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青年眼中的审计】海拔3000米,大学生与国家审计的亲密接触

发稿时间:2019-08-19 13:36:08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苏佳霖 刘柳 中国青年网

  校媒记者 暨南大学 苏佳霖 北京物资学院 刘柳

  7月10日,“70年70人70天 礼赞新中国·奋斗新时代”大学生记者走进审计一线暑期实践活动青海队的13名大学生记者,抵达青海。

  来之前,我们知道,这里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有72.23万平方公里,占祖国版图的十三分之一,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这里有三江源头,可可西里,有全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藏语意为“青色的海洋”,青海由此得名;还有大大小小的盐湖,星罗棋布。

  13天里,我们跟着青海审计人员,走过青海4座城市,8个审计点,仅铁路旅程就有2213公里。

  我们走访了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审计现场,在德令哈市审计局采访在审计机关工作了31年的总审计师,跟着驻村扶贫审计干部到民和县西沟乡的扶贫点入户调查,也格尔木市审计局了解经济责任审计,到慕生忠将军纪念馆感受60年前青藏公路建设的峥嵘岁月。

  一代又一代的青海人顶着风沙雨雪、面朝高山云巅,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献给了祖国西北的这片土地,感染和鼓舞着我们。

  云巅审计人 守护高原经济

  青海省平均海拔3000多米,地广人稀,自然环境严酷,工作条件艰苦。云巅之上的审计人有着“山高不畏高、路遥不怕远、缺人不缺位”的精神,他们守护着青海的绿水青山,为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保驾护航。

  常年忙碌在审计一线的审计人们,为了节省到审计点路上的时间,通常会选择审计项目结束时再回家。财政审计处的刘炯曾在2016年前往玉树审计点,“早上8点出发,晚上接近8点才能到。”12小时大巴对他们来说早已见怪不怪。先坐汽车,转飞机,再转汽车——是青海审计人和普通上班族不同的寻常上班路。

  从事审计30多年的青海省审计厅副巡视员、农业农村审计处处长曹红尽管已是花甲之年,临近退休。但每在审计期间,曹红都要去审计项目现场,坚守一线。2017年和2018年,农业审计处入户走访了1553户家庭,涉及全省224个乡镇、380个单位,通过审计促进了28项扶贫政策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移送问题线索20多件,通过追回专项扶贫资金切实保障了贫困户的利益。

  素有“天河锁钥”之称的大美青海对在青海省审计厅工作30年的郭光远来说,每一寸绿水青山,都是关乎全省甚至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大事。她的脚步踏遍了青海45个县(市、区、行委)中的44个。哪里有“山水林田湖草”,哪里就有她和同事的身影,他们的工作总是与美丽风景背后的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打交道。不怕脏不怕累,正是通过他们开展的环境保护审计,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才使得“中华水塔”三江源,美丽如画的茶卡盐湖等等美丽的风景得以持续。

  2015年民和县把发展家庭牧场作为农民脱贫致富、实现增收的重要门路,大力实施“农畜联动、草畜结合”工程。2017年,凉坪村产业帮扶脱贫107户,未脱贫的72户中含低保兜底贫困户2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50户。在青海省审计厅办公室调研员、现任凉坪村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吴军仓的带领下,扶贫工作队结合每家每户的致贫特点,鼓励贫困户发展家庭牧场。截至2018年10月份,计划脱贫50户中,产业已全部确定并完成了95%以上。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寒风萧瑟、氧气稀薄的三千米高原上,青海的一山一水、高原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离不开怀揣着对国家审计事业的热忱和不畏艰苦的高原精神的一代代审计人的坚守和付出。

