域扣押了悬挂巴拿马国旗的伊朗油轮“格蕾丝一号”。伊朗方面以牙还牙,7月19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在霍尔木兹海峡抓扣一艘英国油轮,理由是其在通过霍尔木兹海峡时未遵守国际海事法规。
8月18日,英国控制下的直布罗陀当局宣布,不再按照美国的要求继续扣押伊朗油轮“格蕾丝一号”,这艘伊朗油轮得以放行。根据伊朗提出的对等交换条件,伊朗扣押的英国油轮应将获释。
对于美国提出在海湾区域成立“护航联盟”的提议,英国、以色列最先表态支持。7月9日,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福德提出,美国希望与盟国组建军事联盟,为通过伊朗毗邻水域,尤其是霍尔木兹海峡的盟国商船“护航”。
邓福德提出这一动议的当天,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视察装备F-35战斗机的某空军基地时,批评伊朗突破浓缩铀储量及丰度上限的做法“非常危险”,表示以军的F-35战机“可以飞抵中东任何地方,当然包括伊朗”。
7月12日,英国国防部宣布,英国皇家海军“邓肯”号驱逐舰在完成波罗的海地区的北约军演任务后,将开赴海湾地区,与英国皇家海军“蒙特罗斯”号护卫舰以及美国海湾地区盟国舰艇一起执行任务,以响应美国的相关提议。
8月9日,美国新任国防部长马克·埃斯珀结束对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与蒙古的访问,这是埃斯珀7月下旬就任美国国防部长后的首次出访。埃斯珀此访的主要目的,包括寻求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后在亚太部署中程导弹、美国在海湾成立针对伊朗的“护航联盟”的支持。其中,日本拒绝了加入海湾“护航联盟”,但支持部署中程导弹。韩国拒绝部署中程导弹,但在加入“护航联盟”方面表示愿意与美方合作。
加盟者各有所图
根据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福德的说法,建立“护航联盟”,美方仅提供设备,担任指挥的角色,具体霍尔木兹海峡附近海域的实际巡逻护航任务,要靠盟国军队来完成。
而事实上,美军一直在向海湾地区增派兵力。仅以今年5月为例,5月5日,美国宣布向海湾水域部署“亚伯拉罕·林肯”号航空母舰战斗群和B-52型轰炸机特遣队;5月10日,美国决定向中东地区部署一艘两栖攻击舰和一套“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5月17日至18日,“亚伯拉罕·林肯”号航空母舰和“基尔萨奇”号两栖攻击舰协同美国海军第22海军远征队、第6两栖中队在阿拉伯海进行军演;5月24日,美国宣布再次向中东增兵1000人。
美军不参加具体“护航”行动的原因在于美军的战备水平与全球存在的兵力需求之间矛盾日益突出,即美国所能够出动的兵力越来越难以适应其全球战略所需。美国可以在一定时段内向海湾派出强大兵力,但这些兵力一旦加入日常“护航”行动,就会被“拴”在海湾地区,无法用作可以随时向其他地区机动的“活兵”,这将大大限制美军的机动性。
英国积极加入“护航联盟”的背景非常明确,在“脱欧”问题上态度强硬的新首相鲍里斯·约翰逊上任,英国以无协议方式“硬脱欧”的概率骤然上升,英国的防务政策向美国倾斜是必然选择。对于英国脱欧,特朗普明确表示支持,英国政府在组建“护航联盟”上支持美国,算是投桃报李。
以色列在中东非常孤立,一直是在美国的支持下对抗庞大的阿拉伯世界。就目前局势而言,叙利亚政府军在俄罗斯、伊朗的支持下高歌猛进,即将拿下反对派的最后据点伊德利卜省。这样一来,以伊朗、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为成员的中东什叶派“铁三角”基本成型,而伊朗无疑在其中占有主导地位。
对于美国在中东的战略退却和特朗普向俄罗斯示好,导致叙利亚政府军咸鱼翻生,以色列无可奈何;但是,以色列不时发起对伊朗在叙利亚军事基地的空袭,一方面敲打伊朗,另一方面削弱伊朗对叙利亚的控制。美国在海湾发起的“护航联盟”,无疑是对以色列对抗伊朗的力量加持,以色列挺身加入,与其说是支持美国,不如说是加强自身。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军队规模非常有限。澳大利亚历来把与美国的联盟关系作为国家安全的基石。特朗普政府上任后,将国家安全战略从反恐转变为大国竞争,实施围堵中国的“印太战略”,澳大利亚即其四个主要参与国(美、日、印、澳)之一。积极加入美国发起的海湾“护航联盟”,既是澳大利亚借美国刷存在感的必要,也是澳大利亚追随美国防务政策的必然结果。
韩国在加入海湾“护航联盟”上颇为尴尬。文在寅政府表现出来的民族主义倾向,让日本如芒在背,也不被美国认可。在日韩贸易战中,居于劣势的韩国希望美国从中调解,但美国则要求日韩自己解决问题。美国希望日韩之间保持《军事情报保护协定》,因为它是维系东北亚“小北约”的关键要素之一。但韩国还是在最后续约期限8月24日之前,宣布退出这一条约。韩国参与海湾“护航联盟”,是必要的向美国示好之举。
正式运作尚需时日
“护航联盟”的正式运作需要解决各方参与力量的规模与成分、相互之间的责任和任务区分,以及美方与各方参与力量之间的指挥模式等问题。由于内生驱动力不足,解决问题的节奏可能不会很紧凑。
此外,以色列并非美国先前邀请加入的国家。如果仅是以色列空军加入,那么问题不大,以色列空军可以从本国出发直接飞抵海湾空域。如果是以色列海军加入,就存在后勤保障问题。美国在海湾的基地都设在阿拉伯国家,对于中东阿拉伯国家而言,以色列始终是一个敏感的存在,这可能也是美国“护航联盟”最先并未考虑以色列加入的原因之一。
另外,无论英国、澳大利亚还是韩国,赶赴海湾区域加入“护航联盟”都是劳师远征,力量规模越大消耗越大,这些国家在海湾地区大多没有自我保障能力,那么美国是否愿意无偿提供后勤保障?
这些国家自己也有油轮经过海湾和霍尔木兹海峡,如果美国不提供或者有偿提供后勤保障,参与国家是否觉得合算?美伊之间的紧张关系,至少目前为止看不到缓解迹象,“护航联盟”到底要存续多久?
美国发起的海湾“护航联盟”,实质上是针对伊朗的军事联盟。美国和伊朗的关系持续紧张,时刻都有滑向战争的危险。美国会不会把“护航联盟”转化为“战争联盟”,如果美国提出这样的要求,参与国将如何反应?这还需要后续进一步观察。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