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上海:高质量发展刷新百姓获得感

发稿时间:2019-08-29 08:51:03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烨捷 中国青年网

  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

  解放前的上海,由万国建筑群和里弄、小巷、石库门组成;今天的上海,有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有临港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中心、药谷张江、金融城陆家嘴……

  新中国成立70年,上海经济发展取得天翻地覆的成就,GDP从1949年36.7亿元增长到2018年3.27万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2018年人均GDP达到13.5万元。2018年上海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达到1.76万亿元,其中地方级收入7108.1亿元,意味着上海以不到全国千分之一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国近1/10的税收收入。

  上海的成就不仅是高增长的GDP,也是行政办事窗口便捷的一条龙服务,是12345市民热线有问必答的高效,是黄浦江边可以跑步、骑行、散步的绿道……

  上海在取得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城市治理更加国际化、现代化。高楼大厦里,里弄小巷中,老百姓的生活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让年轻人创业后顾无忧

  30年前的棚户区陆家嘴,如今变身国际化金融城陆家嘴,成为人们来到上海的网红打卡地,在这里的“最美拍摄角度”可以把上海中心、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3座高楼一起收入镜头中。

  在这个寸土寸金之地,坐落着97幢“税收亿元楼”,环形天桥“空中走廊”的一隅是上海首座“税收超50亿元”的上海国金中心。这里高层次人才汇聚,50余万名金融白领中,近70%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其中相当一部分为海归。

  截至今年6月底,全球56家国际资管机构落地陆家嘴,而全国已获得私募管理人资格的21家外商独资资管公司中有19家注册在陆家嘴。

  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各类留学归国人员总数为51.94万人。而来自上海人社局今年8月的数据显示,上海吸引了16万余名海归工作和创业。

  近期,陆家嘴定了一个“小目标”:税收亿元楼超过100幢。令人感到温情的是,这里也要成为众多白领的“精神家园”。高楼大厦里的白领们,每天午休、下班后都能在附近参加“金领驿站”,加入各种感兴趣的活动。这里有26个“金领驿站”,覆盖280多个党组织、8000多名海归,直接把“支部建在楼上”。

  陆家嘴管理局会定期收集“白领槽点”,针对实际需求解决问题,帮助白领打通地铁站到办公楼的“最后一公里”,开通6条金融城巴士专线;动员各楼宇在地下通道等区域开设“白领食堂”,让白领不再吃每顿至少上百元的咖啡简餐;引入三甲医院开辟医疗点,上班间隙就可以找到医生求医问药、开简单处方,年轻人的创业更无后顾之忧。

  智能制造放飞“青年心”

  距离陆家嘴金融城70公里的上海临港新城,原本只是东海边的一处滩涂,如今作为上海的“未来之城”,承载着“智造之城”的新希望。其位于浦东新区东南端的东海之滨,总面积315.6平方公里(不含洋山保税港区),其中填海造陆133平方公里。

  8月20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为这里揭牌“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根据新一轮规划,其未来定位将从“新城”调整为“独立辅城”。

  2018年,位于临港的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来了一位特殊员工,他是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原副院长习俊通。如今,辞去行政职务的他,带领一支168人的高精尖团队扎根在临港科技城,为这里的新兴产业和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习俊通现在是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他说,高校在产业化方面有些“跛脚”,如今直接扎根产业一线,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对高校师生而言有很大的吸引力。

  最近,研究院团队帮助一家汽车企业解决了新能源汽车小发动机安装难题,从企业提出需求到研究院拿出解决方案准备运用投产,仅用了4个半月的时间。

  入夜时分,临港展现出别样魅力。晚上8点,22岁的中云数据员工周晶和同事还在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办公室加班。他们接到一个船舶公司的大数据业务订单,为拿下这个项目,他们正在进行一场头脑风暴。

  这个湖北小伙儿特别喜欢临港,“大学生毕业留在临港,可以有住房补贴,可以住人才公寓、买两限房。”优厚的待遇和得天独厚的生活环境,让他能在临港安居乐业。

  上海奥科赛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生产经理王仕国今年刚满30岁,这个安徽来沪小伙儿如今和全家人租住在上海临港地区的青年人才公寓,“这里房租便宜,扶持政策多,进出市区的高速公路免费通行。”王仕国说,临港不仅宜居,还能给创新型民营航空企业提供“空域”,“飞机跑道、试飞空域,都能在临港找到”。

  让城市更开阔地“呼吸”

  对上海而言,经济高速度、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民心”是一杆秤,上海市委、市政府所做的每项政策,都会考虑“老百姓会怎么看”。每一项政策,都要经历听取民意、制定政策、方案试点、再听民意、修改政策的全过程。

  近期上海实行“垃圾分类”新政,在前期试点过程中收集了众多市民意见,垃圾分类做法正在不断修正。

  “政府该送垃圾桶却没收到的、小区里没进行垃圾桶四分类的,都会有居民打电话投诉;关于垃圾定时定点投放问题,不少居民建议应该设24小时投放点。”上海市民热线12345办公室副主任管苏清说,最近收到不少关于垃圾分类的市民投诉和建议,这些建议都会变成“垃圾分类”工作深入开展的助推器。

  峨海小区是一个有678户居民的老旧小区,为帮助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小区采取了一系列“特色”手法。

  由于夏天蚊虫多、湿垃圾异味大,小区在垃圾桶旁摆放了4个“环保酵素桶”,把部分可以利用的湿垃圾转换成“肥料”,再送往小区内的“一米阳光”蔬菜园,用来给蔬菜施肥,由此形成一个从垃圾到肥料、再到食物的“闭环”。

  为减少上班族“定时扔垃圾”的不便,小区还专门设置24小时垃圾投放点和一个定时开放的垃圾投放点。

  在寸土寸金的黄浦江边,一条长达45公里的江岸线以“绿道”的形式“还”给百姓。

  2017年年底,在上海市委市政府推动下,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东西两岸沿线全部贯通。浦东的滨江岸线共计23公里,有“三条跑道”——漫步道、跑步道、双向骑行道。每隔一小段,设计了具有防洪堤坝功能的亲水平台、绿化带和“望江驿”休息站。让市中心有了“呼吸”的地方。

原标题:上海:高质量发展刷新百姓获得感
责任编辑:工蚁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