  高原绝境变通途 柴达木精神永不休

  走在青藏线上,慕生忠的名字每每被提起时,格尔木百姓总是面露骄傲和敬佩。作为“青藏公路之父”,他既是受人敬仰的青藏公路缔造者,也是艰苦奋斗的柴达木精神的最佳诠释。

  为了援救饥饿中的驻藏部队和工作人员,1953年,中央政府委托西北局组建了西藏运输总队,慕生忠作为运输总队政治委员,两次进藏。高原气候严寒,空气稀薄,恶劣的环境和极端的气候条件让慕生忠明白,靠原始的运输方式来保障西藏的供给,决非长久之计。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便萌生了“要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修筑一条现代公路”的设想。

  1954年5月11日,慕生忠带领1200多名筑路军民,在格尔木河畔、昆仑山口、楚玛尔河拉开战场。青藏公路从格尔木开始动工修建,到12月15日,历时7个月零4天,这支筑路大军让青藏公路穿越了25座高原雪山,在当时创造了用最快速度、最低成本修建世界上海拔最高公路的奇迹。1954年7月底,公路修到了可可西里,让入藏之路由绝境到通途。

  “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岁月,是在青藏高原上的荒漠冰川冻土间度过,我思念这里的一山一水。”慕生忠昔日洒下汗水的荒原、戈壁、沼泽、雪峰,如今已是一片欣欣向荣。他和许许多多青藏公路建设者们在艰难环境下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柴达木精神深深扎根在柴达木这片希望的沃土上,一代又一代的柴达木人薪火相传,在柴达木开发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宝贵精神财富。

  矢志盐湖事业 高举创新大旗

  青海盐湖集团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钾肥工业生产基地。过去,集团的盈利方式是将原材料从盐湖中挖出、反复结晶成为钾肥,年产量可达550万吨,盈利状况良好。然而,盐湖人并没有就此满足。在国家的号召下,盐湖人秉持盐湖精神,勇于创新,积极投身到新一代的国家工业建设中。

  “盐湖精神”是青海独有的精神品格,是青海盐湖人代代相传的基因,他们身上集中体现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产业报国、开拓创新”的盐湖精神,是全体盐湖人在高原等恶劣环境下生产、钻研创新、投身于“生态镁锂钾园”的事业的自我鞭策和薪火相传、矢志的坚持。誓要把盐湖建设成为支农肥的“压舱石”,新能源的“护航者”,轻金属的“排头兵”。

  “未来金属”——镁,被誉为21世纪最绿色的金属材料,可广泛运用于航天航空和汽车制造等高端领域,对我国未来工业化的发展有很大的益处。

  在镁产业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青海盐湖集团,立足察尔汗盐湖并依托柴达木盆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决定大力发展金属镁一体化项目。以金属镁为核心,以钠利用为副线、以氯气平衡为前提,以煤炭为支撑、以天然气为辅助,在盐湖地区构建“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金属镁一体化项目对卤水提镁技术要求高、难度大,还有众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正是因为不畏艰辛,艰苦创新的盐湖精神,盐湖建设者们才能共同克服解决大量重大技术难题,打通全线的装置工艺,为盐湖生态镁锂钾园的建设、循环经济的发展再立新功。

  盐湖人用艰苦卓绝、开拓创新的盐湖精神,填补了国内镁工业空白,同时对引领国内镁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发展水平发挥了良好示范作用。

  无论是慕生忠将军为修建青藏公路,不怕牺牲、甘愿奉献自我的柴达木精神;盐湖人为了西部的振兴,国家的富强所涌现出的创新精神;还是扎根这片高原,奔波在一线路上不畏艰险的高原审计人精神,这些都是不怕苦、不怕累的青海人,靠着内心那股伟大的信仰,所创造出的宝贵财富。

  “登高望远、自信开放、团结奉献、不懈奋斗”的新青海精神,不但促进了现如今青海的进步与发展,也成为推动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燃料。

  作为强国一代,我们恰好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机遇千载难逢。我们来到这里,从这片土地、这群人们身上读懂青海精神,我们也应汲取这种精神给养,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更加昂扬的锐气,披荆斩棘,攻坚克难,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原标题:【青年眼中的审计】海拔3000米,大学生与国家审计的亲密接触
责任编辑:工蚁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