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心灵感冒”要对症下药

发稿时间:2019-08-26 08:30:15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马晓晴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白皓 中国青年网

  视觉中国供图

  大三刚开学,林欣然就发现越来越管不住自己的情绪了。

  一个人剪辑视频作业时会突然冲自己发火、继而大哭;晚上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一看就是一整夜;开始觉得很讨厌自己;刻意疏远周围所有人……连续的失眠和繁重的学业交织,让林欣然觉得自己每天都无精打采、疲惫不堪,生活似乎也一度“乱了套”。

  林欣然尝试了很多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比如,睡不着的时候就不停地做事情来麻痹自己;或是一个人安静地坐下来读几本书。然而,这些努力还是没能让她摆脱掉情绪中挥之不去的“丧”。

  她选择去了学校所在城市的一家三甲医院,最终确诊了自己的种种负面情绪属于抑郁和焦虑的症状。走出医院的那一刻,她突然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我一个人坐在出租车上哭了很久,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很难受,像憋了很久。”林欣然说。

  7月29日,《中国青年报》刊发《大学生抑郁症发病率逐年攀升大一和大三高发》引发读者广泛关注。有31.2万网民参与了中国青年报微博发起的“大学生抑郁症发病率逐年攀升,你觉得自己有抑郁倾向吗”的网络投票。

  其中,超过半数投票者认为,自己“有轻微的情绪低落可自我调节”;而认为自己“有抑郁倾向且情况很严重”的投票者达到了8.6万,占总人数的27.6%。超过两万名网民在微博留言,其中不仅有人提到自己与抑郁症抗争的经历,更多的是表达了对大学生抑郁症高发现象的密切关注。

  一项研究显示,高校的心理健康问题形势严峻,大学生心理疾病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贵州医科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理科主任王艺明指出,抑郁症会导致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能力下降、不愿意和他人沟通、睡眠不好等问题,严重者还会有伤害自己甚至伤害他人等极端行为。“大概有15%的抑郁症患者有自杀的想法,并且会反复尝试自杀。”王艺明说。

  “迷茫”是大一大三的高频词

  通过长期研究,不少专家都认为,大一和大三是抑郁症的高发期。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蔺秀云指出,大一是一个适应期,不仅要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方式,还要适应身边优秀的同龄人带来的压力。而大三下学期面临新的选择,学生需要为考研、出国或就业等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准备,这些变动带来的不确定性也可能会伴随一些抑郁情绪。

  台湾南华大学生死学系所教授游金潾的研究结果也指出,大一要从依赖阶段走向独立阶段,在探索自己要走向何方的时候,会迷茫、会困惑;大三要面对人生的重要选择,有可能埋怨专业选的不对,或者担心以后的读研和工作,焦虑更多。此外,王艺明还提到,有些学生在大三时不仅面临自身选择带来的压力,还可能背负着家庭的希望或重任,这些也会加重他们的心里负担。

  大学校园里的文博是身边人眼中的“活跃分子”。他喜欢唱歌、热爱拍照,几乎每天都会在朋友圈里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而在朋友圈背后,他却长期受到抑郁症的困扰。

  初入大学时,文博发现,和高中阶段所有人都只为高考这一个目标努力不同,大学里的每一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选择。身边的朋友来来去去,他却一下子不知道自己应该在大学里做些什么,“迷茫”是文博提到最多的词。

  加入不同的社团、参加各种校园活动、尝试创业项目……在外人看来,文博的生活丰富多彩,他总能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而他却觉得,自己内心十分焦虑,越来越不愿意和人接触,甚至记忆力也下降了。大二上学期,文博在一家医院被确诊为抑郁症,按照医生的建议他开始接受药物治疗。

  蔺秀云指出,大学生要树立一个合理的目标,既要接纳自己的不足,也要更多的发现自己的长处。“人生有很多条路,不要强迫自己过于完美。”她提到,抑郁也可能是一种积极作用。“可以提醒自己去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在没解决之前也能给自己一个表现不好的理由。”蔺秀云说。

  迈过病耻感,“心灵感冒”并不可怕

  在搜索引擎中输入“自杀”这个关键词,网页自动向陈可甜弹出了在线问诊链接。电脑另一端的医生建议她去医院心理科看看。

  朋友圈里的陈可甜喜欢二次元、热爱美食,经常发一些自己穿着JK制服“凹造型”的照片。而朋友圈背后,这个今年刚大学毕业的女孩,整天把自己关在自己的世界里,她不愿意逛街,也记不住熟人的名字,会无缘无故地流泪。严重时,陈可甜晚上睡觉时能醒来六七次,经常在凌晨三四点醒来时想到自杀。她甚至写好了遗书,麻烦朋友们帮她照顾父母。

  今年6月初,陈可甜打电话告诉朋友自己可能生病了。“她说我就是想得太多,看开点儿,多出去看看。”挂上电话后,她觉得,自己和别人有些不一样。

  通过互联网挂号,不敢和父母沟通,甚至医生建议陈可甜住院治疗,也被她拒绝了。“那些你隐藏了很久的问题不会想告诉任何人的,自己走不出去别人也没办法走进来。”而令陈可甜苦恼的,除了难以自控的情绪,更多的还是身边人对抑郁症患者的不理解。

  “朋友给我办好了瑜伽卡,约了老师等着我去上课,可是我根本没办法出门。”陈可甜说,“他就会有点生气,想不通我为什么会这样。”

  王艺明介绍,抑郁症患者通常会有一种自怨自艾、自罪自责的情绪,有自己不如人的感觉。如果再遇到身边的人冷嘲热讽或异样对待,他们就可能会产生一些轻生甚至伤害他人的想法。

  “心理疾病它就叫心灵的感冒,没什么了不起的。”王艺明说,要正确面对抑郁症,它不仅是可以治愈的,同时还是很好治愈的。

  蔺秀云提到,身边如果有人存在抑郁情绪,要多陪伴、多支持,让他不会感觉到自己被排斥或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可以相约一起听听心理学讲座,吃个饭聊聊天,或者一起上个自习等。”

  “心灵感冒”要对症下药

  大三一整年,何思颖都过着晚上打游戏,白天逃课睡觉的生活。黑白颠倒的生活节奏,经常冒出的自杀念头,让室友们都劝她去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找老师聊一聊。

  去了3次之后,何思颖不仅再也没接受过心理辅导,反而更加自暴自弃,甚至彻底搬出了宿舍。她告诉朋友,学校的心理咨询让她失去了学习的信心。

  “不了解”“不信任”是受访学生对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一种印象。林欣然觉得,自己不知道能够从学校得到什么样的心理辅导,“明显知道没有用”是她对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判断。

  而曾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做过志愿者的李凯则认为,在快被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候,咨询师可以帮忙拿掉最后一根稻草。面对情况严重的同学,学校也会和学生签订免责协议,建议去专科医院做进一步的诊疗,并且打电话通知相关负责人多加关注。

  王艺明指出,如果是轻度抑郁症,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解决问题,但如果是中重度抑郁症,必须进行医疗干预,心理咨询只能作为辅助手段。

  “这种病人可能已经有了自杀的想法甚至行为,如果一概进行咨询治疗,一是解决不了问题;二是容易耽误病情。”王艺明说。

  蔺秀云认为,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对大学生的问题比较熟悉,也擅长解决这方面问题。她建议学生先在校内试着寻求帮助,如果认为不能得到自己需要的帮助,再去医院寻求更加专业的帮助。

  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失眠的症状在林欣然身上逐渐减轻。而专业实习也让她有机会换了一个新的生活环境。经常去不同的地方出差、接触不同的人都让林欣然慢慢克服了自己的抑郁情绪。“其实积极地自我调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每个人也都是这样的。”她说,“‘心之艰难,是和自己做斗争’嘛。”

  王艺明提到,现在很多高校都会做一些心理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就是希望学生能够有渠道了解自己出现的一些问题是怎样造成的,如何进行自我调适。如果调适不了,还可以通过网站预约线下的心理咨询。“很多人看了这些内容之后会觉得,大家都可能出现心理问题,自己的一些问题没什么大不了的。”

  王艺明指出,如果郁郁寡欢的状态持续一个月以上,情绪、思维甚至行动都出现问题,通过自己的力量无法调节的时候,一定要前往医学机构进行评估。

  蔺秀云也认为,现在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都十分重视,也会对辅导员、班主任进行专门的心理培训。如果觉得自己不舒服,要就近、及时地敞开心扉去求助。

  此外,蔺秀云还强调,抑郁有时可能只是一个表层的问题,需要通过专业的诊断才能发现是否还存在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其他一些深层的问题。

  “有了抑郁情绪也可以带着情绪行动起来,不要被情绪控制了,更不要让疾病给自己带来非常大的影响。”蔺秀云认为,每个人都会有压力,情绪低落是人的正常现象。而情绪的困扰只是暂时的,通过积极治疗很快就可以康复。即使是被动的治疗,过几年也会慢慢好起来。“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并不是要消除这个情绪,而是该做什么做什么。事情做完了、做好了,这种情绪才会慢慢过去。”

  陈可甜觉得,抑郁症患者大多都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要怎么做。他们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生病了,并且很难受。她说:“如果你身边有抑郁症患者,请给他一个拥抱加一杯七分甜的奶茶吧。”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林欣然、文博、何思颖、李凯、陈可甜均为化名。)

原标题:“心灵感冒”要对症下药
责任编辑:工蚁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